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AI技术驱动的新内容形态——“漫剧”,正成为今年内容市场迅速崛起的赛道。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等科技巨头的助推下,这一结合了动漫形式与短剧节奏的内容,正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优势快速吸引资本和创作者,并为多模态AI模型找到了一个清晰且规模化的商业变现路径。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广发证券11月25日发布报告表示,今年以来,尤其是在夏季,漫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真人短剧的付费投流模式增长见顶,促使大量制作方和投流方转向成本更低的漫剧赛道。作为回应,字节跳动旗下平台迅速布局,不仅红果短剧APP内部设立了独立的漫剧频道,更在11月推出了“红果免费漫剧”独立应用。
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在于AI技术对生产效率的颠覆性提升。AI赋能下的漫剧生产,将制作周期从传统方式的一到两个月缩短至一个月内,并大幅降低了成本。对于字节跳动和快手等同时拥有大模型技术和内容分发平台的公司而言,这构成了一个从AI技术服务到内容消费变现的商业闭环,标志着AI正从“兴趣”工具转变为刚性的生产力工具。
此轮内容迭代也吸引了版权方和更多专业机构的入场。阅文、番茄小说等IP持有方正开放大量网文版权用于漫剧改编,而平台方则通过流量扶持、收益补贴和投资等多种方式激励创作,预示着漫剧市场在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后,正迈向更为工业化和精品化的竞争阶段。广发证券将行业评级上调至“买入”,称AI漫剧已从“兴趣级”工具转为“刚性生产与变现工具”。
流量重新分配,漫剧借势而起
漫剧的崛起,首先源于短剧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和流量价值的再分配。广发证券报告显示,虽然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持续增长,但市场格局已发生分化。以广告变现(IAA)为主的免费短剧赛道表现最为景气,其中红果短剧APP在2025年10月的月活跃用户(MAU)已达2.45亿,成为行业头部。
![]()
![]()
与此同时,以用户付费(IAP)为主的真人短剧投流模式增长放缓,成本不断攀升。一部真人短剧的制作成本已从早期的二三十万元上涨至七八十万元。高昂的成本与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大批制作和投流方寻找新的高回报洼地。漫剧以其极低的制作门槛和成本优势,成为了承接这部分溢出产能和资本的最佳选择。
![]()
报告数据指出,这一转型路径类似于早期网文平台转型做短剧的历程。从2024年中开始,漫剧领域的玩家数量迅速增加,并在今年暑期迎来投流高峰。据巨量引擎数据,商业化投流在8月达到400万/天,流水规模翻了12倍,头部作品累计收益近800万元,成功跑通了商业模式。
AI赋能核心:重塑成本与生产效率
漫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端的降本增效,而AI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主流的漫剧形式包括沙雕漫(表情包动画)、动态漫和AI漫剧,其共同点是成本远低于真人短剧。报告称,一部沙雕漫的成本仅约3至4万元,而AI的介入,正在进一步推动生产的工业化。
与早期应用于真人短剧特效制作不同,AI技术在漫剧领域能够赋能从剧本改编、分镜设计、图像生成、动态制作到配音的全流程。广发证券报告分析认为,动漫题材线条简洁、对表情动态精度要求较低的特性,使其成为当前AI生成内容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通过运用AI工具,创作者可将原本需要50至60天的制作周期压缩至一个月内,制作效率提升超过100%。例如,中文在线依托其自研AI漫剧平台制作的《仙尊归来:只手镇人间》,上线后迅速登顶抖音动态漫热榜。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行门槛,使得个人或小团队也能启动项目,从而催生了供给量的爆发。
![]()
平台生态闭环:从技术工具到变现通路
字节跳动和快手等平台在漫剧赛道的积极布局,其背后是打造“AI技术+内容生态”闭环的商业逻辑。这些公司不仅拥有如字节Seed系列、快手“可灵”等领先的多模态AI模型,也掌握着抖音、快手、红果短剧等强势内容分发渠道。
报告指出,平台通过为创作者提供AI生产工具、开放IP版权库(如番茄小说)、并予以流量和现金补贴,极大地激励了AI漫剧的产出。例如,抖音调整分成系数,对仿真人漫剧、2D/3D漫剧等AI参与度高的品类给予远高于沙雕漫的激励。这套组合拳不仅能快速丰富平台内容库,吸引更多流量,更能驱动其AI模型的调用和迭代,让AI技术从面向C端用户的“兴趣工具”,转变为面向B端创作者的、可直接产生商业回报的“生产工具”。
![]()
这种模式为生成式AI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范本:以强大的内容生态为下游出口,用商业化收益反哺上游技术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市场前景:IP开放与品类扩充
展望未来,漫剧市场有望在量级跃升的基础上迎来进一步的提质和扩圈。报告分析认为,当前漫剧题材多集中于男频内容,用户也以男性为主。然而,在整个短剧市场,男女用户比例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女频内容将是漫剧下一阶段扩充用户群体的重点发力方向。
![]()
![]()
为了支持内容供给,阅文集团、知乎、七猫等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已于近期纷纷开放数以万计的IP版权,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漫剧改编,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剧本库”。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也在逐步跟进,要求漫剧建立与真人短剧类似的备案审核机制,这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合规成本。但总体来看,在IP资源、AI技术和平台策略的多重加持下,漫剧作为AI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前沿阵地,其市场天花板可能比目前预期的更为乐观。投资者可关注在AI漫剧制作、IP版权和平台渠道等环节有深入布局的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