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蔡俊
翰宇药业(,下称公司)在一个节骨眼上,换届高层。
近期,公司调整高层人员架构,正式推出双执行总裁,核心是围绕国际化目标打造一套新的组织架构。同时,公司在推动新一轮定增,以加速出海进程。
一系列的大动作,是公司要走出前些年案件阴影的决心。当年的内部资金挪用案,一度让公司收窄GLP-1赛道的领先优势,不断计提导致亏损。眼下,公司盈利后仍面临多个挑战,能否抓住国内外的窗口红利,在此一举。
尝试双执行总裁架构
翰宇药业在一个起承转合的关键点,启动高层大变动。
11月,公司公告董事兼执行总裁PINXIANG YU(余品香)因到龄退休,辞去相关职务。同期,公司聘请唐洋明、沈亚平为执行总裁。唐洋明是内部提拔的管理人员,任职公司20年。沈亚平为外部引进,此前在恒瑞医药任职副总裁,负责海外市场的市场开发、注册申报、上市销售和产品维护。
稍早前,董事杨笛和副总裁张宝乐均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据《》报道,公司新高管履职后,想尝试新的管理架构和模式,总体战略方向还是国际化,希望打造1+1>2的成果。
双执行总裁的架构,核心逻辑是内稳外拓、双轮驱动,即通过职能划分实现能力互补。两人个有侧重,唐洋明深耕内部,统筹研发、生产、供应链,沈亚平专注国际业务、商业化与BD,推进海外注册与合作。
换言之,身为多肽龙头的公司在保障研发生产供应链稳定与管线落地时,全力推进国际化与商业化,巩固在GLP-1核心赛道的优势。截至目前,公司的业务链条覆盖多肽原料药制剂CDMO临床注册,双线布局仿药与创新药,已在美国获批上市利拉鲁肽。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3亿元、0.71亿元,各自同比增长82.06%、305%。其中,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72.76%,占营收的77.3%。
历经多年震荡后,公司看到了回归往昔荣耀的曙光。2022年,公司公告经自查发现原董事、总裁袁建成及原董事、副总裁朱文丰挪用资金,所涉行为均发生在任职期间,并报案处理。事后,涉案原高管被判刑,公司计提相关费用,对利润产生显著冲击。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5.9亿元、-2.4亿元。表面上,高管挪用资金冲击业绩,2024年资产负债率超80%,货币资金、短期借款分别为3.72亿元、6.7亿元。
内核里,案发后公司急需一个锚点回归往常,因此选择海外业务为突破口,负债扩建生产基地。2024年,公司应付账款2.18亿元,同比增长102%,主要用于改扩建GLP-1产线及武汉基地。
势必要推进的定增
上世纪90年代,南下广东的曾少贵在石油贸易中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一个偶然的契机,其发现国内多肽赛道有巨大成长空间,由此找到医药专家袁建成,共同组建翰宇药业的前身。
2011年,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合成多肽第一股。早前,软银赛富、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已入股投资。借资本市场的舞台,公司迅速壮大并逐渐构建起原料药制剂定制肽的经营模式。
但创始团队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暗流早已涌动。2019年,公司总裁袁建成离职,其原定任期本应至2021年。2022年,袁建成挪用公司资金案彻底浮出水面,其本人于2024年被终审判刑。
这起案件,深刻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走向。一方面,资金挪用造成公司重新审视过去的财务数据,并计提相关费用,造成连续几年亏损。另一方面,案发正值GLP-1赛道起风口之际,众多后来者抓紧布局,迅速吃到一波红利。
这波红利的玩家囊括了进口和国产厂家,他们通过迭代产品而泾渭分明。基础款的利拉鲁肽,获批上市厂家的有华东医药、通化东宝、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等。迭代款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代表厂家分别为诺和诺德、礼来。
其中,司美格鲁肽因受技术保护期限,国产厂家仍未获批上市,但进度较快的华东医药早已摩拳擦掌等待专利开闸。相比之下,早前公司曾主动撤回利拉鲁肽的国内注册,并对项目计提减值,后重新申报。
既然国内市场的优势逐渐收缩,公司就将目光放在海外。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72.76%,利拉鲁肽的美国发货量超180万支,成为最核心的驱动力。吃到了海外红利,公司目标在美国上市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制剂。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市场以及司美格鲁肽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今年公司推出定增,计划最高募资9.68亿元,投向多肽产能扩建、司美格鲁肽研发与补充流动资金。
站在市场机遇与自身现状的双重维度上,本轮定增对公司意义重大。其一,公司要推进司美格鲁肽的研发进度,本轮定增有多个项目用于该类产品在国内和美国的上市。其二,尽管公司实现盈利但高负债率仍未解决,因此本轮定增将有2.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围绕这些目标,公司外聘沈亚平出任行政总裁。履历恒瑞医药期间,沈亚平主管国际仿制药研究所及美国eVenus、日本恒瑞、新加坡恒瑞等海外子公司,契合公司的出海战略。
实际上,GLP-1出海也早被国内同行盯上,路径主要是权益出售。恒瑞医药、先为达生物分别将旗下3项相关资产以新公司(NewCo)模式打包出海;诚益生物、翰森制药、石药集团把口服小分子GLP-1候选药物分别授权予阿斯利康、默沙东和Madrigal。
归根结底,公司在优势领域踏上风口之际,因内部案件导致一度被国内同行赶超。找到出海的新锚点后,公司重新找到核心驱动力,但现金流和高负债率的桎梏仍在困扰。这个节骨眼上,无论高层换届或定增方案推进,都是不得不自身改变的一个注脚。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