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汽车 » 正文

“老捷达”的“新面貌”:既守销量,也抢未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易车 时间:2025-09-09 16:31:59

8月28日,成都车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一汽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官宣进行新能源转型;几天之后的9月5日,捷达品牌的全新旗舰SUV——捷达VS8在成都正式上市,新车上市诚意价9.59万元-10.99万元。

看似独立的两件事,却被安排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时间窗口内。一个是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蓝图,一个是面向当下的燃油车新品,它们的组合带来的信息并不复杂:捷达正在调整姿态,既要突破,也要守住;既要用新能源的规划回应市场大势,也要用燃油车的实际销量维系当下的用户基础。

这种“既当下、也未来”的双重动作,放在成都去讲,多少带着点象征意味。成都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不少车企尝试新营销、新玩法的舞台,捷达显然也选择在这里完成一次自我表达。从新能源到燃油车,从产品到发布会的叙事方式,捷达正在告诉外界,它不再是那个过去印象里的“老实牌子”。

从“造车”到“讲车”

新能源转型需要勇气,因为它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更迭,更意味着要彻底跳出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惯性路径。对捷达而言,这种改变尤其不容易。作为大众在中国最早打下基础的品牌之一,捷达很长时间以来被等同于“耐用”、“皮实”、“代步”,它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这种标签有好的一面,但也容易被固化,逐渐与“年轻”、“新潮”、“智能”产生距离。

也正因为如此,当捷达在成都公布新能源规划后,马上又用VS8的上市来补充一句话:我们不仅要造新车,还要学会讲新车。

这场发布会没有沿用车企最常见的模式,而是采用了脱口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捷达没有照搬市面上那套“抖包袱”的快节奏,而是邀请了代言人雷佳音、老车主、供应商等不同身份的嘉宾,把新车亮点转化为生活故事,用幽默和自白去“说人话”。一句“我叫高解放,也可以叫‘搞’捷达”,既是自嘲,也是表态。对于一直以来以“务实”著称的捷达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勇气,不只是投身新能源的选择,更体现在这种与用户沟通方式的改变上。捷达似乎在用行动表明:新能源时代不能再只是参数和配置的堆砌,而要通过故事和语境让用户产生共鸣。对年轻消费者而言,这比冷冰冰的技术堆料更容易被接受。

新故事里的“老品质”

当然,发布会再新颖,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产品本身。捷达VS8作为品牌的旗舰SUV,外形上用了更多年轻化的设计语言:大尺寸的战盾格栅、贯穿式大灯、可发光的Logo、大天幕带来的视觉通透感,这些元素很直白地传递了“与时俱进”的信号。车内的14.6英寸悬浮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再加上防指纹、防倒影的细节处理,也体现了智能化和实用性并重的考量。

在智能体验上,捷达引入了AI大模型的语音交互,这在10万元级别的SUV市场里并不多见。DeepSeek与豆包双AI的融合,让VS8的语音系统不只是能听懂指令,还能理解语境,甚至有点“懂你”的感觉。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功能比单纯的硬件堆砌更容易产生价值感。

不过,捷达并没有抛弃“老捷达”的底色。它依旧强调安全与品质,依托大众MQB EVO平台,车身采用80%高强度钢,全车9安全气囊,配合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些配置或许并不是“惊艳”的,但对于目标用户群体来说,稳定可靠的守护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动力系统依旧是大众熟悉的1.4T+爱信6AT组合,百公里油耗控制在6.95L,这种“够用、耐用、经济”的逻辑,正是捷达多年积累的价值核心。

换句话说,VS8试图用一个全新的包装,把捷达一贯坚持的品质重新讲给新一代消费者听。它在强调设计、智能、空间这些显性的卖点时,并没有舍弃安全、可靠、经济这些隐性的基因。这种结合,它既像是“新面孔”,也像是“老朋友”。这种平衡,或许就是捷达最有价值的表达。

VS8上市背后,藏着捷达的“转型野心”

捷达的这场发布会,很容易被解读为一次营销尝试。但仔细想想,它背后的逻辑比形式本身更有意义。捷达不是为了“做一场有趣的脱口秀”而脱口秀,而是想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式,让车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变得平等。

当老车主走上舞台,讲述自己与捷达的故事;当供应商站在台前,把幕后研发的细节搬到聚光灯下;当代言人雷佳音用轻松的语气介绍设计与智能功能时,捷达其实是在告诉大家:汽车不该只是“厂商说、用户听”的单向输出,而是可以用小故事说透大产品,用真实经历传递技术价值。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新车从冷冰冰的“工业品”,变成有温度的“生活伴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观众会说,这场发布会“会说话”。它说的是人话,不是黑话;讲的是实事,而非套话;触动的是人心,而不是数据。这或许不足以立刻改变市场对捷达的固有印象,但至少,它让捷达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谈资。

把VS8的上市和新能源规划放在一起看,我们能发现捷达的逻辑正在逐渐清晰。新能源是必然的方向,入门级市场也是必须争夺的阵地。捷达有着大众体系的技术背书,也有在中国长期积累的品牌基础,它需要一个转型的窗口。而成都,成为了这个窗口。

新能源规划意味着捷达要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建立新的产品矩阵,这是战略层面的决心;VS8的上市则意味着捷达要在当下维持与用户的连接,这是战术层面的动作。一个“未来”,一个“现在”,共同构成了捷达的新面貌。所以说,搞电车,成都是一个开始;推VS8,同样是一个起点。它们共同标志着,捷达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角色,而是要在新能源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位置。

结语:在中国汽车发展史里,捷达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曾经是无数家庭的第一辆车,是中国汽车普及化的符号。但今天的市场早已不同于当年,新能源浪潮扑面而来,年轻用户的需求和审美不断更新。捷达如果还停留在“回忆的符号”,就注定会被边缘化。

成都的这两件事,正好串起了捷达的“新与旧”。“老捷达”仍有一颗年轻的心,它愿意“搞”,也敢去变。在这个变化比选择更重要的时代,这份勇气与姿态,本身就已经值得被记住。


标签: 捷达VS8 捷达捷达VS8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