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中国造车,边狂奔边思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星船知造 时间:2025-08-28 16:33:20

中国新能源车连续九年全球第一的背后,是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史诗级权力交接。

造车的竞争维度已经改变,原本由发动机、变速箱构成的机械工业叙事,受到了新能源汽车“三电+软件生态系统+先进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挑战。而未来,所有人的战场都在智能化——谁先大规模生产出“四个轮子的智能体”。

这一背景下,《星船知造》注意到三个热点问题,不妨做一些冷思考。

1,在中国,传统燃油豪车“英雄末路”不可逆?

2,全球范围内,燃油车会提前退出江湖吗?

3,产业端,换电是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昂贵的“退场”

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欧美燃油豪车在华风光难现,高端车定义权向中国转移。

欧美燃油豪车在华衰落的本质是工业权力转移的体现:

中国新能源车通过技术重构(如电池、智能系统)和体验重构(如智能座舱、软件生态)正重新定义豪车标准。

source:pexels

首先是豪门的跌声一片。

咨询公司安永2025年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德国汽车业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净减岗位约5.15万个,成为德国受影响最严重的工业部门。

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车企和博世、大陆集团等零部件供应商的开支削减计划,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美国高额关税、高企的能源价格等影响。

回到国内豪车市场,2024年国内的豪华车市场(海外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宾利、玛莎拉帝、劳斯莱斯等品牌销量全部下滑:

保时捷2024年中国市场交付量5.69万辆,同比下降28%,中国市场从保时捷全球第一大市场降至第三。4月8日,保时捷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数据。中国市场交付量大幅下降42%,至9471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辆;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进口汽车5.6万辆,同比下降46%。进口超豪华车1-2月下滑31%。

八缸、十二缸的燃油发动机豪华座驾已经风光不再。

以传统BBA为代表的4S店的退出和易帜,则是市场情绪的直观体现。

source:unsplash

其次是价格战加速品牌“陨落”——欧美豪门寄希望于降量保价,却等来销量萎缩,又转头加入价格战

宝马‌:2024年,宝马集团的税前利润为109.71亿欧元,同比下降35.8%;税后净利润为76.78亿欧元,同比下降36.9%‌。

奔驰‌:2024年,奔驰集团的税后净利润为104.09亿欧元,同比下降28.4%‌。

奥迪:2024年,奥迪集团税后净利润为41.89亿欧元,同比下降33.08%‌。

日系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2024年末以来,日产汽车先后寻求“卖身”本田、富士康。2024年第三财季(10月1日至12月31日),日产净亏损141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仅为1%。

为求生存,日产刀刃对内,先砍了20%全球产能,又紧急裁员9000人,CEO“自愿放弃一半月薪”。紧接着,日产先后向本田、富士康抛出“卖身”橄榄枝,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埋怨:“这是个绝望的举动,日产和本田,几乎没有互补关系。”

source:unsplash

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丰田,在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82万辆,虽然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丰田汽车在2024财年的净利润预计为4.52万亿日元,比上一财年减少8.6%‌。

2025年一开年,雷克萨斯国产落地上海的消息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多年来,雷克萨斯在中国都以进口身份销售,维持品牌高端形象。落地上海则意味着,这个一直以进口身份示人的日系豪华品牌,已迈出了中国生产的关键一步:

国产后,雷克萨斯将能够实现零部件本土化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source:unsplash

传统燃油豪车的下跌趋势目前看很难逆转,《星船知造》看来原因或有两方面:

一是中国消费者正加速重新定义“豪车”。

二是豪门自救策略的局限性。

老牌豪车的在华颓势,首先是嵌套在“新能源强势出击,燃油车且战且退”这一大背景中的

标签: 中国 燃油 电池 新能源 市场 技术 换电 汽车 豪车 宝马 品牌 时代 奥迪 电动车 优势 电动 成本 销量 重卡 车型 全球 传统 集团 系统 宁德 电站 豪华车 豪门 标准 电动汽车 丰田 智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