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魏知 史川轩
62岁的李宁,不疾不徐,步调稳健。
8月22日,他穿着自家跑鞋,携联席CEO钱炜、CFO赵东升,在香港中环出席业绩会。
其管理的体育用品龙头,1-6月获得148.2亿元收入,增长3.3%,节奏很稳。成绩单发出当日,公司股价一度大涨8.8%,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体育用品行业进入一段相对平缓的时期,玩家业绩增速普遍回到10%以内,高歌猛进不再,纷纷选择节流增效。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日常的生意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流水目标达成的压力和挑战。”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业绩会上坦言,相信消费者的运动意愿不会减弱,核心是提升品牌与产品竞争力。
李宁团队,动作增多。
上半年,他们加码多项顶级运动资源,尤其获得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的权益,全行业瞩目;今年上半年,斥资近3.5亿元推进研发,扩充多个顶级学府、科技机构的战略合作。
掌舵这艘大船,使其平稳行驶的同时,李宁正为下一程征途,积蓄更多动力。
打牢地基
李宁看重的,是毛利、存货周转期和经营现金净流入这一类核心指标。
在他眼里,毛利才是能实实在在揣进兜里的钱,该指标高,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强,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1至6月,上市公司毛利上升2.5%达到74.1亿元,毛利率为50%。
“随着李宁单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以更好的材料、工艺为消费者带来更佳体验的同时,整体生产成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钱炜表示,团队会将毛利率50%作为企业运营核心目标。
2020年同期,其毛利为30.6亿元,5年时间,在不确定的消费环境下,增加43.5亿元,绝非易事。
这离不开过往几年的精心耕耘,以李宁为首的管理层,一直强化“内功”,提升库存管控、商品运营等基础能力。
“库存管控方面,公司早已建立以周为单位的动态管控体系。”钱炜解释,当流水和库存不匹配时,会将库存的处理,作为第一优先业务。
上半年,其全渠道库销比保持4个月,库存周转天数61天,同比减少1天,库龄结构健康;新品当季售罄率在70%~80%。
同时,公司优化线下门店矩阵,布局线上主流电商平台,全方位触达消费者,实现全渠道协同发展。
“当前线下客流面临挑战,我们持续优化线下结构:扩面并整改优质店铺,关闭或整改低效店铺。”钱炜补充。
渠道销售通畅,回款效率稳定,现金流健康,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1亿元。
李宁稳扎稳打,当下能调配的财务资源,非常充裕。
截至6月底,其现金余额为191.9亿元,较2024年底净增加10.5亿元,且几乎不存在有息负债,日常现金流源源不断。
稳健经营,打下基础,资金充沛,则给足底气,李宁公司积极做战略性投入,猛攻研发,布局运动资源,为长期发展蓄力。
集思广益
对一家专业运动品牌而言,科技是硬实力。
研发投入方面,李宁一直是最慷慨的国产运动品牌之一。单2023、2024这两年,其研发花费累计达到13亿元。
“我们把投入和费用分开来看,投入就是攻的方向,费用就是该守该减的方向。”管理层表示,会在该投入的地方加大投入。
1至6月,李宁研发投入,增长8.7%。公司已有相当的技术沉淀,单在鞋领域,即坐拥碳核芯、最速曲线系统等六大独有科技,构建起“䨻科技平台”。
李宁䨻科技平台6年完成4次应用突破
团队没有就此止步。细心的人会发现,李宁今年多次公开露面,均与运动科学和创新技术相关。
4月和6月,李宁专程拜访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缔结合作。
两所体育高等学府,底蕴深厚。李宁牵手两家名校,吸纳其运动科学的研究精髓,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专业运动装备,自然护城河更深。
尤其有趣的是,李宁开始跨出体育圈,寻找技术伙伴,吸纳其他产业的最新成果。
4月,李宁出现在航天文化艺术论坛活动现场,宣布在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的指导下,李宁公司、航空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平台共同成立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
已落地“航天速干”、“航天防晒”两项成果。
例如,航天速干技术以火箭发射台高温排放系统为灵感,设计导流沟槽结构,在面料里布满大量微型十字纱导汗通道,实现快速导汗和散热。
7月,李宁再次跨界,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天工”机器人穿着李宁赤兔8 PRO跑鞋亮相,后续将模拟人类跑姿,为专业运动装备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未来的机器人专家导购,也将在李宁门店提供跑步姿态测试、个性化产品推荐等服务。
“航天科技等核心技术,支撑服装板块发展,上半年综训类业务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5%。”
就如此频密的科技合作,李宁管理层表示。
看得出来,只要能够提升产品性能,李宁和他的团队,就愿意以开放心态,吸纳各方成果。
上半年,李宁的鞋服,又有许多突破。
例如,新上市的越影5 PRO,是首款搭载“超䨻”科技的慢跑鞋款,将中底缓弹比降至10.8%;韦德808 5 ULTRA,内嵌超䨻中底,为篮球爱好者带来全新脚感。
最新的例子,是成都世运会领奖服,其使用LN DRY面料,后背如同贴着微型空调。
相较短期财务业绩,这种技术上的踏实和进取,能帮助企业走得更远。
投资长期
若科技是硬实力,一个品牌的信任度,则是一种软实力。
过去半年,李宁就在不断提升这种软性力量。
5月,他亲手缔造的品牌,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简称COC)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
期间,中国运动员将穿上李宁产品,出征包括洛杉矶奥运会在内的10余项顶级赛事,并且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成都世运会领奖台,李宁品牌的logo,就在国旗旁边。
“我们对COC合作的定位,不是短期的、即时性的,不是今天投入、马上就有回报的,而是将其作为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钱炜在业绩会上表示。
上半年,李宁还签约故宫,跟最具标识性的中国文化IP,一起推出联名产品;拿下北京半程马拉松赛事赞助,结缘最有价值之一的跑步IP。
可以说,李宁品牌正强化其与专业运动、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整体的连接,加强其是一个国民性运动品牌的信赖感。
这些努力,会消耗资产负债表里的现金,减少利润表中的利润,其收益则在报表之外。
例如,北京半马赛场上,李宁跑鞋便以61.35%的占比,成为90分钟内完赛跑者中穿着率最高的品牌,这有硬实力,也兼具软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李宁培植这种信赖感,没有停留在顶级运动资源的获取上,其正以极大耐心,投入大量资源,培植运动好苗子。
8月3日至7日,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训练营,在青岛国信体育中心开营。
李宁专门请来签约球员、NBA新秀杨瀚森,喊出“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的口号,给训练营里的小学生加油鼓劲;收官期间,又请NBA吉米·巴特勒跟学员互动。
可以想见,篮球偶像的到来,对站在篮球之路起点的小学生,是多大的鼓舞。
李宁公司,也是中国初中篮球联赛战略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其提供专业运动装备,还动用品牌资源与专业力量,努力打造高规格校园赛事平台。
对一家商业公司来说,这些动作很难产生直接收益,然而,对运动本身,却助益良多。
中国有句古话,积跬步而致千里。
其实,一个有走千里路雄心的人,他的体能、步态、频率,肯定不同于一名短跑运动员,其准备工作耗时多、投入也大。
细看李宁对科技、运动资源以及对青少年赛事的投入,我们应该更能理解管理层在当下的取舍,以及他们自身的抱负。
(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