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创始人赵燕重回业务一线已半年 华熙生物业绩继续下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中国商报 时间:2025-09-02 14:15:16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反腐、创始人亲自挂帅后,华熙生物的业绩仍在下滑。该公司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5.38%。这份“成绩单”出现在华熙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赵燕宣布“重返业务一线”半年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未能立即扭转业绩颓势。目前,华熙生物已宣布停止在各个平台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华熙生物何时能翻身?

业绩承压 核心业务“拖后腿”

华熙生物营收已连续三年下降。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滑向五年来的最低点。其中,化妆品所在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作为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板块,收入同比下降33.97%。

据Wind数据统计,华熙生物的销售毛利率也在呈现持续下滑态势,由2020年的81.4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99%,累计下降10.42个百分点。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商报记者称,公司上半年整体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第一季度组织架构升级约花费2900万元、供应链改造及产能布局约花费2000万元,以及第二季度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达到4837万元等阶段性因素所致,并非单纯由成本或价格波动引起。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主营化妆品的企业如珀莱雅、水羊股份同期收入均同比增长近10%。

“成分党正在变得理性。”美妆行业分析师张梦然表示,“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不同成分有不同适用场景。华熙生物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都是主打透明质酸,价格区间也有重叠。”

2025年3月,赵燕宣布重返业务一线。截至目前,华熙生物仍未走出业绩下滑的困境。华熙生物在半年报中表示:“总经理下沉管理后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目前相关调整尚处于初期阶段”。

举报不断 加速调整组织架构

2025年7月,一名自称曾担任华熙生物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的前员工李某发布长文,指控华熙生物存在财务造假。

华熙生物表示,针对前员工爆料财务造假,公司严正声明相关内容纯属捏造,恶意歪曲事实,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这位前员工李某人在境外,此案依然在侦。

这不是华熙生物第一次被前员工举报,此前,华熙生物旗下品牌夸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公开表示,因夸迪官方客服号在所有夸迪经销商群里公然“造谣”,称代理商交了货款但品牌不给发货是因为所有货款都在自己手里,已起诉华熙生物,并要求其公开道歉。华熙生物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反驳。

目前,华熙生物的管理层人员也一直在变动。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熙生物董监高有11人离任。自今年年初以来,华熙生物原首席科学家郭学平,以及业务副总裁樊媛、邹松岩先后离任。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直言,公司彻底摒弃外聘“职业操盘手”模式,重点选拔并培养具备科技情怀、契合公司价值观且有领导人格的创业型人才走向管理岗位。2025年年内,公司将持续聚焦组织与人才调整,为后续大规模市场动作筑牢组织与人才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因组织架构升级带来约2900万管理费用,影响了短期损益,但为公司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推进研发 重金押注合成生物

尽管业绩承压,华熙生物仍在研发投入上继续加码。从国货美妆全行业来看,研发占比达到5%以上已是较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0.22%。

华熙生物正全力押注合成生物技术作为增长曲线,但是目前,合成生物对华熙生物的主要产品的成本降低和性能提升贡献了多少实际效益仍未可知。

从业务表现来看,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效果仍需时间验证。尽管华熙生物声称多个重点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注射级重组ⅩⅦ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化妆品级视黄酰透明质酸钠(VAHA)等产品已完成中试,但尚未对营收形成实质性贡献。

对此,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透明质酸积累的合成生物制造能力和全球最大中试平台,华熙生物可以快速向生命科学的其他关键物质扩展制造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活性物原料。另外,公司不但能够加速自研原料开发,也能为科研机构和产业伙伴提供柔性化服务。目前华熙生物已基于合成生物制造能力构建起了一个从原料到终端产品,涵盖医药、医美、营养科学和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

停止低效投放深耕品牌建设

目前,华熙生物称,公司已停止在各个平台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转而选择在小红书、微信等平台上与客户进行交流。

根据财报,华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8.08亿元,同比下滑31.44%,占收入的比重为35.74%,同比下滑超6个百分点。

有MCN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内容种草、品牌建设和销售转化的营销闭环的方式也属于营销,在小红书、微信等投放种草笔记、寻找素人制造口碑营销等方式都需要品牌大量投入。而且,这种策略需要长时间积累。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投放方式上,公司此前可能更侧重于以销售额为单一核心指标,依赖大规模流量投放、价格促销投流以及头部KOL推广等相对粗放的模式,缺乏对品牌内核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的重视。

“如今在小红书、微信等渠道,公司已停止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更注重深耕品牌建设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一方面,减少对头部KOL的过度依赖,转向与品牌调性匹配的垂直领域达人进行内容共创,以此触达精准人群。另一方面,传播内容从单纯的产品宣传转向以实验室数据、临床验证结果等硬核科学内容传递产品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