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天猫双11公布了今年的战报,取得了四年以来最大增长,而且特别标注了“剔除退款后的成交”。
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意外,毕竟这两年消费氛围并不好,不过大星对这个结果倒是一点不意外。前段时间的苏超大家看了吧,大星注意到了一个数据。第一届苏超84场比赛,主场城市比赛日接待外地游客同比增长23.22%,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27.10%。
银联异地消费是指持卡人离开办卡地后的消费,也就是纯的旅游消费。这增长是个啥概念呢?江苏省去年的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规模是6201亿,占全国10%。
如果苏超是个年度项目,大概能让江苏省的文旅消费收入增加:
1700亿。
苏超能取得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原因大星以前讲过。首先是长三角的政府组织能力很强,这种能力是千百年来服务产业链锻炼出来的。
整个苏超期间,各城市间往来的高铁是有临时增开的,你一个江苏的域内比赛,要让上海铁路局给你办这些事,还得办得明明白白漂漂亮亮,有几个省能做到?
其次,江苏各个城市都很有钱。苏州的GDP比省会南京多出一个海南省,不像有些爱吃海参的人看到仨瓜俩枣就走不动,人家这个地方的朋友是要脸的!
常州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店10万块做了苏超首批赞助商,后来它同等的广告位价格变成了300万,人家常州体育局可没去欺负人家烧烤店,广告还是在场边明晃晃打着。
一届组织高效,能带给大家纯粹体育享受的比赛会赚不到钱吗?那肯定是不会的。我觉得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消费其实不需要刺激。
今年双11媒体们在说没气氛,静悄悄,但大星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
各大平台的双11开始的一个比一个早,快手10月7日,抖音和京东10月9日,小红书10月11日,而双11概念缔造者天猫淘宝是最后一个:
10月15日。
不跟大家比开始时间,我认为是个重要信号,阿里终于想明白消费者想要什么,也算清楚了自己到底要怎么打了。
今年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平台总裁处端说,在淘宝闪购点过外卖,但尚未在电商下单的用户规模已过亿。
对于淘宝来说,当初打外卖战争其实本意根本不是抢占外卖市场,外卖的利润率远逊于电商,除了高频之外毫无可取之处。
淘宝真正思考的问题是:
外卖和电商为啥不能放在一个APP?
以往每年阿里花在买量上的钱都要几百亿,这些钱还不如直接给用户实在。毕竟账上现金流充裕,比剩下那两家加起来都多。
这之后我们就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增长,这些被淘宝闪购吸过来的用户今年夏天让淘宝App的月活同比增长了25%,日活增长了20%。10月份,双11开始了,淘宝的月活直接飙到了10亿以上。
他们不是电商新用户,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电商新用户了,他们本来是习惯在别的电商平台消费,现在彻底被淘宝闪购沉淀在了淘宝里。
这个逻辑和苏超是一样的。中国不缺足球联赛,就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强国不缺商品供给,只有给大家最好的体验过程和服务,才能长效拉动消费,而不是靠强制刺激。
问题是你要做好第一步。当第一波球迷在省内串场时,球票是当地免费送的,现场的小吃是随便吃的,球是真刀真枪踢的,那你说大家为啥不愿意在周边逛逛,在饭店吃几顿好的?
闪购搞外卖这个抓手也一样,当你的价格体验和配送体验好于竞争对手,而且玩法还挺多,比如能抢个打车券啥的,大家为啥不会顺便买几件衣服或者买张电影票?
当你兜售的是体验时,就会发现货架电商远远不是终点。被外卖业务吸引来的人,如果在吃喝玩乐方面都能有良好体验,大家大概率就留在这个平台上了。
这种体验是什么,我看媒体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消费者点外卖后被送了淘金币,淘金币可以抵现在淘宝电商消费,在双11淘金币的页面交易额同比增加5倍。
前段时间我家附近游戏厅搞双11活动,399块500个币,还给你一次砸金蛋的机会,每个金蛋里有20-100个不等的币。说实话,谁也不缺那个金蛋,但多了个一个蛋大家都觉得这商家还挺实在的。
回到之前的观察,大星觉得现在的淘宝已经不把自己看成一个单纯的电商平台了,加入了闪购之后也不是简简单单多了个外卖,他们是整合了大消费的所有场景,算大账了。
据大星观察,自从阿里算明白闪购这笔账以后,大家的脑子是越来越清楚了。你看品牌门店接入闪购的速度,双11前就达到了40万家。
商家不复杂:哪儿有新奔头就去哪儿。你的池子一通,活水自己就来了。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