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从量到质跃迁:广发证券沈明高解读科技金融核心逻辑

IP属地 中国·北京 达摩财经 时间:2025-11-19 22:16:17



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这场盛会以重磅主题分享传递前沿洞察,用深度“头脑风暴”碰撞实践智慧,聚焦“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的核心命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思考。

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进入由量到质跃迁的关键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重构竞争格局。如何在这一关键节点把握主动权、塑造产业与创新新优势,成为横跨政产学研金各界的全局性议题,也为本次大会的探讨锚定了核心方向。

作为特邀嘉宾,广发证券(000776.SZ)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博士以《科技金融创新:从1到N》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立足“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导向,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创新资本化本质、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及经济影响等关键维度,带来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深入解读,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清晰思路。

将体系化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

沈明高博士表示,本次“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框架。该框架与以往侧重于科技创新的导向有所不同,涵盖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更加注重体系本身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并非否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体系优先于局部要素。这表明,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不仅要推动“科技产业化”,也应重视传统产业的“产业科技化”,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如果科技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服务于这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它才能真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动力,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金融的实质是“创新资本化”

沈明高博士指出,“十五五”规划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既需关注科技产业化,也需重视产业科技化;而科技金融的实质是创新的资本化,核心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资本回报,进而支撑可持续创新。

他表示,科技金融下一阶段的关键挑战,在于从0到1的单点式创新走向1到N的规模化、可复制式创新,以形成体系化优势,规模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科技金融的实质在于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本回报,以此反哺并驱动下一轮创新,形成“创新—资本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他看来,当前科技金融服务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呼吁金融体系需精准施策,为科创主体提供真正理解科技、懂产业、善定价、能管理风险、会配置资源的“科技资本”。

智能制造产业链是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

在提及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时,他说,人工智能作为创时代的通用技术,其推广普及速度可能快于前几个科技周期。

未来5-10年,以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具身智能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因其链条长、共性技术多、产业溢出效应强,有望成长为与以前的房地产相媲美的支柱产业链,是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