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财闻一周精选:万亿级“新中金”诞生,英伟达财报力驳AI泡沫

IP属地 中国·北京 财闻 时间:2025-11-22 20:09:55

11月即将迎来最后一周,本周财经市场热点密集爆发。

万亿级 “新中金” 官宣吸并引发行业震动,谁是最大赢家?英伟达发布超预期财报,力破 AI 泡沫争议;宁德时代创始人171亿大额套现,A股询价转让市场迎“爆发日”;国际金价跌破4000美元关口,后续走势如何?还有外资品牌扎堆 “入赘” 中资、A股院士候选名单尘埃落定。下面,财闻将带领大家回顾本周的核心财经事件,一文看透投资消费新风向!

万亿级“新中金”背后,谁是最大赢家


11月19日晚间,中金公司宣布拟吸并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20日上述三家券商停牌首日,同业券商股纷纷高开,显示出市场的积极预期。对于公募基金、“国家队”、外资机构等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谁是最大赢家?

​详情➤万亿级“新中金”背后,谁是最大赢家

法院裁定宝利德系56家公司合并破产 农行等7家金融机构反对


曾经浙江最大的豪车经销商之一宝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被正式裁定合并破产清算。裁定书显示,宝利德系企业整体存在资不抵债情形,且已经实际整体停止经营,具备破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裁定书中显示,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等七位利害关系人对管理人的申请提出异议,认为案涉56家关联企业不符合实质合并破产条件。

​详情➤法院裁定宝利德系56家公司合并破产 农行等7家金融机构反对

英伟达季度财报引爆市场 分析师:仍是全球资本追逐对象


在市场投资者对AI泡沫的担忧达到顶峰之际,英伟达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19日盘后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2025年第三季度(截至10月26日)营收570.1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约5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2%,同比增幅达62%。财报发布当天,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上涨超5%。

详情➤英伟达季度财报引爆市场 分析师:仍是全球资本追逐对象

子公司董事长遭留置引发汉嘉设计“暴跌” 有何内情?


一则子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并留置的消息,引发了汉嘉设计的突然暴跌。11月18日,该公司股价一路走低,最终报收12.33元,跌幅13.90%。11月17日晚间,汉嘉设计披露,其控股子公司伏泰科技的董事长沈刚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而沈刚遭遇留置之所以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如此巨大影响,源于其身份的“特殊”。

详情➤子公司董事长遭留置引发汉嘉设计“暴跌” 有何内情?

A股“院士”名单扩容 隆基绿能、江丰电子、中衡设计实控人落选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此前披露的候选人名单中,有10余位上市公司人士身影,但就A股上市公司的参选人员情况而言,此次获选难度不小。来自隆基绿能、江丰电子、中衡设计等公司的候选人均未能入选。

详情➤A股“院士”名单扩容 隆基绿能、江丰电子、中衡设计实控人落选

国际金价再次跌破4000美元,黄金倒车接人了?


​11月18日,国际金价延续下行态势。伦敦金现货价格盘中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最低触及3997.66美元,再次失守4000美元这一关键心理位置。尽管短期金价震荡调整,但从更长周期来看,支撑黄金走强的核心逻辑并未动摇。分析师称若无超预期利多因素的刺激,预计2026年一季度后伦敦金将再创新高。

详情➤国际金价再次跌破4000美元,黄金倒车接人了?

宁德时代171亿套现,A股询价转让市场迎“爆发日”


11月17日,A股询价转让市场迎来“爆发日”,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7家明星上市公司同步披露相关信息,其中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黄世霖171.63亿元的大额减持成为核心焦点。数据显示,11月以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较10月环比增长36.36%。在政策完善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询价转让已成为A股股东合规减持的主流渠道。

​详情➤宁德时代171亿套现,A股询价转让市场迎“爆发日”

从回撤超60%到成为“翻倍基”,这些基金是如何实现深蹲起跳的?


2025年的A股市场,一批基金悄然实现了业绩的华丽逆转。截至2025年11月19日,年内共有42只主动权益基金实现净值翻倍。然而,业绩增长背后,是这些基金历经市场淬炼的艰难历程,这些年内净值翻倍的产品中,有19只成立于2022年以前,而它们中多数在2022~2024年净值惨遭腰斩。

详情➤从回撤超60%到成为“翻倍基”,这些基金是如何实现深蹲起跳的?

金拱门之后,外资品牌排队“入赘”


11月初,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了两起引人注目的交易。4日,星巴克宣布将中国业务60%股权出售给博裕投资;10日,汉堡王中国也宣布由CPE源峰获得其83%的股权。前有百胜中国分拆上市,后有麦当劳变身金拱门。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国际品牌,如今纷纷将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交到本土资本手中。在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看来,这类“外资品牌+中资控股”的并购,反映了全球品牌在华进入“本地化运营的新阶段”。

详情➤金拱门之后,外资品牌排队“入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