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力压小米汽车,700亿车企巨头突然爆火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正商参阅 时间:2025-11-18 22:14:41

“这是一场精心计算的长期主义冒险

相信现在不少造车新势力车企都对此深有感触。

2025年行至岁末,造车新势力车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比拼较量”,车圈最大的“黑马”已露出水面,甚至可以说毋庸置疑了。

造车新势力中,路人皆知“蔚小理”,不过今年都被小米汽车抢尽了风头,爆火的小米汽车销量在产能提效后大迸发,就在大家都以为小米汽车销量大爆发会成为新势力新代表的时候,零跑汽车(09863.HK)却以碾压之势在新势力销量上断崖式领先,稳稳压了小米汽车一头。

3月以来,零跑汽车连续8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销量第一9月首次突破6万台10月冲破7万台,接连刷新中国新势力月销纪录还成为第一家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车企。

是的,谁也没想到,2025年的车企“决赛圈”,一家不为人知的“冷门品牌”居然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老大”,成为今年国产新能源车最大的一匹“黑马”。

销量代表不了成绩,盈利才是决定新势力车企成败最关键的难题。

理想、赛力斯(问界)完成年度盈利之后,小米、小鹏、蔚来、零跑汽车突飞猛进,都想成为下一家“上岸”的新势力。

连续实现季度盈利的零跑汽车,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吗?

01

零跑汽车发布“最强”三季报,小鹏汽车又该如何应对呢?

最新财报显示,零跑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97.3%;净利润持续为正,为1.5亿元,已连续实现季度盈利。

“同行是冤家”,何况还是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

小鹏汽车“不甘示弱”,同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期内实现营收203.8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105.3%,同比增长101.8%。

小鹏汽车虽然在营收上不虚零跑,但却依旧在亏损泥潭挣扎。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3.8亿元,当然比去年同期的18.1亿元是收窄不少,持续发力的情况下,第四季度有望扭亏为盈。

诚然,车企最直观的比拼还得是销量。

交付量方面,小鹏汽车第三季度总交付量达116007辆,同比激增149.3%。1-10月累计交付量已达355209辆。

第三季度,零跑汽车交付新车173852台,同比增长101.8%排名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年度累计销量已超50万台,提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零跑的野心很大,2026年将冲刺100万台销量目标。

毫无疑问,小鹏和零跑都已闯入车企“决赛圈”,年度盈利将会成为两家车企目前最渴望实现的“小目标”。

遥想2018年,新势力比拼的还是谁先量产第一台车;2021年,大家竞争的目标变成了谁能最先完成10万辆的里程碑。

而如今百年大变局影响之下,执着于讲故事的车企早已泯然大众,造车新势力们更加务实,当初的“豪言壮志”都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实现着

“从零开始”的零跑汽车,也终于实现了“领跑”新势力。

02

大家有没有发现,造车这件非常讲究底蕴的行业,越来越没有边界感了,一些后来的车企甚至不再关注能造好什么车,而是想着自己能否造车?

于是,有了“一窝蜂”涌入赛道的乱象,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当然,巨头跨界造车,这本身是件好事。越多人参与,行业才能走向成熟和繁荣

从百舸争流到群雄争霸再到大势初定,现实也映证了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

新能源汽车,是在2009年被提及,2010年投入财政补贴,10多年间投入规模超千亿元,也诞生了无数造新能源车的玩家,而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崛起的那一批新兴汽车品牌‌,被统称为“造车新势力”

20多年前,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以一种近乎“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一猛子扎进汽车业,缔造了吉利这个上万亿的汽车帝国。

而10年前的一个圣诞节,另一个被指出“不懂车,造什么车”的48岁中年男子,看准了电动汽车的产业趋势,完全是以门外汉的姿态决定下场试试。

他就是“全球视频安防二哥”、A股安防龙头大华股份(002236.SZ)的联合创始人——朱江明。

“我要再次从零开始,进入智能汽车产业。”2015年,朱江明带着一腔热血,以一个门外汉的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汽车应运而生,造车新势力又迎来一位“新玩家”。

从时间轴来看,2015年成立的零跑汽车,虽然只比蔚来、小鹏晚1年,但却不能算是“迎着风口”那批人,只能算是在风口受益者之列。

零跑汽车既没有互联网背景的“蔚小理”懂用户、擅长资本运作,也不像威马、爱驰积累汽车行业资源、懂生产制造,真的可以算作是从零起跑。

值得一提的是,朱江明的精明之处,背靠大华股份,零跑绝非从零开始。

03

零跑汽车发布的第一款车为两门电动跑车S01,可惜这款车出师不利,首战便遭挫败,三年时间销量竟然还不到3千。

“背靠大树好乘凉”,守着大华股份给足了零跑试错的底气。

另外,资本市场有着这样一条奇怪的定律,“越是不缺钱的公司,越容易拿到融资。”零跑汽车前期虽说在行业里没取得什么建树,却仍获得了一批VC/PE的追捧。

不完全统计,零跑上市前至少完成6轮融资,其中不乏红杉中国、中金资本、上海电气、兴业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资本等知名VC/PE、产业资本。

零跑汽车创业头几年,在市面上没什么声量。以至于,彼时的大家把风头正盛的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归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而像哪吒、威马、零跑只能算作第二梯队。

零跑汽车的转折点在2020知耻而后勇的零跑汽车总结经验,发布了精品小车零跑T03,成了不折不扣的销量担当。

零跑T03价格亲民、续航里程长、智能科技配置也很先进,对于资金不充裕的车友来说就是“性价比之王”。

所以,零跑T03一经发布,瞬间成为爆款车型,销量迅速占到了零跑汽车的一半以上,成为零跑汽车崛起的最大助力,不仅站稳第二梯队的位置,还“站二追一”。

零跑汽车,“领跑汽车”?

其实从名字中我们就能看出来朱江明的野心,完成阶段性胜利的朱江明意气风发,曾对外豪言:“3年内,智能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2025销量达80万辆”。

果然,造车新势力们起初不是“碾压BBA”,就是对标“特斯拉”,一个比一个能想敢说,这番“豪言壮志”也让他除了“门外汉”的身份,还多了一个“中国最狂造车人”的称号。

2021年,零跑汽车合计交付43748辆,同比增长443.5%。事实上,零跑汽车2021年的交付量还不及蔚小理的一半。

不过,凭借着下沉市场的性价比优势,零跑汽车完成了迅速增长,22年累计交付超11万辆。

同年9月29日,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4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迎来了二次创业的高光时刻。

“这是一场精心计算的长期主义冒险”。

回顾零跑的创业征程和成绩,这句话含金量很高,几乎概括了朱江明的野心、耐性、远见、精明,还有赌性。这个赌性建立在朱江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洞察、对生意的精巧计算,以及十年的耐性上,缺一都不可能撑起其野心,都不可能有零跑现在的牌面。

04

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风云突变,特斯拉年初的降价,给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定了基调。

正值“缺粮少钱”时,零跑汽车同年10月获得了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约15亿欧元(约115.7亿元)的投资。

欧洲百年汽车豪门,115亿参股中国造车新势力,即是对电动化的渴望,更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认可。

“弹药充足”之后,零跑此后的销量一路走高,正在成为中国车圈最大的一匹“黑马”。

2024年12月,零跑汽车单月交付量42517台,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128%,连续七个月创新高,2024年累计交付近30万台,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5年3月以来,零跑连续8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第一

3月,销量暴增154%超3.7万辆,不仅将蝉联榜首2个月的小鹏汽车赶下了王座,还刷新了品牌单月交付纪录,登顶“造车新势力”交付榜。

4月,销量同比暴涨173%,成为唯一月销量破4万的新势力车企,连续两个月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5月,零跑月销4.5万台依旧“领跑”,6月零跑再破纪录,7月零跑首次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大关,8月销量‌57066辆依旧霸占着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9月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并创下新势力品牌单月交付纪录,10月冲破7万台,接连刷新中国新势力月销纪录。

2025年9月25日,零跑第100万辆整车下线。11月15日,零跑汽车提前完成2025年度销量目标,2026年剑指“100 万台、千亿营收、 50 亿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车虽销量屡创新高,却在资本市场面临“高增长、低估值”的困境。

业内也时常有声音认为,一直走中低端路线,难以保持更长远的增长,“半价理想”的戏称是卖点也是枷锁,所以走向高端,几乎是零跑的必经之路。

定位高端的D系列,被视为零跑破解此局的关键。

D19的真正挑战不仅在于与理想、问界等对手的产品力对决,更在于能否赢得市场对“高端零跑”的价值认同,进而提升品牌溢价,成为影响该品牌未来发展的核心变量。

值得一提的是,决赛圈拼的是智能驾驶,而朱江明对此一直犹犹豫豫。

据行业分析,零跑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第三梯队,落后第一梯队的小鹏、华为。这种技术代差在当前“智能化”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显得尤为致命。

你觉得,2025年新势力的绝对黑马,能否成为2026年的盈利巨头呢?

标签: 汽车 势力 销量 新能源 小鹏 造车 朱江明 小米 市场 年度 中国 品牌 智能 理想 盈利 证券 汽车行业 目标 主义 互联网 门外汉 创业 群雄 大势 纪录 资本 问界 股份 里程 大华 姿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