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宝马正式发布新世代(Neue Klasse)首款车型——新世代BMW iX3。
“Neue Klasse”这一名称在宝马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曾代表上世纪60年代宝马突破性的中型运动轿车系列,成为品牌现代化与运动豪华定位的奠基之作。此次将这一名称重新启用,不是简单的情怀回溯,而是宝马对“创新精神”的当代表达——用一个承载传统的名字,兑现一次面向未来的重塑。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新世代不只是一台新车,而是一次彻底的产品迭代,一次重塑品牌的重大跨越。对于宝马集团而言,新世代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宝马品牌哲学和工程文化的延续,它通过全体系的革新,对未来出行方式作出系统性回答。
在整个豪华品牌阵营仍在探索电动化路径时,宝马的新世代已率先完成系统答卷。从底层逻辑到执行路径,宝马的新世代展示了一种全新工业体系的成熟姿态,它不再是“尝试电动”,而是以定义者的姿态进入豪华电动深水区。
用新世代定义豪华电动应该有的样子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进程中,原有的品牌价值,并不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这也是大家目前看到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在市场当中比较吃力的一个显性原因。
纵观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可以基本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油改电的追随阶段,快速推出一些电动化车型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现实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豪华品牌普遍开始痛定思痛,以原生纯电平台,从零开始参与电动化竞争。
目前,豪华品牌纷纷进入“第二阶段”——从过去以油改电为主的尝试性产品,转向真正面向未来架构的全新平台化电动车型,宝马新世代也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有奥迪发布基于PPE平台的Q6 e-tron并将其国产化,奔驰公布了MMA平台的落地规划,国产纯电CLA即将亮相。
但现实是,落地速度并不会成为衡量电动化成效的唯一标准,在今天这个技术大爆发的当下,“定义力”远比“出场顺序”更关键。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豪华电动车的挑战,不在于堆料有多猛,而在于能否构建起一套与众不同、可被感知的电动豪华体系。”
宝马的新世代车型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语境中诞生。它不是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产品的集合,也不是为了解决某一时刻电动汽车产品缺乏的问题,而是宝马对“未来豪华电动”的一整套思考方式的落地。
更直接地说,宝马对“豪华电动”的理解,不是“豪华+电动”的加法公式,而是以“电动+豪华”的逻辑重新出发。它首先是一辆来自这个时代的电动车,其次才是一辆宝马。
这也是宝马为何将这一产品序列命名为“Neue Klasse”——这一名字的回归,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宝马希望以整个平台、技术栈与产品架构的系统组合,重新夺回豪华电动的行业定义权。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慕尼黑的表态清晰而有力:“无论搭载何种驱动系统,宝马全系产品阵列都将受益于新世代的创新科技。新世代BMW iX3是首款投入量产的新世代车型。我们不仅将下一代最成功的纯电车型之一带上道路,同时也开启了BMW的全新时代。”这个答案,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它不是阶段性技术演示,而是将进入全球主销市场;第二,它不是点状创新,而是从动力系统、底盘结构、电子电气架构到车内交互的系统性重构;第三,它不是一次性落地,而是一项到2027年推出40款车型的长周期战略部署。
这一体系的出现,让宝马成为少数能以“平台能力”而非“车型个案”参与豪华电动竞争的品牌。
新世代的硬实力 是重新定义“豪华电动”的技术基石
如果说“定义力”是一种品牌姿态,那么要支撑起这份姿态的,是宝马新世代在技术维度上的实质进化。
首先从电池系统说起。宝马在新世代上首发搭载了全新的大圆柱电池技术,成为首个将该类电池实现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领先特斯拉一步。与当前行业主流的方形电池相比,大圆柱电池具备更高的单位能量密度与放电效率,尤其在高功率输出场景下,其性能表现更为出色。
宝马方面工程师此前表示,宝马选择这一技术路线,并非追随潮流,而是明确围绕自身品牌核心价值——驾驶性能与操控体验作出的技术决策。在第六代动力电池研发工作启动初期,宝马电池科研团队便构建了一套兼具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动力电池评选体系,最终大圆柱电池方案成为新世代纯电车型动力电池的唯一选择。
宝马的大圆柱电池系统在应对高性能动态驾驶场景下,能提供更具线性、更具稳定性的输出能力,同时也让宝马新世代车型在CLTC工况下可实现最高900公里续航,同时支持10分钟补能400公里的快充能力。
配合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新世代车型在能效管理、NVH控制与动力响应方面全面跃升,确保宝马电动车在电动化时代依旧保有“驾趣”标签。宝马集团董事,负责研发的普斯特博士曾表示,凭借宝马第六代eDrive 电驱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宝马集团再次夯实了在电动化领域的优势地位。宝马坚持技术开放路径,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量身打造最契合其需求的驱动技术方案。
例如,在新世代BMW iX3上首搭的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就是智能化进阶的核心体现。该架构开创性地构建了四大“超级大脑”(Superbrains),分别聚焦车载娱乐、自动驾驶、驾驶动态控制和车辆基础功能四大领域,形成一个覆盖整车的智能运算网络:
全景iDrive超级大脑:运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集成语音交互、导航及全景显示,支持3D抬头显示与中控触控操作;
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实现动力系统与动态功能的集成,响应延迟低于1毫秒,处理速度提升10倍,并搭载新型动态性能控制系统;
自动驾驶超级大脑:将此前分散的四个控制单元功能整合至单一计算核心,算力提升20倍,支持最新一代高阶自动驾驶功能;
车辆控制超级大脑:集成100项基础功能,连接50个传感器,提升与BMW云端的数据交互效率,实现车况管理与OTA升级。
相较于当前主流的集中式架构,宝马方案将计算模块进行分工优化,实现模块化管理,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与算力效率,更符合长期演进需求。
该架构除提升算力20倍外,还实现了线束减重30%、整车能效优化、高速数据接口接入,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高算力场景提供强大支撑。
正如宝马集团反复强调,新世代不仅仅是一款车,而是宝马在技术、设计、理念上的系统性跃迁。在匈牙利与中国沈阳两地的同步量产布局,已开启新世代全球验证测试。宝马也明确表示,未来所有BMW车型都将逐步应用新世代的核心技术成果。
从大圆柱电池到超级大脑,从电驱系统到智能座舱,宝马正在通过一套高集成、高精度、高演进能力的体系化硬件与软件基础,真正将“电动豪华”转化为可落地、可体验、可持续的标准体系。
这,正是定义者的实力本质。
定义者的身份 是将“体系能力”变成行业标准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新世代听起来的确很全面,但似乎并不如新势力车型那般强调“革命性”技术,它究竟凭什么被称为“豪华电动的完整定义”?
答案不在某项单点创新的冲击力上,而在于其背后的体系含义。
新世代的发布,是宝马正式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新时代的节点,更是其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全栈技术企业转型的标志。
长期以来,宝马的品牌价值建立在机械工程、精准驾控与豪华体验之上。而今,面对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等趋势,宝马需要让这些优势以全新的形式继续焕发活力。
如果说新世代车型的硬件革新代表了宝马对传统架构的颠覆,那么它在软件层面的进化,则预示着宝马“软件造车”新时代的到来。据官方披露:新世代车型的软件开发规模空前庞大——涵盖上千个软件模块,总体积超过20GB,代码超过5亿行;其开发系统支持7.5万个虚拟CPU,并允许全球超过一万名开发者在线协作,单日软件构建次数峰值可达20万次。
这些数据不仅代表技术能力的跃升,更是宝马造车逻辑的彻底转向:从机械为本到软件为核,从工程驱动到数据驱动。这一切的落点,正是“可运行、可演化、可大规模复制”的工业体系建设。
在中国市场,宝马也积极建立本地生态合作网络,先后与包括Momenta、阿里在内的多家新科技公司建立新世代技术联合开发关系,为其智能化与体验能力提供补强。这一动作也表明,宝马并未将新世代视作一次“实验性产品发布”,而是正式进入一个与特斯拉、华为、小鹏等科技企业正面竞争的时代。
所以,宝马新世代的另外一个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技术亮点,更在于它如何将这些技术以模块化、平台化、规模化的方式导入整个产品族群,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中的稳定输出。
在慕尼黑车展之上,宝马明确宣布:到2027年将基于Neue Klasse平台推出40款车型,涵盖轿车、SUV等多个主力细分市场。这不是一次短跑式冲刺,而是一场产业体系级的长期工程。
在电动化成为全行业共识的今天,豪华电动车的竞争不再只是比拼“谁先上车”,而是要回答“谁能带路”,至少要在今天相对混沌的时代,给大家展现出豪华电动应有的样子。而宝马新世代正在尝试用一个系统答案回应这一问题。
这也是“Neue Klasse”真正的含义——它不是一个产品系列的名字,而是一种新时代豪华电动的新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