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芯片制造的“投影微雕术”:光刻段工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半导体与物理 时间:2025-09-01 20:04:43

文章半导体与物理

原文作者:jjfly686

本文主要讲述什么是光刻段工艺。

当您惊叹于手机的超高性能时,其核心动力源自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部藏着百亿个晶体管。如何在硅片上精确“绘制”这些纳米级的电路?答案就是芯片制造中最核心、最精密的步骤——

光刻(Photolithography)

。它就像是宇宙中最精细的投影雕刻术。

光刻的使命:定义临时图案

光刻区的核心任务非常简单:在晶圆上绘制一个临时性的图案,为后续的蚀刻或离子注入工序充当“遮罩”或“模板”

可以这样理解:

硅片:是您想要雕刻的底板。

后续工序(蚀刻/离子注入):是真正的“雕刻家”或“染色师”,负责改变材料的性质。

光刻:则是那位用光作画的艺术家,它在硅片上涂一层特殊的“可感光薄膜”(光刻胶),然后用光画出设计好的图案,告诉“雕刻家”哪里该动刀,哪里该保留。

这片临时性的图案,是后续所有操作的蓝图。

光刻五步

光刻过程遵循一个精密的五步循环,其中前三步在光刻区内完成:

第1步:涂抹感光光刻胶——Photoresist

晶圆被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光刻胶。这种材料对特定波长的光非常敏感,就像是给硅片贴上了一层精密的“感光面膜”。

第2步:精密“曝光”——Expose

这是光刻的灵魂步骤。一束紫外光穿过一块名为掩模版(Reticle) 的“底片”(上面刻有放大版的电路设计图),再经过一系列复杂镜片的缩小和聚焦,将设计图案精确地“投影”到光刻胶上。

波长越小,精度越高:这束光的波长决定了能绘制多细的线条。

浸没式193nm光刻:可绘制~37纳米的特征尺寸。

极紫外光(EUV):使用波长仅13.5nm的光,能绘制~15纳米的极细微结构,是制造最先进芯片的关键。

第3步:显影“显形”——Develop

曝光后的晶圆经过化学溶液(显影液)处理。根据光刻胶的类型(正胶或负胶),被光照到的区域会被溶解掉,从而让掩模版上的图案在光刻胶上清晰地显现出来。此时,临时图案已经制作完成。

第4步与第5步:蚀刻 & 离子注入

接下来的蚀刻(Etch)离子注入(Implant) 工序会利用这个光刻胶图案作为掩模,对下方的硅片进行加工。

加工完成后,光刻胶的使命就结束了。它会被全部剥离(Strip) 清除干净,因为它只是一次性的临时模板。整个晶圆会为下一个图案再次经历这个循环。

标签: 光刻 光刻胶 图案 芯片 投影 绘制 核心 工艺 工序 晶圆 感光 半导体 雕刻家 紫外光 波长 电路 微雕 负胶 硅片 艺术家 来源 溶液 化学 材料 用光 步骤 类型 物理 正胶 光照 底板 纳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