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云天励飞罗忆:用算力积木破解具身智能算力挑战|EAIRCon 2025

IP属地 中国·北京 智东西 时间:2025-11-26 20:15:33


智东西
编辑 EAIRCon 2025

11月19日,由智一科技旗下智猩猩、智东西共同发起主办,机器人前瞻、极果协办的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大会(EAIRCon 2025)在深圳举行,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专题论坛上,云天励飞副总裁罗忆以《芯智AI,具身未来》为主题发表演讲。

云天励飞副总裁罗忆谈道,AI技术发展经历了逻辑推理、专家系统到AI人机协同的三次浪潮,大模型的出现为机器人从专业走向通用带来曙光,并带来了从“懂控制”到“会思考”的范式变化。

但当下,具身智能仍面临算法与数据、技术路线选择、算力瓶颈等多方面的挑战。

从AI芯片视角来看,国内厂商给出了具身智能算力新路径:云天励飞在其四代NPU的基础上,正研发第五代GPNPU架构Nova 500,可无缝对接CUDA生态,适配各类大模型架构,并通过“算力积木”等技术,提升大模型推理效率,推动具身智能破解算力挑战。

目前,其多款芯片模型作为协处理器助力普渡科技、赛特智能等客户落地项目;该公司还落地广东某区机器人指挥平台,实现“感知-决策-处置-确认”的业务闭环,支持多形态机器人的统一管理调度。

以下为罗忆的演讲实录:

云天励飞是AI推理芯片的厂商,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具身智能产业。对于产业和整个市场,我们将从芯片厂商的视角,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大家越来越形成了一些共识——AI正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工业界、产业界,还有中央文件,都有AI渗透的共识。云天励飞正是在这一波AI浪潮的起始时于2014年创立。

一、把握AI发展的第三波浪潮,机器人从专用走向通用

AI技术发展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以感知智能为主,深度学习的算法更多解决的是感知的问题;第二波是从Transformer的架构被提出之后,从2022年到现在的生成式AI,我们发现感知问题基本被解决之后,机器学会了思考,它有了一定的决策的能力;第三波浪潮,它的终局一定是让AI或者机器能具备行动的能力,这个行动能力,可能是指AI或者机器的双手长在互联网上,如MPC接口。在未来的企业里,除了有血有肉的真人员工外,很多数字人员工也会上岗。


我们未来会有三个机器人陪伴你生活、出行以及帮你去打工,在企业里面未来也可能有真人、数字人和机器人。作为智能,它需要有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回馈物理世界的行动能力。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对于机器人产业,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可能是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包括今年宇树等机器人在产业应用上把运动控制做到了极致,从可行性到量产降本。如果要真正能去工厂打螺丝,真正能够实现百千量级进入工厂,虽然感觉机器人还差一口气,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技术路线都正不断探索中。

大模型为机器人带来了范式改变。不管是原来的认知感知,还是现在的大模型、具身智能,在很多技术路线上,我们会选择参考海外头部企业的做法。比如,我们关注到了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机器人在我们看来更像无人车,无人车是另一种代替我们出行的机器人。马斯克团队把FSD(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方法论泛化到机器人上,通过工业降本、量产、产业化的方式,将大量的机器人投放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在真实环境中去构建数据飞轮等。这一系列的有效尝试,正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二、具身智能的挑战:算法、数据、技术路线和算力瓶颈

从技术上来讲,具身智能和AI相同。AI三要素包括算法、数据、算力,机器人产业的三大核心要素仍然是算法、数据、硬件,这里的硬件包括控制、灵巧手等更复杂的系统,这三大要素需要更协同的发展。


在技术路线上,以宇树为代表的企业,他们开发的机器人的小脑发育度很高,能以更低的成本做出非常灵活的动作。但目前,机器人能真正接受人的指令,去泛化进入陌生的场景完成简单任务,这件事仍然很难,即大脑的发育还存在困难

我认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有一些困难点,一方面是算法和数据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机器人总有可适应的场景,哪怕只是一个具备小脑的机器人,它也可以进行表演和娱乐。

不过,机器人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具身智能的复杂度相对于智能驾驶的复杂度高了几个维度,两者数据缺口的对比可能差了5到6个量级。

所以,在开发具身智能的过程中,怎么更低成本地获取训练的数据、创新算法,并在限定的环境之下找到它的应用场景,通过这些场景的落地来生产更多的数据,反哺整个产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业界需要探索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具身智能仍有多个方向的技术路线正在探索。例如,如何把大模型时代的“慢思考”能力带入机器人系统;再比如,机器人系统是大小脑的协同,如何把一个决策任务做到更精致?如何在准确性和高效性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包括类似于像FSD的端到端的模型,它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其数据质量敏感性、人类操作员不良操作的数据污染问题,都需要进行综合考量。

从算力或者说芯片厂商的视角,推动具身产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算力支撑,我们觉得有两个方向的考量,在这里借鉴一下英伟达的观点。

老黄曾经说过,具身智能需要3台机器:第一台机器是用超级计算机来做模型训练;第二台机器需要构建一个仿真的环境,让具身智能能够在这个仿真环境里面进行测试和验证;第三台才是运用到它本体的计算机,这三条线在同步发展。不过,特斯拉自身有产业链闭环的优势,马斯克的观点是,他们要创造一个训推一体、基于本体的机器人,能够不断实现数据飞轮、自我进化以及自我学习。

对于芯片厂商来讲,中美高端AI训练芯片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国内可能只有像华为这样的大厂,会去对标构建训练生态。绝大部分企业,包括云天励飞在内,我们更看重的是推理的市场。我们觉得具身智能产业的本体需要一颗SoC异构芯片,同时,在数据合成和整个仿真环境的推理上,需要相应的大算力芯片。

很多产品有着不同的技术路径,比如说像机器狗包括步行类的机器人,其技能点主要是在运动控制上。在任务完成上,这类机器人可能需要一些外挂,因为它本身的感知能力是解决运动性能的,因此它在进行任务时可能需要云端的综合调控,或者身上加一些额外负载,才能完成具体场景里的任务,而要想做到这些都需要相关的算力。


云天励飞作为国内厂商,正提供配套算力助推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算力积木”AI推理架构,将推第五代GPNPU芯片

云天励飞,2014年于深圳成立;2023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公司一直专注在AI推理芯片这个领域,过去芯片在智慧城市的各个细分场景,还有机器人领域得到应用。

在AI芯片领域,云天励飞走的是更上游的技术路径。我们核心的NPU指令集体系与微架构均为自主设计,这是芯片算力的根基。目前公司芯片已迭代至第四代Nova400,下一代Nova500将迈向GPNPU架构,在大模型推理上实现更高的并行度与能效表现。

从生态建设看,算法与算力需要同步演进才能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机器人行业在研发与快速迭代阶段,往往依赖CUDA完整的工具链与成熟软件生态,因此开发成本较低、速度更快。但当产品进入量产以后,不论是遵循国内产业链安全要求,还是从成本结构与能效优势出发,国产AI芯片都展现出愈发明显的竞争力。

基于这一判断,我们希望下一代芯片既能够兼容CUDA生态、降低开发迁移成本,又能保持NPU架构在功耗与能效比方面的优势,使机器人厂商在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全周期中,都能获得更具竞争力的算力选择。

自2020年起,我们将芯片工艺全面转向国内供应链。在当前国内制程节点下,晶体管集成度与密度提升存在一定物理和工艺约束,单颗大芯片难以无限扩展算力。因此,我们采用先进封装技术,通过多Die的Chiplet组合,在一颗封装中实现更高的并行度与算力密度,这一体系被我们称为“算力积木”架构

在国内工艺体系内,若不走海外先进制程路线,要获得高算力、高带宽的扩展能力,Chiplet尤其是Die-to-Die(D2D)互连几乎已成为业内的主流方向。通过Chiplet,可以在成本、良率、规模化、带宽等维度实现更高的综合性价比,也是当前国产高性能芯片的最现实路线。而云天励飞是首家在国产供应商探索D2D Chiplet的公司。


目前,我们基本上已经实现从单Die(芯片晶粒)、双Die、四Die,最高到8个Die的合封,能够供应在端侧、边缘侧,包括在云端推理的芯片。

目前我们有三大系列芯片:面向云端推理的DeepVerse、面向边缘的DeepEdge以及面向具身智能的DeepXbot。

四、做机器人“总控”平台,助力落地城市治理与服务

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中,我们同时承担两个角色:一是上游的芯片与模组供应商,二是机器人平台的建设者。过去,我们的芯片和模组已经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规模落地;同时自研的机器人指挥调度平台也在酒店运营、城市治理等场景持续运行。

在广东某区,我们联合政府建设了统一的机器人管控平台,接入了四轮、四足、人形、无人机以及水上机器人等多类型设备。平台可将城市的固定摄像头、执法与城管人员的随身摄像头作为数据输入,在事件触发后,由系统调度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完成现场处置,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完整闭环。这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具身智能的试验场与真实场景,也为机器人厂商提供了部署、验证与展示产品能力的最佳平台。

以上是我们的实践经验,也非常希望借助今天的交流,与更多具身智能生态伙伴一道,共同推动这一新兴产业更快落地、更快走向规模化应用。

以上是罗忆演讲内容的完整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