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消息,在2025 IDEA大会上,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用五个维度梳理了智能演进的脉络:算法范式、智能载体、交互范式、计算架构与数据。
他表示,相比给出一个技术路径路线图,他更希望提出一个“识别机会”的思考框架,帮助创新者在智能演进中找到技术、产品与商业的切口。
算法范式维度:从模式学习走向目标驱动
AI 的算法演进的三个阶段:监督学习构筑表达与生成能力,强化学习引入因果与执行,自主学习迈向高层认知。技术本身从 Transformer 架构出发,向更高效、更稳健的体系演化;从自回归到扩散,再到混合式生成方法,这些变化共同推动智能的表达边界不断拓展。
智能载体维度:从符号空间走向物理空间
业界关注点已从语言和多模态模型转向世界模型与具身模型。这一变化反映出智能载体正从抽象符号空间迈向物理空间,“从理解世界,到改变世界”。世界模型理解物理规律与因果,具身模型则把感知、决策与行动闭环联通,使 AI 成为能在现实环境中施加影响的主体。
交互范式维度:技术与人的关系被改写
在人机交互维度上,沈向洋强调交互创新的重要性。过去 70 年,人机交互经历了命令行、图形界面、搜索、推荐到自然交互的多次范式迁移;每一次迁移背后,都对应着底层技术浪潮的变化。“今天的产品开发者必须看懂智能特性带来的交互机会。”他同时指出,自然交互内部也在分层:从被动响应,到交互式执行,再到具备提议能力的主动模式,交互方式从文本扩展到语音、手势乃至未来的脑机接口。
计算架构维度:性能、成本与能效的新平衡点
趋势是从通用走向专用、从单一走向多元。GPU刺激了深度学习的第一波爆发,但能耗与成本也不断攀升。随着应用多样化,推理、端侧、强化学习等专用芯片不断涌现;未来光子、量子、类脑等也可能在特定领域带来性能跃升。
数据维度:从静态教材、动态反馈到证据
在智能演进的三个阶段,数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世界阶段,数据是静态教材;在探索世界阶段,数据是动态反馈;在归纳世界阶段,数据是验证假设的证据。他指出,从人类数据枯竭到合成数据兴起,再到 AI 主动探索并获取实验数据,这一过程代表着数据从限制模型能力的约束,逐步转变为推动 AI 主动学习的工具。
立于智能浪潮之中,机会并不仅仅来自技术本身,也来自理解技术如何改变载体、交互、计算与数据的方式,如何重新分布能力、资源与价值。
沈向洋说,IDEA研究院的定位是“从实验室中来,到产业中去”,建立前沿研究成果与产业规模化需求之间的建立通路。在技术高速演进与产业快速对接的交汇处,IDEA研究院希望提供一个服务于创新的思考框架,帮助创新者“去寻找和市场、和社会发展最契合的落点”。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