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AI赋能基层治理 龙城交通治理更精准,工程监管更安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8-26 08:09:06


  每天,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的大运中心、清林路(龙城公园路段)和西埔西街街心公园内,身形灵巧的“小蜜蜂”环卫机器人都会按预设路线自主作业;街道内的某处小型工程工地,网格员佩戴智能安全帽穿梭在辖区工地,AI系统实时识别施工隐患;龙翔大道上,RFID电子抓拍设备正精准记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

  这是龙城街道用AI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日常。作为龙岗区中心城核心区域,龙城街道以“科技破题”为思路,将AI技术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从群众最关切的环卫、交通、安全问题入手,构建起全场景、智能化的治理体系。

  AI织密交通监管网,破解出行治理难题  

  面对辖区交通违法情况,龙城街道用“RFID抓拍+无人机巡航+铁眼违停执法”三大AI举措,助力交通高效执法,让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全力保障道路通行秩序。

  在电动自行车治理方面,龙城街道在关键路口启用的RFID电子抓拍系统,是精准执法的“智慧哨兵”。该系统依托AI算法,能实时识别电动自行车走机动车道、闯红灯、不戴头盔、逆行等违法行为,同步构建“抓拍-匹配-处罚-教育”闭环机制。去年12月系统启用首日便起到了突出效果。对于违法情况,街道通过“短信执法”告知车主,改变以往“现场执法效率低、违法追踪难”的困境。

  针对机动车违停与大型活动交通疏导难题,街道进一步补充科技力量。一方面,无人机巡航服务可深入人员密集、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远程拍摄精准捕捉违停行为。在大运中心演唱会、残特奥会、十五运会等大型活动中,龙城街道利用无人机实时巡飞喊话引导人员疏散,大幅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另一方面,交警铁骑配备的“铁眼”摩托车一体化勤务终端,凭借4路高清摄像头与AI技术,可实现自动定位路段、识别车辆、发送短信劝离、取证车头车尾照片,完全符合执法取证要求。  

  AI筑牢工程安全线,破解小型工程监管痛点   

  针对小型工程痛点,龙城街道创新推出“两终端一平台”智慧监管体系,守住施工安全底线。

  智能安全帽作为一线监管的“AI助手”,分设网格员版与施工负责人版,精准适配不同监管需求。网格员版配备GPS定位、视频摄像与AI隐患识别功能,网格员巡查时拍摄的高坠、触电风险场景照片,可自动上传后台,经AI离线识别隐患、专家确认后,推送网格员整改,推动履职规范化。施工负责人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二维码打卡和人机对话功能。截至2025年5月,街道已投入241套智能安全帽,网格员单个项目巡查时长从3分钟增至8分钟,重大隐患识别率提高80%。

  针对工程临时用电这一需求,街道在25处较大型、复杂的小型工程试点的智能控电箱,同样融入AI智慧。作为施工现场唯一总电源,智能控电箱需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送电断电,可设置送电时段避免夜间违规作业;同时能实时监控电流,一旦识别漏电、短路或电焊机等大功率设备违规使用,立即自动断电报警,并同步推送信息至监管人员与施工负责人。截至目前,该设备已累计阻断违规用电行为65次,有效防范用电安全事故。

  智慧监管平台以两终端为依托,工程基本情况、两终端作业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对终端设备下达工作指令并进行统计管理。依托“两终端一平台”智慧监管体系,再辅以相应的配套工作机制,龙城街道已经形成“视频巡查—AI识别隐患—闭环处置”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全链条监管模式。

  文:颜鹏

  图:龙城街道办

  制版:陈欣 邓诗君 黄炽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