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害一个人让他做火锅,捧一个人也让他做火锅。”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餐饮老板内参 时间:2025-07-22 12:28:27





总第4284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信息量很大

麻辣味型的这30年

《重庆火锅激荡30年》专题纪录片第2集《麻辣上位史》,讲火锅,讲麻辣,看得人口水直流。但又不只讲火锅,也不只讲麻辣,过去二三十年餐饮行业的流行趋势大框架,都在这二三十分钟的片子里了。

内参君摘出了片子中的一些核心观点:

1、多数消费者对味道的感知并不精准,他们只是觉得谁家的东西口味更重,谁家的菜品吃起来更新鲜,谁家的服务让人觉得更舒适,并以此评判餐厅好坏。

2、一定程度上,重的味型更有记忆点、更容易流行。因为流行的最大受众就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基础特征就是口味重,喜欢甜、辣、油、烫、冰这些,另一个特征就是身体好,能常吃这些。

3、很多好吃的感受来自丰富的口味,发酵物对复合口味很重要。不同地区的人都喜欢在吃的里面加发酵的东西,西南加豆瓣,泡菜,北方加甜面酱。

4、没有完美的食材,没有完美的品类。每个品类每种食材各有所长,只能极尽所能了解更多食材的特点无限次测试不同组合方式,尽可能接近完美。

5、餐厅规模从0到1,可以用好的大厨、好的食材做到好吃,从1到100,就要做到稳定的好吃,离不开标准化、工业化、供应链,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品牌运营等等。

6、规模竞赛中,餐饮品类与品牌,越早标准化,越有加速度。

7、没有厨师经验的人,餐饮创业更喜欢找标准化高、不依赖厨师的品类。

8、消费者喜欢“看手工”。

9、在本地可以只做特色,延长长板。品牌发展壮大离开发源地以后,就得进入到2.0阶段,一手抓特色,一手抓融合。融合当地口味,融合时令因素。



重庆火锅江湖的“造浪者”们

前面说到,消费者对味道的感受是主观、笼统的,但是要做大做强,就离不开产业链标准化,企业需要找到精准的量化指标,并反复执行。

令当下消费者如痴如醉的麻辣江湖,离不开这些“造浪者”们。

“2010年前火锅加工得非常传统,还要个铁铲,一口大锅。不锈钢锅还有个问题,烧久了容易变形,很快就坏了。”寻味向导、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回忆。火锅真正进入工业化也就是十几年的光景,整个品类都充斥着巨大红利。

今天的火锅加工早已不是“铁铲大锅”时代。在餐饮调味品龙头企业聚慧餐调的感官实验室里,研究员拿出了“重庆1983老油集”火锅底料,带大家体验了一把火锅底料测评,看看做火锅的人是怎么研发调整产品的。

王斌告诉我们如何判断一款底料的味道,分为几个评价维度,比如“叭嘴感”就是指油脂在口腔中滞留的时间,比如味道入口在口腔中的分布面积。“为什么重庆老火锅大家吃了之后还会特别想吃?很重要的原因是菜吞下肚子几分钟之后还有个浓郁的味道。重庆火锅吃下去,麻辣味、油香、鲜味、甜味等丰富的味道会持续刺激口腔。”

“辣椒要分前辣、中辣、后辣,辣的滞留时间都得算;花椒的麻香度、清香味,要跟牛油、豆瓣精准配比。 ”



王斌带着我们还找到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火锅高级技师潘恋,他手上有他的左手至今还留有5道超过1厘米的刀疤,据说是为了练习刀功留下的。路过一个火锅底料和香料的小摊前,潘恋现场拿起一个黄口姜,讲起了火锅的各类香料。

“黄口姜就比大白姜更出辛辣味、红皮蒜炒料香、花椒要江津的青花椒,辣椒必选本土石柱红,还会有炒、煮、蒸、泡多种手法……”



驱车1个多小时,王斌带着我们来到临近重庆四川交接的重庆江津花椒基地,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花椒之香”。数据显示,2022年,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鲜花椒产量36万吨,占全国青花椒产量的15—20%;椒农28万户,62万人。

江津翠花椒供应链负责人石富存提到近年来青花椒的价格波动,2018、2019年,青花椒价格大涨到今年顶峰,一公斤能卖200多元,现在一公斤40多元。

而2018、2019年,也是餐饮行业创业者涌入、疯狂开店的时间。



“害一个人让他做火锅,捧一个人也让他做火锅。”晓鹏肥肠鸡莫总的创业路更为坎坷。他是个跨界过来做餐饮的,自己学炒料时倒掉无数批次,才明白在重庆开火锅店,不仅要拼味道,还要拼供应链、拼效率。



麻辣是刻进重庆人骨子里的DNA。在德庄创始人李德建看来,重庆美食的四大支柱——麻辣火锅、小面、重庆菜、调味料,都带着“麻辣”的烙印。辣椒、花椒是地基,少了这两样,就不是重庆火锅。



“凭什么让他回家吃火锅?核心还是在这口锅。”年白守着社区老店30年,见证了火锅从「纯麻辣锅」到鸳鸯锅的变迁,但始终没改锅底的醇厚。

年白重庆火锅联合创始人黄婷婷告诉我们,现在年轻人爱创新菜品,年白就更换菜单加入一些网红单品;大家种草方式由线下到线上,年白就在社区里面也做营销、抓流量。但这口锅底,年白一直没有改变过“油香、麻辣、鲜甜要在嘴里持续刺激,这才是老火锅让人惦记的原因。”





麻辣的侵略性

让重庆这座城成为火锅终局


重庆火锅的30年,是一场味觉的“扩张战争”。

小宽如此评价:“如果长篇大论,可以喋喋不休。如果三言两语,依然要回到麻辣的宿命。

在重庆,吃火锅不分日夜,不分寒暑,不分老幼,整座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火锅香气,在这座城市里,火锅只有价格高低,并无阶级贵贱,火锅评价体系是好吃不好吃。在这样一座火锅内卷之城,可以闭着眼睛吃火锅,一家味道平平的火锅店,没有苟活的机会。故而要提麻辣火锅,重庆乃是终局。”



所以,当麻辣味型加上标准化机遇,成就了重庆火锅的终局,且远不止万亿赛道这么简单。

秦朝说:侵略是天性,包容是底气。从码头的下水经典三样到如今层出不穷的食材组合,给重庆火锅食材更好表达的“麻辣上位史”从未停过。不变的锅底,能接纳所有食材,这才是它成为第一大品类的密码。

然而与其说成瘾性,是麻辣火锅的得天独厚,不如说一切成功最大的通路是通达人性。成瘾是人性,用心经营更是人性。在餐饮品质长周期开始的当下,所有餐饮创业者也正在迎来真心红利:真心对产品、真心对顾客、真心对伙伴。





关于餐饮朝前看

鲁迅先生有名言: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万事朝前看。

由首席餐饮经管媒体 餐饮老板内参联手一大口美食榜倾力打造,基于头部垂类媒体十余年的深耕、积累、观察下诞生的全新栏目——《餐饮朝前看》。

《餐饮朝前看》笃信,在时代命运和行业洪流中,餐饮创始人个体始终是成事关键、底层逻辑,他们的思想、哲学、个性、面貌和远见,正是行业最真实的画像和蓝图 。《餐饮朝前看》力图通过他们,观照未来,阔步朝前!

《餐饮朝前看》第二季带来了新亮点!

我们联合餐饮调味龙头聚慧餐调,推出餐饮行业首部品类史专题纪录片 《重庆火锅激荡30年》。重庆火锅的三十年,也是聚慧的三十年。我们将深入到重庆,和重庆火锅背后的大佬聚慧餐调一起,寻味重庆,揭秘三十年来重庆火锅的激荡往事。

《重庆火锅激荡30年》专题片一共分为三集:《下水逆袭记》,《麻辣上位史》,《一锅繁华录》,7月7日起在餐饮朝前看视频号持续更新。

《麻辣上位史》,是《重庆火锅激荡30年》系列纪录片的第二期,接下来,我们将和同样重磅的重庆火锅龙头人物们继续对话,和刘一手创始人刘梅、滟设火锅料理创始人吴克奇、鲜龙井火锅联合创始人李启芳等,一起分析火锅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重庆火锅出海的过去和将来。

红汤还在沸腾,故事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