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贵州贵安:机器人“手”牵起超算“脑”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中国商报 时间:2025-11-25 16:26:28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贵州贵安新区,一场以算力与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经济版图。11月24日至29日,中国记协组织部分中央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前往贵州省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中国商报记者深入贵州实地调研发现,这里正通过构建强大的算力底座与机器人产业链,形成“软硬协同”的产业发展新范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器人“手眼身脑”协同作业

在威迈尔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区,技术员正对机器人进行测试。搭载3D视觉感知系统的移动机器人在模拟的复杂环境中实时构建地图、规划路径,并能主动规避突然出现的障碍。



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机器人。(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摄)

“我们的视觉系统保证了机器人的有效探测距离、精度。”该公司工程师说,“机器人不仅能感知到‘有障碍物’,更能通过语义分割识别出障碍物是‘行人’还是‘货架’,从而做出绕行、减速或停止等更智能的决策。”

在其展示区,一台搭载了OmniHead(奥视知脑)头部模组的人形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其搭载的三组共十个RGB-D阵列相机形成全景视野,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与自主导航。同时,模组集成的AI大模型与环形麦克风阵列使其能实现5米远场拾音,并支持中英双语交流。



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机器人。(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摄)

“AI大模型赋予机器人真正的大脑,使其不仅能感知环境,还能理解并响应用户需求。”上述工作人员说,“这也意味着,机器人正从‘工具’向‘伙伴’转型。”

算力成为“新基建大脑”

在贵安新区,记者看到机器人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技术升级。这种智能迭代,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在贵安超级计算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机房内服务器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冷却系统持续发出低沉的轰鸣。这里的算力性能峰值达到每秒3亿亿次,为核心业务提供强大支撑。



超算中心内,服务器正在运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超算中心的运营方,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彭本黔告诉记者:“超算看似很远,但其实离生活很近。比如,今年春节火爆出圈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其中超过40%的特效镜头,就是由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的。”

高质量、普惠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已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截至目前,超算中心已累计为中国50多家科研机构、院校、企业提供超3000次算力服务,服务器使用率达到80%以上,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1+1>2”的融合发展路径

在贵安新区,机器人制造与超算中心之间并非简单的邻居关系,而是形成了深度的产业协同。

威迈尔的工程师向记者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我们研发新一代机器人视觉系统时,需要在海量数据上进行模型训练。如果能够使用优质的计算资源,模型训练的时间能够被大幅缩短。”

在贵安新区,强大的算力正在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在超算中心的应用展示区,记者看到了多个成功案例:某医药企业利用这里的算力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气象部门借助超算能力,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度;还有多家制造企业通过数字仿真技术,降低了产品研发成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当灵巧的机器人“手”牵起强大的超算“脑”,贵安新区正在打造的不只是单一的产品或技术,而是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这一生态正以其扎实的硬科技根基与前瞻的布局,为中国在全球机器人科技竞争中贡献独特的“贵安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