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汽车 » 正文

比亚迪升级e-Bus 3.0,首款车型C11配置云辇-A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易车 时间:2025-09-16 16:20:54

原创 | 车圈阿俊

9月15日,比亚迪正式发布面向纯电商用车领域的e-Bus平台3.0。该平台集成了客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全域1000V高压架构、客车云辇-A车身控制、客车TBC高速爆胎稳行等多项技术。首款应用车型全新C11也在当天同步上市。

据悉,比亚迪早在2008年便启动了商用车的研发,先后推出e-Bus 1.0和2.0两代技术。其中,e-Bus 1.0在动力电池、轮边驱动桥、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完成三电关键部件平台化e-Bus 2.0升级二合一驱动桥、六合一高压电控,并推出标准化电池包、集成式车身控制器和车载智慧屏,实现了关键系统的模块化。从第一台电动大巴产品K9开始,比亚迪在深圳走出了一条“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充维结合”商业模式,并先后通过了欧洲WVTA和美国Altoona等认证,将新能源大巴推广向全国和世界多地。

最新版e-Bus 3.0则关注车辆运营与智能舒适等方面需求,重点聚焦“安全、高效、智能”核心领域。在电池安全方面,该平台采用客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电池直接嵌入车架与底盘形成CTC内骨骼式结构,提升传力路径连贯性和稳定性。电池包厚度仅135mm,经历10根针刺、50吨重卡碾压、底部刮蹭及火烧等多项极端测试,仍不冒烟不起火。

在效能方面,e-Bus 3.0构建了全域1000V高压架构,配备1500V层叠激光焊Sic功率芯片,最高效率可提升至99.84%;客车1000V电驱桥,最大充电功率达600kW;七合一多热源耦合式热管理系统,可实现整车综合能耗降低18%,零下15°环境中的低温续航提升50-80km。

在智能方面,e-Bus 3.0采用新一代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实现底盘、驱动及车身的协同控制。新能源客车专属车身控制系统“客车云辇-A”,通过软硬件协同控制实现悬架毫米级响应,在车辆加减速、过弯中提升驾乘舒适度。针对冰雪湿滑路面,客车iTAC扭矩控制系统将直接采集电机转速信号,使车轮滑转识别速度提高40倍,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50。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2.0,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仪表台的停车按钮一键触发12个关键功能,车辆将自动打开双闪、安全停车,并发出远程报警。客车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爆胎稳定最高车速可达100km/h。

此次发布的C11依托e-Bus平台3.0打造,提供通勤、客运、公交三个版本,共配置184kWh、257kWh、311kWh、425kWh四种电池容量选择,满载开空调工况续航最高可达530km。

C11车长10990mm、宽2550mm、高3475mm,整车风阻系数仅0.329cd。车内提供“2+2”、“2+1”两种座椅布局选择,座椅靠背支持128°无极调节;通道宽度600mm,第二、三级台阶高度仅185mm;行李舱容积达7m³,可放下105个20寸行李箱。新车提供碧野绿、幻海蓝、星际银、雾松白四种外观颜色,以及官方命名为“鎏金岁月”和“星际航线”两款内饰主题。基于e-Bus平台3.0,C11配备客车专用刀片电池、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客车云辇-A、TBC高速爆胎稳行、驾驶员失能辅助等技术。

C11还标配大动力两档集成桥,最大爬坡度可达25%,同时搭载1m宽度应急门、BSIS侧方盲点信息系统、MOIS行驶区域信息系统,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此外,新车为驾驶员配备了多功能方向盘、12向调节座椅,支持无线充电、灯具一键巡检、车辆一键待机、APP远程车控等便捷功能,还提供AI智能诊断、车队管理系统。

截至目前,比亚迪商用车已经销往全球六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400多个城市,累计销量超过16.5万辆,新能源客车出口连续两年位列第一。比亚迪已累计研发投入超140亿元,团队中从事商用车研发的工程师超7000人,占比达31%。

在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主要有宇通客车、中车电动、中通客车、厦门金龙等。从2025年8月销量数据来看,宇通客车单月销量1607辆,是唯一一家销量破千的企业,而中车电动、中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的月销量均处于300-400辆区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END—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