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还记得当年家里电脑第一次装上IE吗?
那个蓝色小“e”亮起的瞬间,我们猛然意识到:原来认知以外的世界,真能在一块小小浏览框里触手可及。
二十多年过去,搜索、助手、插件轮番争抢第一入口,结果兜兜转转,浏览器反而重新站到了十字路口:AI时代的入口,到底应该长什么样?
刚刚,夸克给出全新答案——全面进化为新一代「AI浏览器」。
深度融合千问AI助手,发布千问六大AI套件,并且把目标直接对准Chrome。
![]()
这次夸克直接把Qwen最强模型接入浏览器底层,让千问AI助手参与整体任务流,过去那些要靠插件、靠应用切换、靠各种折腾才能完成的事,现在被全局AI一口气接住。
在新的夸克AI浏览器里,AI是随时可被唤起的能力:先进的产品交互形态,用户无需切换标签或应用,在桌面端就随时唤起千问AI助手,实现“边浏览边对话、边看边总结、即问即答”的全新体验。
在全球浏览器都向AI操作层迈进的这一刻,夸克以阿里Qwen大模型为底、以千问AI助手为核,已经率先站到了国际前排。
对标Chrome,夸克杀入全球浏览器主战场
这两年AI的推进速度太快了,快到浏览器都开始“改行儿”了:
现在的浏览器不再只是装网页的窗口,而是在被推向更高的系统层,开始负责调度理解、执行任务、承接整套AI能力。
这条变化路径里,Chrome可以说是最直观的例子,在Google生态体系里,Chrome早就不是浏览网页的窗口,而是集齐账号、云应用、系统能力的统一入口。
今年Gemini接入之后,这层关系又往前推了一步:AI不再停留在搜索、问答或某个插件里,而是直接渗入到浏览器的能力层。
在这样的全球趋势下,一个现实问题随之摆到国内浏览器行业面前:中国自己的浏览器该如何进入AI化的下一阶段?
夸克这回给出的答案很直接——全面对标Chrome,打造全球领先的AI浏览器
这次重大版本发布,夸克可不是功能层的小修小补,而是依托阿里完整的技术生态、Qwen最强大模型,有别于市面上AI作为插件的形式,深度融合千问AI助手,实现系统级全局AI的全新交互体验。
不用打开浏览器,也能随时唤起千问,进行总结、创作、翻译、甚至转化文件格式。简单理解,就是装上夸克AI浏览器,可以让你的电脑拥有“第二外脑”,秒变AI PC。
夸克新一代AI浏览器使用了阿里最强大的「Qwen」家族模型,真正把国产浏览器的技术线推上全新的高度。
Qwen的实力有口皆碑,在全球榜单、多模型开源体系、生态规模等层面的表现确实也撑得起这条路线:
前段时间,在首届AI大模型真实投资比赛Alpha Arena中,Qwen3-Max以22.32%的收益率赢得比赛,这次成绩也侧面展现了它在「复杂决策」与「多变量推理任务」中的稳定性与真实环境适应能力。
![]()
并且自23年全线开源以来,Qwen已累计发布300+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在9月底的Chatbot Arena子榜单Vision Arena中,Qwen3-VL还拿下了全球第二、纯文本和视觉两大领域开源第一的优异成绩:
![]()
此外,Qwen模型家族本身就覆盖了文本视觉语音视频代码图像等全模态方向,形成了规模完整、能力均衡的模型家族,在内容理解与信息处理上具备天然的优势。
因此这次夸克AI浏览器的全面升级,不仅让Qwen的推理更稳、理解更深、执行范围更广,也让浏览器具备“参与任务”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地展示网页。
夸克这一步跑出来,意味着中国浏览器不仅补上了AI短板,更是第一次真正踏进了全球浏览器竞争的主战场。
深度融合千问,实现系统级全局AI体验
今年10月,OpenAI发布了自己的AI浏览器——ChatGPT Atlas。
这一次,ChatGPT不再以独立AI形态存在,而是直接进入了浏览器的底层能力层:
不仅让浏览器具备了读懂网页的能力,还能读懂用户任务,甚至让Agent代理接管网页,把整个执行链路跑完,进而让浏览器变成一个真正的AI协作中枢。
某种意义上,浏览器的下一阶段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非常明确:AI会进入浏览器底层,成为系统结构的一部分。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国内的AI技术也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今年11月,阿里发布千问App,Qwen的能力体系首次以完整C端形态亮相,模型的稳定性和通用性都提升到可以支撑系统级应用的程度,这也让夸克具备了向浏览器底层推进AI的可能。
夸克这次选择把AI深度融入浏览器底层,全面融合「千问」AI助手,并发布六大AI套件:
千问悬浮球快捷框截屏划词侧边栏读屏一起上,真正实现系统级全局AI能力,你能随时唤起千问,实现对话、创作、总结、甚至帮你转换文件格式,一句话帮你干活。过去要频繁切插件、切标签页的操作,现在随手唤起,一句话的事。
全新夸克AI浏览器,以更先进的AI交互形态落地,直接打破浏览器及应用的边界。
AI成为浏览器的全局入口
在这次升级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能全局随时唤起「千问」。
先从最显眼的这个蓝色「千问悬浮球」说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桌面上的一个AI快速操作台,只要把光标移到悬浮球上,一些AI辅助功能就会“闪现”,像开会录音、截屏提问、帮你润色总结翻译这些都不在话下,能随时满足工作学习需求。
![]()
有了这个“操作台”之后,真正的重头戏才正式上场。
日常使用浏览器时,我们最常遇到的状况就是:看得正起劲,突然有个问题想问,却得为了这句去切页面,尤其干扰思路。
夸克这次推出的「千问快捷框」功能,专门解决这种“临时想问一句”的瞬间需求,遇到不懂的、想问的,直接随手一触,AI当场出现,简直别太方便:

但阅读里还有一种更典型的需求:不是想问一句,而是想问“某一句”。
尤其看外文文献、生词、难句、术语特别多时,过去要问AI往往得复制粘贴,步骤繁琐,还容易问着问着离原文越飘越远。
千问划词」能做到指哪儿“答”哪儿:哪个词不懂划哪个词,哪句难读就划那句,AI会基于你选中的词原地解释,复制粘贴这一步彻底省了。

有朋友可能该问了,那像图表这种完全没法复制的内容咋办?毕竟图片里的东西没法直接粘贴给AI。
夸克也给了简单直接的解法——「千问截屏」,看不懂哪一块,就截哪一块,AI会按你截的那部分来解释,现在图表、流程图、PPT截图、界面说明,都能用截图问清楚了:

甚至你无需打开夸克AI浏览器,通过「千问读屏」还能直接把当前页面的内容“共享屏幕”给AI,让它帮你看懂你正在做的事,不需要复制、截图、解释,直接唤起问千问。

整个过程从过去的“停下来问”变成了边看边问边浏览边对话协作上更连续更高效
AI侧边栏:看内容问问题一屏搞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夸克还把AI对话框搬回“内容现场”,新增了「千问侧边栏」。
它不是一个临时小窗,而是一个可以长时间伴随阅读的AI工作区。
例如我们日常在夸克里打开网页或文档,只要点一下右上角的「千问」图标,可以唤起千问侧边栏,实现边浏览边总结、边看边对话。

像快捷框、划词、截屏这些入口,解决的是“问完即走”的问题,适合处理局部疑问。
但侧边栏的意义不一样,它是沉浸式的AI第二屏,把“读内容”和“处理内容”重新放回同一个空间里。
在左边看资料,在右边追问AI,问完继续往下读,不跳页、不切窗口,整体思路是顺着往前推的。
有了这个“读+问”的同场操作区,浏览器能承载更长、更复杂的思考链路,让信息获取从过去的断续跳转,变成了真正的连续流。
开口即指令,一句话帮你干活
除了刚才那些桌面入口,夸克这次还给了更“顺手”的AI唤起方式——
按下 「Alt+空格」,直接唤起千问快捷框。
不管是翻译段落、总结重点、做研究分析,还是上传一堆资料让它梳理成结构化内容,只要一句话指令,AI就能立刻接手干活:

当然,格式转换做表格做PPT也不在话下,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直接把图片丢给AI让它帮我转成了Excel,再也不用在各种格式工具之间来回折腾了~
![]()
我继续看我的写我的,AI在旁边把我想确认、想补充、想厘清的部分接住并补上,不打断节奏,也不改变我原本的工作模式。
一句话说需求、一套流程自动跑完,夸克AI浏览器成了你工作生活里的“贴心搭子”~
浏览体验从“够用”走向“顺手”
这次夸克AI浏览器的升级,不只是实现全局唤起AI的交互形态,还把浏览体验这件事本身往前推了一步。
把一些大家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得到、却又说不清的体验细节打磨得更贴近真实场景,更轻、更顺,也更走在前面。
首先,夸克这回把传统浏览器中一不留神就堆成乱麻的「」管理场景,重新理了一遍,变得更“聪明智能”了点。
像下面这样,可以管理你的标签,进行排序、分组、识别并处理高内存标签,让你的浏览体验保证流畅,不至于越用越慢。

结果就是:我们再也不用在几十个、上百个标签之间地毯式搜索那个想找的网页了。(强迫症患者爱了)
不仅如此,这回夸克还对论文党、报告党最头疼的场景补了一刀:PDF万能编辑
不光支持修改正文,连PDF图片里的字也可以修改,只需点一下「编辑」就ok,想改哪里改哪里~

光能编辑还不够,这次夸克还上了「对照翻译」功能,只要上传或打开PDF,AI就能生成双栏对照排版,左边看原文,右边看译文,再也不用翻译软件和pdf文档来回切了~

过去我们用浏览器,总会默默接受一些小不足:跨端传文件时要靠三方工具、云端同步不够稳定、标签多了明显卡顿、启动速度被拖慢……这些问题久了就成了“习惯”,但并不好用。
这回,夸克在底层做了针对性优化,启动更快占用更低卡顿更少,这种流畅感直接拉满。
广告体验更是传统浏览器的大槽点,谁都不想打开一篇文档弹出来一堆垃圾广告,夸克做的是保持搜索无广告、界面干净简约,把注意力重新交给内容本身。
夸克这回,把那些原本分散、打断节奏、需要额外处理的步骤轻轻接起来,让浏览不再是一件被工具打断的事,而是一件顺着生活和工作自然流动的事。
当全球都在追问:AI将如何重塑人与信息的交互入口,Chrome之后的下一代浏览器应该长什么样?
夸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每一次唤起、每一句话指令,都在不断创造新的“千问时刻”,也在持续扩展AI浏览器的能力边界。
当AI开始决定入口形态,能够撑起完整链路、具备系统级全局AI能力的产品才有资格站上舞台中央。
夸克正凭借阿里生态、Qwen大模型、全面融合千问,正式加入全球AI浏览器赛道竞争。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