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商业化叙事,正由一笔笔金额屡创新高的订单写就。继7月中标近亿元项目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09880.HK)再获刷新行业纪录的新订单。
9月3日晚,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主要产品为其最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这不仅是优必选自身的突破,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公开的最大单笔合同。
然而,在订单金额屡创新高的光环之下,外界的审视目光也愈发聚焦:神秘买家的采购性质究竟为何?而对于优必选自身而言,持续的亏损与尚待验证的量产交付能力,依然是商业化坦途前必须翻越的现实山丘。
神秘买家
对于此次2.5亿元订单的买家信息,优必选方面对外界三缄其口,仅表示为“国内知名企业”,并将在今年内启动交付。这种神秘性,也让市场不由得联想起公司上一笔创纪录的大单。
今年7月,优必选中标了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万元的采购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觅亿科技是一家以汽车出口贸易为核心业务的平台,其股东中带有鲜明的湖北十堰国资背景。
从中国移动豪掷1.24亿采购(中标方为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到地方国资背景的汽车出口平台,人形机器人早期的大额采购方画像已逐渐清晰——具备战略性投资意图的“国家队”或产业巨头正成为主要推手。
“这类采购更像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产业投资,”一位长期关注机器人行业的分析师指出,“与追求短期财务回报的市场资本不同,战略采购方拥有更长的投资视界和风险容忍度,能够在新技术商业化初期,为机器人公司提供宝贵的真实应用场景和迭代数据。”
这一趋势,在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强心针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其商业化的早期路径:产品的市场价值,短期内或许并非由纯粹的投资回报率(ROI)来衡量,而是由其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卡位价值来决定。
订单金额新高与盈利考验
大单频现,无疑为优必选的商业化前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公司创始人周剑亦在日前表示,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超过500台,全年产能超1000台。
然而,交付承诺的背后,是企业财务与过往业绩带来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根据优必选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公司上半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亏损则同比收窄18.5%至4.40亿元。尽管亏损有所收窄,但“自我造血”能力依然是公司的核心难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减亏的成绩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消费级业务的增长,而被寄予厚望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反而出现了收缩。
另一方面,宏大的产能规划与实际交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公司过往财报,其人形机器人业务在2024全年的实际交付量仅为10台。如何将今年的“数百台”交付承诺兑现,将是市场检验其量产能力的关键。
“订单是行业的强心剂,证明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可以进入采购清单的‘商品’。”一位深圳机器人行业从业者表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正处在从0到1的阶段,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机器人买回去究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以及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
战略性买家的入场,为优必选乃至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按下了“快进键”。但长远而言,能否将先发订单优势转化为真正的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并最终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仍是优必选必须回答的考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