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银行集体下架5年期定存,我们的钱该去哪儿?

IP属地 中国·北京 菜鸟理财 时间:2025-11-27 00:16:20

最近,不少去银行存钱的人发现一个变化:那个熟悉的“5年期定期存款”选项,正在悄悄消失。

多家银行集体行动,5年期存款“下架”

近几个月,从梅州客商银行、中关村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到部分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陆续下架了5年期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产品。这个长期以来被视作稳健理财“压舱石”的老品种,似乎正被银行集体抛弃。

银行为何不再欢迎长期存款?

这背后,是市场与政策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第一原因是银行“不赚钱了”:银行的核心盈利模式是赚取存贷利差。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持续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降至3.5%左右。而一些5年期存款利率仍接近3%,扣除运营成本后,银行利润所剩无几,甚至可能亏本。

第二个原因是提前锁定成本不划算: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继续下行。如果银行现在以较高利率吸收一笔5年期存款,即便明年利率降了,仍要按原利率付息,这相当于主动背上了“高成本包袱”。

第三个原因是政策引导“不内卷”:监管部门也希望银行减少通过高息“抢存款”的内耗竞争,将资金更有效地导向实体经济,从而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我们的“钱袋子”该如何应对?

5年期定存的退出,意味着“躺平”吃利息的理财模式正在成为过去。对普通储户而言,资产配置的难度增加了,但也促使我们走向更成熟的财富管理。

稳健型选择可以转向国债、储蓄保险、养老储蓄产品等安全性较高的替代品。部分中小银行推出的“新客专享”存款产品也值得留意。

适度进取型选择如果希望获得更高收益且能承受一定波动,可以考虑用一小部分闲钱(如20%-30%)配置指数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并坚持长期持有(3-5年以上),以平滑短期风险。

核心在于,理财的逻辑已变:从“单一依赖存款”转向“多元资产配置”。 关键是认清趋势,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份理财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