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车圈的沸腾,从未停止。
作者 |笔锋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造车圈的沸腾,从未停止。
当外界还在为小米汽车产能发愁、为蔚来的换电模式争论不休时,一家名为深向科技(又称“DeepWay”)的新能源重卡新势力,毅然叩响了港交所大门。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被业内称作“卡车界特斯拉”的玩家,成立仅5年,却被百度、合肥国资力挺,甚至在持续亏损超17亿元、营收有99%靠一辆车撑着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把IPO排进日程。创始人万钧,学历看起来和造车八杆子打不着,人大经济学出身,却是狮桥集团的创始人,深耕卡车运营多年,对干线运输的痛点比谁都清楚。
而深向的背后,更站着一串耐人寻味的力量。百度押注自动驾驶、合肥国资一如既往地“狠、准、快”,这个曾靠押中蔚来一战成名的“最强风投城市”,不仅给地给政策,还直接拉着省、市、县三级国资砸钱,明摆着把它当下一个新能源巨头赌。
一
人大校友“跨界”造车。
深向科技的故事,要从万钧这个名字说起。52岁、人大经济学博士、连续创业者,看上去完全不是造车圈那种“工程师创业”模板,但偏偏在行业最卷的时候,他选择在知天命之年,杀进最硬核的造车赛道,这个转弯本身就透着一股狠劲。
他早年在人大读经济学,后拿了中欧国际商学院MBA,曾在中联重科担任高管,又创立融资租赁公司狮桥,短短几年就做成了中国卡车金融的头部玩家。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看清了公路货运最真实的困境,司机拼命跑、公司不赚钱,油耗、人力、效率,没有一项不拖后腿。这一感慨,也成了万钧跨界造车的起点。
但真正推动他迈出去的,是与百度的一次合作。
2018年,百度押注自动驾驶,希望把技术落到商用车场景,联合阳光融汇资本给狮桥投了10亿元,一起探索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但合作越深入,他越发现问题:主机厂和自动驾驶方案公司目标不完全一致,会相互“防备”。在他的设想中,电动车天然对自动驾驶有更大的支撑力,而不是在燃油车上“后装”智能系统,成本高还效果差。
这个判断与百度完美对上,于是2020年底,百度、狮桥和万钧在北京联合创立深向科技,国内第一家“重卡新势力”就此诞生。更豪华的还有创始团队,总工程师来自三一重卡,CTO是百度商用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既懂车又懂算法。
那个时候,很少有人看新能源重卡,能像造手机造车那样“颠覆”,但万钧看到了干线公路货运里能量可释放的空间。
二
而深向之所以能这么快成形,还有一个关键角色:合肥。
这个靠押中蔚来一战成名的“最强风投城市”,几乎是以全城动员的姿态,把深向迎了进去。给地、给政策、给补贴,从人才安家到子女上学全部兜底,甚至拉着省、市、县三级国资一起投钱。
深向2023年把总部搬到肥西,只用了两个月就敲定合作,这速度,在造车圈都算罕见。资本和资源到位后,万钧没有犹豫。2021年,深向推出首款正向研发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深向星辰”,续航超660公里。2023年量产交付509辆,2024年直接冲到3002辆,2025年上半年又干了2873辆,几乎快追平去年全年。
当然,合肥的介入,并不是单纯给地给钱,而是把深向当成又一个“赌赢蔚来”的机会,在产业链、资本、政策三条线同时发力,让一家刚成立三年的公司,直接具备规模化造车的能力。
对于一家需要抢时间窗口的新势力来说,这种“全周期托底”极大降低了扩张成本,也让深向能把资源集中在研发和量产上。
更重要的是,合肥已经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最完整的产业集群之一,从三电系统到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再到供应链金融,有足够的能力把深向推到更高的效率曲线上。
对重卡这种单车价值超过百万、成本结构复杂的车型来说,任何供应链阻滞都会造成交付延误,而合肥选择以产业资源给深向“开绿灯”,直接让深向在2024年把交付量拉升到3000辆量级。换到其他城市,这种速度几乎不可能。
新能源行业同时烧钱又比拼速度,新势力想扛到规模化交付,必须把资金密度堆到位。而合肥的逻辑是只要企业能在关键卡点跑出确定性,就毫不犹豫追加资源。当年蔚来困难时合肥下了“救命钱”,最终换来数十倍回报,如今把同样模式复刻在深向身上,目的就是在重卡电动化赛道提前卡位。
双方形成了一种互相加速的关系。深向依赖合肥跳过漫长爬坡期,而合肥借深向把产业布局从乘用车延伸到商用车,把新能源版图补成闭环。
一个懂行业痛点、懂商业模型、懂自动驾驶逻辑的创业者,遇上一个敢大规模下注、懂产业组织能力、愿意把资源集中投向新势力的城市,结果自然就是一家从成立到量产只用了三年、从零到规模只用了两年、交付曲线呈指数上扬的重卡新势力。
不过,深向被推上加速通道的同时,也被推向了更高的资本预期,这恰恰构成了它冲刺IPO时最绕不开的压力点。
三
看似顺风顺水的赴港IPO冲刺,并非没有隐忧。
合肥的资源和速度,让这家公司提前站到了聚光灯下,但新能源重卡终究不是讲故事的生意,深向的成长轨迹越快,资本的追问也越尖锐。成立至今融资12轮,股东名单里躺着百度、联想、启明创投,几乎是创投圈“全明星阵容”,这本身就意味着市场对它的期待值远高于一般造车团队。
但越是被寄望,越是要拿出一份能扛得住审视的成绩单,而深向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财务底子太薄,故事的速度远远跑在现金流前面。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营收虽从4.26亿元猛增至15.06亿元,但同期净亏损也从3.89亿元扩大至3.71亿元,短短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17.02亿元。
三年半亏掉17亿元,这不是简单的“成长型亏损”,而是新能源重卡这条路线先天就高成本、高投入、长周期的结构性压力。深向的营收增长确实凶猛,从0到4.26亿,再到19.69亿,看着是“指数级”,但毛利率只有3%左右。而在负债端,整个报告期资产负债率都维持在140%上下,这意味着它一直在负债跑高速,靠资金来换增长。
更麻烦的是,公司应收账款从3940万飙到14.15亿,这说明车虽然卖得快,但钱回得慢,信贷风险随之拉高,叠加重卡行业本就账期长、客户资金压力大,未来一旦恶化,将直接影响现金流。
结构性风险更明显的,是深向的营收几乎完全押在“一款车”上。报告期里,新能源重卡贡献了99%以上的收入,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深向星辰”这一型号。一个车撑起一家公司的全部业务,在新势力里并不罕见。但在重卡行业就非常危险,因为这是典型的B端采购,若大客户节奏一变、补贴政策一收、行业价格战一打,销量会瞬间殃及。虽然已经推出第二款车型“星途”,但从交付量看依旧只是“点缀”,短期难以构成真正多产品矩阵。
外部竞争压力则更现实。深向的核心竞争对手不是新势力,而是传统重卡巨头。东风、重汽、陕汽都开始推出更低价、更丰富的新能源车型,背靠成熟供应链和产能,它们的成本线天然比新势力更低。
在补贴窗口收紧的大背景下,重卡行业未来几年难逃“价格战”,而价格战对高研发投入的新势力,是最致命的考验。一旦行业全面打响低价战,深向的毛利将更难上升,亏损周期也会被进一步拉长。
值得注意的是,创始人万钧此前创办的狮桥融资租赁,近期出现风险信号,其本人也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这一记录,虽不直接涉及深向科技,但无疑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与关联风险的判断。
从商用车金融大佬到造车新势力掌舵人,万钧用5年时间完成了跨界逆袭,但17亿元的累计亏损、超100%的资产负债率、“一款车撑全场”的业务结构,又让它的IPO之路充满变数。
资本会看增长,但资本更看确定性。
造车是一场豪赌,重卡更是赌局中的赌局。当乘用车电动化竞争进入红海,商用车或许才是下一个爆发点。这个文科生打造的重卡新势力,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撬动这个百年传统行业,在港股闯出一片天,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