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真有被现在的探探平台吓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王智远 时间:2025-07-19 16:08:13

事情是这样的:

最开始,我在小红书上收到一条私信,说有人用我的信息在探探上冒充我,还拿去相亲。

那个女生告诉我,她和对方聊了很久,结果账号突然注销了,她问我:是不是你不想理她了?

没过几天,微博又有人私信我,说探探上怎么找不到我了;我告诉他,我根本没注册过探探。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直在跟骗子聊天。

01

本来以为这事差不多结束了,没想到后面越来越魔幻。

接着,抖音上有位小姐姐私信我:你是不是信息被盗用了?我在探探上看到你了。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赶紧回她: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直接举报就好。

我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没几天,那位小姐姐又发来消息:我又刷到你了。还给我发了截图和探探ID。这下彻底忍不了了。我打了探探客服电话,想让他们帮忙处理。

结果你猜客服怎么说?

他们居然告诉我:你得先注册一个探探账号,我们才能把处理结果反馈给你;我当时就懵了。我对这种社交平台本来就没什么好感,注册完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肯定会来找你。

我就问能不能不注册账号也帮我处理?客服说不行。你说气不气人?

我是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受害者,去找平台反映问题,结果人家说必须先注册账号,实名或者把资料发过去,才能帮你处理;这也太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平台还补充了一句:处理完也不能保证不会再出现;也就是说,就算你举报了一个冒充账号,它可能还会换个马甲回来。

注释: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于是,我查了下探探最近的财报数据,结果越看越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根据2025年Q1财报,探探的月活用户同比下滑了21.9%,从1370万掉到了1070万;付费用户数也减少了30万,从110万降到了80万。

更夸张的是,陌陌付费用户更是从380万暴跌到90万,几乎腰斩。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什么问题?

一句话总结:用户信任,正在悄悄崩塌。

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个别案例,毕竟互联网上谁还没遇到过点骚扰信息?但当我看到这些数据时才意识到:我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当一个平台的用户开始大量流失,尤其付费用户对平台更有粘性和价值的核心人群在减少时,往往意味着一件事:

用户不再信任这个平台了。而信任崩塌的背后,往往是隐私泄露、虚假账号泛滥、平台响应迟缓等问题的集中爆发。

探探一直宣传自己有“敏感词弹窗”、“人工审核团队”等机制,号称是用户的“安全港”。

可现实呢?我去小红书、微博搜了下,发现大量用户吐槽被冒充过;更讽刺的是,很多人提到举报无效。所以,平台所谓的“保护机制”,是表面功夫。

还有一点,现在的社交模式已经变了。平台不保护用户隐私,用户自然就会离开。Z世代年轻人,正在逃离像探探这样的“颜值社交”平台,转投Soul、小红书等“兴趣社交”平台。

为什么?因为在那些平台上,他们能通过算法匹配到价值观相近的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而探探那种“左滑右滑”的玩法,越来越像快餐式社交,像选妃,甚至成了灰产的温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的增值服务收入也在下降:用户不愿意为一个缺乏安全感、体验差的平台买单了。

所以,我不是故意抹黑探探,是用真实经历说明:营收下滑的背后,是信任在崩塌。

当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发现信息被滥用、平台却无动于衷时,就会像我一样,不仅不会注册账号,还会劝身边的朋友别用了,而这是财报里那些冰冷数字背后的真相。

02

如果说,用户不再信任平台,是财报下滑根本原因。那更值得追问:为什么平台明明有能力保护我们,却选择让受害者自己去“擦屁股”?

我在维权过程当中,最大感受是:

我只是一个被冒用身份的人;可要花时间截图、写邮件、发邮箱,去配合他们的流程。

这些本该是平台该做的事。

很多社交平台都在宣传“安全机制”,比如人工审核、敏感词弹窗、AI识别等等;听起来很厉害,但现实中,这些机制往往是“被动触发”的。

什么意思呢?

除非你主动举报,否则平台不会自动检测风险,也不会主动封号;这就相当于:你雇了个保安,但他只在你大喊“小偷来了时才动手。

而与此同时,平台还在“降本增效”。

我查了下,探探母公司挚文集团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净营收 25.21 亿元,同比下降 1.5%。

而他们所谓的“降本”,是裁员、减少客服人数、压缩内容审核团队规模。换句话说,不是他们没能力解决问题,是选择不去解决。

对比一下别的平台差距就出来了,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平台面对隐私和安全的问题,做法很不一样。

实名认证 + 生物识别 + 异常登录提醒……一整套自动化防护机制,用户不需要主动举报,系统就能识别风险并提前预警。

再看看探探呢?

只有用户举报才会触发处理机制;缺乏跨平台黑名单机制,盗用者注销后可以重新注册;AI工具只服务于付费用户,基础用户的安全没人管。

你会发现一个很讽刺的现象:越赚钱的平台,越愿意投入保护用户, 越挣扎的平台,越想让用户替它们擦屁股。

这种成本转嫁的结果最终造成体验变差,用户越来越不愿意在平台上花钱,增值服务收入下降,直播打赏也开始乏力。

其次是口碑崩塌。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劝退朋友,形成负向传播;最终,平台只能靠“降本”维持利润,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根本不可持续。

那问题来了:平台真的没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吗?不是的。它有能力,但不愿意投钱,因为在它眼里,用户不是资产,是可以随时割的韭菜。

03

所以,为什么平台会选择这样的模式?谁决定了“用户权益”要给“流量增长”让路?

答案藏在它的商业模式里。

陌生人社交平台不是慈善机构,本质上靠数据、注意力、付费行为来赚钱。为了维持链条,探探公司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低门槛吸引流量,高成本让用户承担后果。

这就导致了一个怪圈:

越依赖流量,越不愿意花成本保护用户;越不保护用户的平台,用户流失得越快;用户流失越快,平台就越想通过“降本增效”维持利润……于是,整个系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平台宁愿被投诉、被冒充、被诈骗,也不愿意主动加强审核机制。

为什么?因为一旦审核变严、注册变难、监管变复杂,就意味着,新用户减少、活跃度下降、数据指标不好看。

而这直接影响什么?

投资人信心、财报数据、管理层KPI;所以你看,在这套逻辑下,平台不是不想保护用户,是不敢保护;因为一保护,流量就可能下滑;一流量下滑,平台赚钱模型就不稳了。

我特意查了下,2025 年 2 月艾瑞指数数据,探探男性用户占比 57.91%,女性用户占比 42.09%;而从历史趋势看,男性用户始终占主导。

这说明什么?

平台运营重心,是围绕着“谁更愿意花钱”来设计的。男性用户更愿意打赏、买会员、解锁功能,所以,平台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女性更在意安全、骚扰控制、体验感,却被边缘化。

这不是个人偏见,是赤裸裸的商业选择。

很多人以为平台上虚假账号、冒用身份、诈骗行为是“管理疏漏”。但如果你认真观察探探的产品设计就会发现:

推送大量陌生匹配,为了刺激互动;设置闪聊、附近的人等功能,为了提高曝光……这些看似是“功能”,其实都服务于一个目标:

最大化流量产出,最小化平台责任。

灰色地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它根本不想管;因为它知道,只要有人玩,就有钱赚;至于出了问题谁负责?对不起,那是注册进来时,自己选的。所以,平台更在乎流量增长,不是用户感受。

04

写到这,可能会有人说了:谁来约束它的行为?难道不该有人管吗?现实是:没人真能管得了它。

很多人以为,中国也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听起来很全,但执行起来确实很难。

以我这次为例:要先注册账号才能举报;举报后平台说“处理完也不能保证不再出现”;这是典型的“形式合规、实质免责”。

平台在隐私政策里写得天花乱坠:我们重视您的隐私、我们会严格审核账号……一旦出了事,它就搬出一句话:您已同意用户协议,由此产生的风险由您自行承担。

这哪里是服务?是霸王条款

我不是没想过走法律途径。现实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想告平台,得证明它主观故意放任盗用行为。

能拿到内部流程证据吗?不能。能证明平台明知有问题却不作为吗?很难。

最终结果,是你根本告不起它;而这也正是很多平台敢于“降本增效”的底气,它们知道,大多数人不会真的去较真。

我们再来看下国外做法,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欧盟GDPR法规,对Meta等平台开出的罚款动辄数亿欧元;美国也多次因数据泄露、虚假账号泛滥等问题,对社交平台发起调查和起诉。

而在这些地方,用户维权的路径也更清晰:可以向监管机构投诉;有集体诉讼机制;平台一旦违规,会被高额处罚。

反观国内呢?平台还在靠“注册即免责”、“用户自担风险”这类条款,规避法律责任。

而监管部门面对大量平台、海量数据、技术门槛,执法难度极大。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法律写了,平台看了,用户输了。

我们回过头看探探的财报也能发现端倪,它持续降本增效,不怕被罚,因为没人罚它;它不怕用户投诉,因为用户投诉也没用,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哎,最后我想说一句:

平台不是不懂法律,它太懂怎么钻空子;它不怕用户,也不怕法律。可能,它真正怕的只有一件事,真有人来查它、罚它、关掉它的“灰色红利”。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护好隐私,问题是怎么保护?荒诞。

标签: 平台 用户 数据 社交 机制 财报 问题 结果 流量 大量 公司 信任 个人信息 男性 成本 客服 法律 降本增效 邮件 体验 信息 账号 私信 小姐姐 门槛 报告 内容 风险 功能 团队 维权 海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