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李辉
一个反直觉的真相是:在2025年的中国,单纯售卖一台空调硬件,很可能是一门亏本生意。
考虑到高昂的安装成本、漫长的售后周期以及激烈的价格竞争,硬件本身的利润空间已被挤压殆尽。
今年的空调市场也印证了这点。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空调市场销量为6583万台,销额规模达2023亿元,已降至个位数增长。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今年双十一期间,厂商不再执着于价格战。事实上,伴随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的日常化,双十一集中引爆市场需求的局面也不复再现。
面对市场压力,各大空调厂商策略迥异。
格力采取了多品牌策略进行防御,守住大本营的同时,在线下通过子品牌“晶弘”布局2100元以下价位段市场,在线上则与京东合作推出“小凉神”系列渠道定制产品,以弥补其在线上及中低端市场的缺位。
海尔启动了“AI好空气”战略,将节能概念与智能健康体验捆绑,侧重于全场景体验,小米空调则延续其高性价比和线上攻势,依托“人车家全生态”优势,“巨省电”系列迅猛增长。
从今年双十一数据来看,美的才是空调市场最大的赢家。
美的发布的最新战报显示,双十一周期,美的空调实现全网总销售额第一,在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等多个平台均登顶品牌榜第一。
![]()
美的领先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双十一大促表面是销量之争,底层却是商业模式的拷问。
当家电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的竞争焦点也从单纯的价格博弈转向价值竞争,只有能持续创造用户价值、并在长期运营中复利增长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美的空调能取得上述成绩,离不开其探索多年形成的经营哲学——“研发-产品-服务”增长飞轮。
这套系统的根本目的,不只是卖出更多空调,而是通过空调这个硬件入口,获取并运营一个用户的终身价值,让产品体验反哺口碑,口碑反哺销量,销量再反哺研发,形成自我加速的飞轮效应。
在硬件利润被普遍摊薄的今天,这套新模型摒弃了依靠单一硬件暴利的幻想,转而对用户全链路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双十一的“霸榜”,正是市场为这套新模型投下的信任票。
告别唯硬件利润论,拥抱用户终身价值
今年第三季度,空调线下市场的价格战“杀”得太凶了。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以市场主销爆款的1.5P挂机为例,其线下零售均价从2024Q4的3780元大幅下行至2025Q3的3188元,累计暴跌15.7%。
![]()
这并非短期价格战,而是行业步入成熟期的必然——硬件正成为一项基础性、低毛利甚至无毛利的引流品。
传统的商业公式是:利润=(产品单价-成本)x销量。而美的正在验证的新公式是:用户终身价值=硬件入口+服务溢价+生态衍生价值+口碑推荐。
在这个新公式下,双十一的核心KPI不再只是销售额,而是获取了多少高价值用户。
在美的的逻辑里,一台空调的首要使命不再是追求单机利润,而是作为一个可靠、高频的超级入口,与用户建立长达数十年连接的起点。
美的官方数据显示,其“美粉”会员规模已突破2.6亿用户量。
美的为“美粉”提供专属新品首发体验、延保、上门清洁等独家权益,美粉则活跃在美的智慧家小程序和电商评论区,基于自身体验化身美的“自来水”,从消费者转变为品牌的拥趸与代言人。
这种深度联结,使得老用户成为美的最可信的渠道,也降低了未来的获客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的的确已经跳出了卖硬件赚钱的传统思维。
换句话说,硬件只是入口,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让用户持续留在系统里、反复产生互动与消费。
这种经营逻辑,正在成为美的“增长飞轮”的底层动力:美的不再依赖价格战获客,而是依靠用户价值复利实现长期增长。
多层次产品破局,重新定义价值维度
在低利润时代,产品经理的使命不再是堆砌参数,而是将产品价值具象化,寻找一个让用户无法拒绝的具象锚点。
美的空调的产品经理显然深谙此道。从“酷省电”、“无感风”、“全面风”到“空气机”,美的全系产品都精准匹配了用户的多元需求。
![]()
“酷省电”Ultra系列在今年京东双十一期间成交突破4.4万套,成为当之无愧的单品销冠。
作为定位入门级的产品,酷省电系列在配置上并未妥协,全系搭载了AI酷省芯和AI酷省电算法,还支持OTA自进化。
通过AI精准控温,波动始终小于0.2℃,部分机型甚至能够实现一键省电37%的效果。
据美的数据显示,酷省电Ultra柜机十年预计可省电费约4500元。它将消费者的决策逻辑从购买价格转向了全周期使用成本,也让“省电”这个模糊的概念变得可衡量、可感知、可信任。
![]()
上市至今销量突破千万套的无风感系列,凭借343项专利,将风速压至0.3m/s,真正实现“有凉感,无风感”,尤其适合母婴、儿童、老人等对冷风敏感的人群,有效预防因直吹引发的着凉与不适。
今年推出的云朵系列更搭载了四重母婴级净护系统,层层净化空气,将呼吸健康与细腻关怀做到极致。
![]()
如果说无风感系列踩中的是敏感型人群的痛点,全面风系列则满足了中国式多口之家的需求。
全面风柜机采用行业最大的3550cm²全面屏风口设计,配合1820m³/h大风量,实现超广角送风,打破了传统空调风口小、送风范围局限的瓶颈,能够迅速且均匀地将风覆盖全屋,实现全面广域出风。
不久前,全新美的美家·全面风空调Q2挂机开启预售,仅10天预售量便突破两万套,令行业瞩目。
![]()
“空气机”系列则是万元级空调市场的“黑马”。
以美的鲜净感空气机T6为例,1:1集成空气架构让用户能同时拥有专业健康空气系统及全季候舒适空调系统,可实现精准调节室内温湿、分区分控、满足全家需求,为用户带来更恒定的温湿、更恒定的舒适体感。
美的的产品策略,是在同质化的战场上,通过重新定义价值标准和竞争维度,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
这正是美的“增长飞轮”运作的第一步——以多层次产品布局为入口,吸引不同层级用户进入体系;再通过体验、服务与生态延展,实现价值沉淀与复购循环。
科研“造血”,全球创新
爆款产品可以模仿,支撑爆款持续迭代的研发体系则无法模仿,这才是美的空调真正的壁垒。
美的空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超180亿元,依托38个全球研发中心和16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沉淀出2.5万项专利,覆盖气流控制、空气健康、节能效率与智能交互等多个技术领域,使产品创新既具备前瞻性,又能快速落地。
在节能领域,美的空调拥有超800项专利,其2024年获评“国际领先”的AI数据驱动变频控制技术,基于万亿级数据样本颠覆传统控制理论,助力酷省电系列实现一键省电37%、8小时耗电仅1度的突破。
在舒适性上,无风感技术通过十年迭代积累343项专利,借微孔矩阵导风系统实现0.3m/s超低风速,并攻克了结露技术难题,共同构筑了美的产品的核心专利壁垒。
与此同时,这些技术还打造了一个高度模块化的“乐高”生态——通过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复用,将核心专利转化为可自由组合的创新模块,以极致效率与成本控制应对行业价格战。
研发人员不必“重复造轮子”,可以像拼乐高一样,快速组合出适用于不同价格段和市场的产品。
依托上海全球创新园区与佛山创新科技园两大研发基地,美的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持续攻关下一代制冷技术、家庭能源管理等前沿领域。
这也让美的形成了一种高效的科研“造血”机制,持续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产品创新与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美的的研发体系与制造标准,正在作为“中国智造”的样本向全球输出。
![]()
一个典型例子是在泰国设立的空调工厂。
这座工厂的规模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平均每6秒就有一台空调完成组装, 2025年产能已突破500万套空调,产能超过多数中等国家全年空调需求。
据悉,这座工厂也是我国家电行业首个海外灯塔工厂,工厂还与691家本地供应商建立了合作,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链升级。
从实验室到生产基地,从中国到全球,美的正在把技术、制造与用户洞察纳入全链路闭环的增长飞轮。
这套增长飞轮让美的的竞争力不依赖单一爆款,而建立在体系复利之上,凭借更高的效率、更稳的系统和更长的耐力,在市场波动中持续领先。
工程师前哨,驱动产品飞轮迭代
在传统财务视角下,美的空调多达19万工程师的庞大服务网络无疑是沉重的成本开支。但在用户终身价值的视角下,这是触达用户的最宝贵渠道,是未来所有增值服务的基础设施。
美的将服务从“成本中心”重塑为“价值中心”,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认知飞跃:
一是服务产品化:将“六年包修”“0元安装”等原本是负担的售后承诺,打包成可感知、可比较、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直接促进销售转化。
二是服务入口化:工程师上门安装、维修的过程,也是一次品牌体验和信任建立的契机。
这个过程积累了最真实的用户数据,也为未来推荐滤网、介绍智能家居等增值服务打开了入口。
![]()
不妨更大胆地设想,美的空调提供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空气订阅服务”。
用户的一次性购买,实则订阅了美的在未来6-10年内提供的“恒温、洁净、舒适”的空气体验。服务,本身就是这个订阅服务的核心交付产品。
在此模式下,美的覆盖全国的19万工程师,其角色远不止于安装与维修。
他们是深入用户场景的“研发前哨”。在每一次上门服务中,他们不仅解决售后问题,更直接收集一线用户的使用数据、痛点反馈与改进建议。
这些来自千万家庭的真实洞察,被系统性地反馈至研发体系,成为驱动产品迭代、技术精进的核心输入。
如此一来,美的的服务网络会成为一个持续运转的用户需求枢纽。
工程师也不再只是服务的执行者,而是连接用户与研发的桥梁,推动着“研发-产品-服务”飞轮的持续优化与精准迭代。
美的的经营哲学
当竞争对手仍在为双十一的销量榜单激烈角逐时,美的空调在全平台的领跑,恰恰印证了其参与这场游戏的维度已然不同。
美的空调在双十一的全面领跑,实质上是对其“研发-产品-服务”增长飞轮模型有效性的一次集中验证。
这套系统将原本孤立的商业环节整合为相互驱动的闭环:研发作为引擎,持续构建技术壁垒;产品作为触点,精准响应用户需求;服务作为纽带,延伸用户价值周期。
![]()
这套系统性的商业能力,才是美的赢得市场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逻辑下,双十一的销量战果不再是营销的终点,而是用户运营的起点,是飞轮转动时产生的自然结果。
在这个硬件低利润的时代,美的空调为我们展示了一套新的经营哲学:当你不再只为卖出产品而焦虑,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一个用户的一生时,增长会自然随之而来。
这套模式也为整个家电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在硬件功能趋同、利润空间收窄的常态下,企业的持续增长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的爆发,而是取决于其能否构建一个与用户深度绑定、持续互动、共同进化的生态体系。
美的空调的双十一战绩证明,唯有将用户需求置于商业设计的中心,将短期促销优势转化为长期系统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增长韧性,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