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2025年首例被北交所暂缓审议的企业出炉 永大股份上市缘何待考?

IP属地 中国·北京 叩叩财讯 时间:2025-11-27 02:10:27



导读:合盛硅业是否会按照约定从2025年11月底开始如期分期付款,润阳股份对永大股份的回款争端将如何解决,在光伏业务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内控措施的缺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或将影响到永大股份之后北交所上市的走向。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何卓蔚@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虽然只用了不到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北交所的两轮审核问询并成功获得走上上市委会议接受表决的机会,但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大股份”)终究还是未能抓住机会一次性顺利通关。

早在2025年11月26日下午,就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称,于当日上午接受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的永大股份,其审核结果不容乐观,未能获得当日参加审议的五名上市委员向其投出“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上市通行证”,疑似“过会”失败。

当日晚间,北交所2025年第35次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正式出炉,正如上述知情人士所言,永大股份的确未能成功通过该次上市委会议的审核,不过幸运的是,永大股份的北交所上市申请并未被直接否决,取而代之的则是“暂缓审议”。

也即是说,永大股份此次北交所上市仍有再次通关的可能。

“企业上市申请在上市委会议上被暂缓审议,往往是其存在让发审委员们认为在审核现场未能解释清楚的事项,为了审慎以待,暂不给出结果,待企业按照发审委员提出的质疑进行解释后,再做表决。”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永大股份此番北交所的上市受挫,也打破了北交所上市委会议2025年以来100%过会率的记录,其也成为了2025年以来首家被北交所上市委施以“缓刑”的拟上市企业。

叩叩财经统计,在永大股份的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之前,北交所已召开了34次上市委会议,34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在这些会议上皆获得了发审委员们给出的“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结果。

永大股份是在2025年4月27日在国泰海通的保驾护航之下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

公开信息显示,永大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压力容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其形成了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为主的非标压力容器产品体系,广泛应用于基础化工、煤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光伏与医药等领域。

表面上看,在业绩和创新性指标上,永大股份的确有着大多数拟北交所上市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表现。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中,永大股份营业收入分别录得6.95亿、7.12亿和8.19亿,实现了持续性增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虽略有波动,但也皆保持着过亿的规模,分别达到了1.12亿、1.29亿和1.07亿。

在研发投入上,在2022年至2024年中,永大股份的累计研发费用总额也超过了7200万元,远超北交所创新性评价指标中所规定的“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要求。

据永大股份向北交所递交的上市申报材料显示,截至目前,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已拥有59 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纵然业绩表现与创新能力都堪称亮眼,那缘何永大股份却仍未能顺利获得上市委员们的首肯呢?

事实上,永大股份上市审核被暂缓审议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在过去的几年中,永大股份那外表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实则早已危机暗涌,其中最大的风险则来自于其在光伏领域的经营状况。

永大股份起步于煤化工领域,随后基于客户资源、技术研发与项目经验优势,公司将压力容器产品的应用领域拓展至基础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医药与光伏。

此前几年中,在光伏产业政策的持续驱动下,国内多晶硅厂商技术不断革新、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我国多晶硅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产量持续创新高。由于颗粒硅的自动化与低碳化的优势,产能不断释放。多晶硅与颗粒硅的生产需要大量使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等相关设备,并且对设备的质量以及可靠性要求很高,近年来光伏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为高端压力容器制造商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自然也包括了永大股份。

2021年,永大股份借助进入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供应链的机会正式涉足光伏行业。

在光伏这一新应用领域的布局,也为永大股份随后几年争取到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业务机会。

永大股份自己也承认,经过前期的试水后,其在此次上市报告期内的2022年至2024年中,来自光伏领域产品的收入达到了2.76亿,其中仅2024年,光伏领域就为其贡献了1.56亿元营收。

但令永大股份没有想到的是,也正是其在光伏领域的“突破”,为其经营乃至如今的资本运作埋下了一个又一个隐患。

先是在2024年中因客户——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阳股份”)拖欠4000余万货款而引发诉讼。

润阳股份为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光伏企业,曾是永大股份在2023年的第四大股东,当年为后者账面贡献了6863.54万营收。

虽然在2024年10月,相关法院就相关诉讼做出了民事调解书,但润阳股份却未按约定付款,永大股份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在与润阳股份的“讨款”争端尚未有结果之时,永大股份又“踩雷”了其2025年的第一大客户——合盛硅业。

2025年11月,永大股份向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提供的压力容器完成验收并确认相关收入,但在此之前,合盛硅业仅向永大股份支付了1.19亿货款,剩余的7797.92万元却并未按照协议到账。

“公司面临应收合盛硅业款项形成坏账进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在永大股份在此次上会审核前更新的最后一版招股书(上会稿)中其也如此坦陈道。

永大股份在上述光伏项目上的频涉雷区,成为了其上市申请被上市委员们“暂缓审议”的主因。

据2025年11月26日晚间北交所发布的有关永大化工上市审核的审议意见称,要求“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进一步核查发行人光伏项目销售内控措施的合理性及执行有效性,收入确认依据的充分性,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是否会对发行人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被暂缓审议的企业,结局也是多样的,主要是看能否能打消监管层对之提出的疑虑,有的企业在暂缓后,一两个月便可获得再次上会审议表决的机会,有的则可能直接撤回申请终止上市。”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1)上亿涉光伏行业订单资金回款犯难



上亿资金收回犯难,这也难免会让北交所对永大股份在光伏项目销售内控措施的合理性及执行有效性上生出疑虑。

永大股份对润阳股份的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2024年,涉及的光伏项目为润阳股份子公司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润阳”)的“润阳悦达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科技示范项目一期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另一家子公司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 限公司(下称“宁夏润阳”)的“一期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

在按照工程进度向永大股份支付部分货款后,润阳股份便再未按协议支付后续款项。由此形成了内蒙润阳对永大股份欠款3510万,宁夏润阳对永大股份的欠款则为496万,共计4006万元。

2024年4月至5月,永大股份向润阳股份发函催款,却直接遭到了后者的无视,润阳股份既未付款,也未提出解决方案。

无奈之下,2024年8月12日,永大股份向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

2024年10月14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要求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按约定付款。

但润阳股份又一次“耍赖”,并不付诸于行动。

2025年1月10日,永大股份又不得不向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直到2025年3月,润阳股份法务部人员才联系永大股份法律顾问,并提出欠款的和解方案并初步沟通。

2025年5月16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执行庭召集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及相关债权人组织过一次线下调解会议,提出欠款和解方案。

内蒙润阳欠款3510万的和解方案共有三个,方案一为总欠款分两个部分,其中70%债转股,持润阳股份的股权,另30%分期支付,3年内支付完毕;方案二:总欠款打折80%后分两个部分,其中50%债转股,50%分期支付,5年内支付完毕;方案三:总欠款打折60%并分期支付,前3年每年10%、第4年付30%、第5年付 40%。

而宁夏润阳欠款近500万的和解方案,润阳股份也给了永大股份三个选项,方案一:总欠款打折50%,立即全额支付;方案二:总欠款打折70%,分6个月支付;方案三:总欠款全额支付,分5 年支付。

但永大股份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与润阳股份并未达成共识,仍选择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故未接受上述和解方案。

在润阳股份4000余万回款尚未追回之际,永大股份与合盛硅业的合作又爆雷。

永大股份与合盛硅业的订单项目为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永大股份为后者提供换热压力容器订单金额高达1.97亿元。

在2025年8月,永大股份在回复北交所针对其在手订单项目的回款情况的问询时,其还自信满满地表示,此时虽已有了与内蒙古润阳和宁夏润阳那血淋淋的回款诉讼“教训”在前,但除此客户外,“公司其他光伏客户为经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经营透明度较高,经营状况良好,涉及的订单仍处于执行过程中,对应的项目仍在正常建设中且回款进度符合合同约定”,而此时,东部合盛的项目订单回款也已经达到了60%,因此,除内蒙古润阳与宁夏润阳外,永大股份坚称“公司其他光伏订单的项目执行与回款不存在重大风险”。

没想到话音刚落不久,在永大股份口中“经营规模较大“、“经营透明度较高”、”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东部合盛就狠狠打了它的脸。

按照与合盛硅业的有关协议,其项目订单剩余的40%款项应在2025年11月确认,但后者却称因公司的“经营与流动性”情况,出现了回款困难。

据永大股份称,其正积极与合盛硅业协商和解协议以实现分期收款。已初步拟定的和解方案为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承诺对上述最终欠付货款共计7797.92 万元,从2025 年11 月开始每月支付150万元,每月底均在最后一个工作日前银行承兑或电汇支付,直至付清协议中的货款为止。

每月分期150万元,即便真如合盛硅业承诺的那样每个月如期归还,也意味着这笔7797.92 万元的欠款需要长达52个月的回款周期。

如果合盛硅业2025年内按照约定分期付款,则永大股份预计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与信用减值损失572.16万元;如果合盛硅业从2025年11月开始即未按照约定付款,假设分别按照50%及100% 的比例对其应收款项进行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则对永大股份2025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分别达到3898.96万元及7797.92万元。

而按照永大股份自己的预计,其在2025年的扣非净利润则约在1亿至1.2亿之间。

“合盛硅业是否会按照约定从2025年11月底开始如期分期付款,润阳股份对永大股份的回款争端将如何解决,在光伏业务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内控措施的缺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或将影响到永大股份之后北交所上市的走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2)成也“光伏”,败也“光伏”



永大股份此次北交所上市,在很大程度上,可谓成也“光伏”,败也“光伏”。

除了光伏业务给其带来的债务风险和相关销售的内控有效性质疑外,永大股份的确在过去几年中让其财务数据看起来更为亮眼。

如上文所述,永大股份是在2021年之后才开始介入光伏行业的,虽然光伏业务占其营收比重并不算大,如最高份额的2024年也仅不到20%,但近几年来,永大股份的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却离不开光伏业务的加持。

一个连永大股份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看似业绩持续增长的表象下,如果刨除光伏业务,永大股份在2023年至2025年中,其营业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将面临着持续下滑的窘态。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如果刨除光伏业务的收入,永大股份在2023年和2024年中的营业收入将分别下滑至6.86亿和6.62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1.249亿和1亿,而2025年中,没有光伏业务的收入的话,其营业收入将进一步下滑至5.189亿至5.68亿,扣非净利润则将跌至7262.69万元至8655.27万元之间。

事实上,如今摆在永大股份面前的除了光伏业务“应收款项”的回收危机外,还有其原本眼看将成长为新的营收增长点的光伏业务却将在2025年后迎来冰点。

2025年,永大股份的光伏业务迎来了营收的高光时刻,据其估算,在这一年中,光伏领域的收入将达到1.8亿左右,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7%。

但在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永大股份在光伏业务上恐难有作为了。

永大股份在光伏领域签订的订单数量就足以说明其即将遇到的挑战。

据永大股份在回复北交所此前的上市问询时承认,其在光伏领域新签订的订单金额从2024年开始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仅有1665万元,而在2022年和2023年中,其光伏领域新签订订单金额分别为 14396.59万元、27055.80万元,更让人颇感寒意的是,在2025年已过去的10个月多中,其光伏领域新签订单金额竟然为0元。

这也难怪在上市委会议的现场,上市委员们也直接质疑永大股份经营业绩的稳定性,要求其“结合下游行业周期变化特点、行业政策的影响、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动情况及变动趋势、发行人的竞争力、在手订单及光伏领域业务回款风险等,说明经营业绩是否稳定可持续,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