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前三季度净利润超去年全年,保险巨头们靠什么实现高增长?

IP属地 中国·北京 野马财经 时间:2025-11-19 20:20:01



投资收益,成为上市险企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力。

作者 | 池小雨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资本市场回暖和寿险业价值转型加速的“双轮驱动”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5家国内上市险企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7万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达4260.39亿元,同比增长33.54%,已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347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水平。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幅高达68.34%,显著超越市场预期。

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29.4亿元、5378.95亿元、5209.9亿元、3449.04亿元、1372.52亿元,同比增长7.4%、25.9%、10.9%、11.1%、28.3%,两家增速超过20%;归母净利润1328.56亿元、1678.04亿元、468.22亿元、457亿元、328.57亿元,同比增长11.5%、60.5%、28.9%、19.3%、58.9%。

这一盈利热潮并非孤例,而是全行业普遍向好的态势。这份亮眼的业绩答卷背后,是各上市险企紧抓市场机遇,于投资端与负债端两端同步发力的成果,共同构筑了穿越周期的增长新模式。



图源:罐头图库

01

资本市场回暖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

翻看各家财报可以发现,随着资本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成为上市险企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前三季度,五大险企总投资收益合计为8875亿元,同比增长35.64%。截至2025年9月末,五大险企的投资资产规模合计达到20.26万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总投资收益率为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8.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7%,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8.3%。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业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图源:罐头图库

中国太保前三季度,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2.6%;总投资收益率为5.2%,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多家上市险企也表达了一致观点,主要是得益于股市回暖向好,让权益资产收益水涨船高,推动了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增幅较大。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的纲领引导下,以及“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指引下,我国资本市场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之一,凭借其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的特点,在市场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

2024年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发布的《2025中国保险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对保险公司而言,在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应用于储蓄的保险资金回报率大幅下降,资本市场正逐渐成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险资入市动力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险企所持有的更多股票被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股价波动直接体现在利润里。

各家公司的利润增速也一定程度上这揭示了它们在资产配置和风险偏好上的差异。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展现出最高的盈利弹性,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60.5%和58.9%。



图源:罐头图库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股票归入FVTPL的占比分别高达81.2%、77.4%。更高的FVTPL比例使得他们在股市上行期能够获得更高的净利润增幅,因此,两者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涨幅均高达9成左右。

02

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

五大险企增速均超30%

除了投资端的亮眼成绩,上市险企在负债端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五大险企在寿险业务上延续了上半年的回暖势头,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全面正增长。增速区间在三成至七成以上,其中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涨幅居前。

人保寿险前三季度NBV同比飙升76.6%;新华保险NBV同比大增50.8%。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NBV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NBV同比增长41.8%;太保寿险NBV为153.5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提升31.2%。

西部证券分析指出,人身险方面,新业务价值保持较高增速,增速在7.7-76.6%的区间,价值率明显攀升。良好表现主要得益于银保渠道量价齐升,费用成本受报行合一影响大幅下降、销售规模阵痛期后显著高增。此外代理人渠道以分红险为代表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预定利率下降也带来了成本改善。财产险方面,保费收入延续正增,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龙头效应持续强化。

在个险端,各家险企则是不再依赖“人海战术”,而是“优增优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为60.7万人,较上半年回升;中国太保的“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加16.6%。



图源:罐头图库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35.4万;银保渠道开拓优质渠道、扩充高质量队伍、提升产品竞争力,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5.1%。

监管部门曾于2020年4月发布《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并强化履职回避等规范措施。保险行业监管趋严、清虚转型提速。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中国个险渠道保险代理人数量短期大幅下降,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积极调整,这将为保险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3

如何穿越周期?

高质量发展仍是关键

尽管短期业绩亮眼,行业内部仍以长远战略眼光看待市场。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在长端利率低位运行的新常态下,利率下行环境将导致保险公司新增固收资产的到期收益率下降。在负债成本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将导致利差空间被压缩,长期盈利能力面临调整,甚至可能产生利差损风险。

应对这一挑战,业内人士强调了战略升级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险企应当加速提升资产负债联动能力、优化负债端产品结构的深层动力,通过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构建更具韧性和穿越周期能力的盈利模式。”这推动了险企更加注重稳健投资和长期回报的策略。



图源:罐头图库

在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支持和结构性改革正在为保险业打开长期增长的政策红利和新空间。作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与“稳定器”,我国保险业在“十四五”时期保持了稳健增长,而“十五五”时期我国保险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机遇期。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一词出现七次,涉及出口信用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此外,报告中提到的“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与金融等领域的相关内容,都与保险业稳健发展紧密相关,体现了国家对行业定位的高度重视。

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结构性机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锁凌燕表示,“人口老龄化为行业发展提供结构性机遇。‘十五五’时期可能是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高龄化水平会进一步抬升,同时,老年人需求结构也会进一步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银发经济潜力巨大。”而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也意味着养老金融、健康管理、长期护理等万亿级新赛道正加速开启,为寿险业带来了广阔市场机遇。

2025年三季报,成为上市险企在转型中的一次集体性胜利。行业人士看来,这证明了行业正迎来价值修复的黄金期。后续,还需要将短期爆发力转化为长期价值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保险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把握新时代的巨大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

你有购买过哪家险企的产品吗?评论区聊聊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