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千亿AI投入下的阿里财报,成色几何?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11-26 20:18:31

电商利润承压下滑,云业务强势突围——阿里巴巴正处于新旧增长引擎迭代的关键时期。

11月25日晚间,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公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若剔除已剥离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影响,收入增速达到15%。

然而,由于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AI)及即时零售等新兴业务的战略投入,本季度阿里巴巴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5%至53.65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及摊销前利润)也同比下降78%,为90.73亿元。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03.52亿元,同比下降72%。

作为利润承压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时零售业务的布局进展备受市场关注。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财报会上表示,公司坚定看好闪购业态与阿里生态的协同潜力。他指出:“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快速规模扩张,第二阶段的单位经济效益优化进展符合预期。闪购是淘天平台升级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设定了三年内GMV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并致力于带动相关品类的整体市场份额提升。”

在备受关注的AI业务方面,阿里管理层则释放了加码投入的信号:“从大方向看,此前提出的3800亿元AI战略中三年资本性开支规划是偏保守的。公司在供应链、机房建设和商家节奏上正全力满足客户需求,若仍无法覆盖市场需求,不排除进一步增加投入。”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战略导向: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云”基础设施领域的累计资本开支已达1200亿元。

近两年来,阿里巴巴在业务架构调整上动作频繁。今年8月,公司将原有六大业务集团重新整合为四大板块,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涵盖其他所有业务的板块。



中国电商集团旗下业务划分为电商、即时零售及批发三大板块。具体来看,电商板块包含淘宝、天猫、闲鱼、飞猪旅行;即时零售板块包括淘宝闪购、饿了么;批发板块为1688业务。目前,中国电商集团板块仍是阿里巴巴的“基本盘”,占集团整体收入约54%。

本季度,阿里的中国电商集团实现营收1325.78亿元,同比增长16%。然而,其经调整EBITA由2024年同期的443.2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6%至104.97亿元,同比减少了约338亿元。财报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集团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及科技研发的投入,这部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电商集团收入的增长所抵消。

“本季度,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增长60%。我们执行了计划以扩大即时零售业务规模、改善用户体验并收窄单位经济亏损。”在财报会上,阿里巴巴CFO徐宏称,若剔除即时零售业务的亏损,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本季度将实现中个位数同比增长。

以淘宝闪购为核心的即时零售板块毫无意外地成为本次财报会的焦点,多个提问围绕其战略推进、盈利路径及规模目标展开。蒋凡回应称:“过去几个月,我们重点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优化UE(单位经济模型),并取得显著进展:一方面是订单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是规模效应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10月以来,淘宝闪购的UE(即每单亏损)较7、8月已收窄一半。”

蒋凡还提到,除餐饮外卖外,闪购在零售品类也发展迅速,尤其在食品健康、超市等领域。例如,盒马和猫超闪购订单环比8月增长30%。“我们正积极推动品牌商家接入闪购,未来将进一步加速相关品类与闪购的协同整合。”

阿里管理层透露:“由于整体投入加大,本季度(九月季度)将是亏损高点。随着运营效率提升、亏损显著改善及规模趋稳,下季度投入预计将显著收缩。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动态调整投资节奏。”



马云飞 摄

相较于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本季度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增长10%至347.99亿元;当季经调整EBITA为1.6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9.05亿元。财报解释称,AIDC盈利改善主要得益于物流优化与投入效率提升,其中速卖通Choice业务的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显著改善。

在阿里四大业务集团中,与电商同属最高优先级的云智能集团本季度表现最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34%至398.24亿元,规模已超越AIDC。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在盈利能力方面,云业务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35%至36.04亿元。



在中国云计算领域,阿里云稳居第一阵营。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于10月底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整体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接近20%。其中,在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云以26.8%的份额领跑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和腾讯云则分别以12.9%、12.3%、9.4%和7.9%的份额,位列第二至第五位。

技术布局层面,在此前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公布全栈AI能力的重大升级,涵盖从前沿AI基础模型到高性能AI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人工智能平台(PAI)以及模型训练推理服务。

阿里云董事长及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回应提问称,作为全栈AI服务商,在当前AI投资周期中,首要优先级是基座模型训练的持续迭代,唯有模型能力不断升级,才能持续拓展高价值客户与场景,进而带动Token消耗自然增长;其次是推理服务落地,重点聚焦百炼平台推理服务。另外,针对外部客户,阿里云建立差异化优先级机制:对全方位使用存储、大数据、CPU等阿里云资源的客户给予更高优先级,而仅租用GPU开展简单推理服务的客户优先级相对较低。

“从今年下半年起,存储、CPU等AI服务器核心环节已出现缺货情况,这一波缺货完全由AI需求爆发式增长驱动。”吴泳铭进一步分析,供应链各环节扩产存在较长周期,预计需两到三年才能逐步缓解;而在这一周期内,AI需求增长速度将远超供应提升幅度,因此未来三年内AI资源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平衡状态。

基于上述行业判断与自身布局,吴泳铭明确表态:“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内,所谓的AI泡沫并不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