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AI+医疗”成行业共识,病理诊断体系能跟上数智化潮流吗?和临床结合怎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5 22:25:13



8月21日—24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CSP 2025)在上海召开。

作为中国病理学界规格最高、覆盖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年度学术盛会,大会荟聚了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浪潮下病理学科的前沿突破、融合应用与协同创新,旨在推动全球病理学术与产业的高水平对话与实践,共同探索智慧病理新格局。

记者关注到,商汤医疗携“医疗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Sensecare®智慧病理综合解决方案”亮相会场,通过全面展示“病理大模型AI应用生产平台”“数字病理切片管理平台”“智慧病理AI辅助诊断平台”三大技术平台,助力构建覆盖“临床—科研—教学”全链路的智慧病理融合新生态,推动病理学科突破传统诊断边界。

在场景中验证“数智一体”临床价值

当“AI+医疗”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作为疾病诊断“金标准”的病理诊断体系也在数智化浪潮中焕发新活力。AI正成为推动病理科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但技术落地的复杂性亦随之凸显。

“AI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的表现优异,并不等同于在复杂多变的真实临床场景中也好用。医生的操作习惯、数据质量差异、临床工作流特性都可能影响效果。”商汤医疗首席运营官申田说,智慧病理解决方案的核心从不局限于算法本身,更在于与临床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真实场景下的有效应用。

为此,商汤医疗先后联合病理诊断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专科诊疗见长的上海市肺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围绕病理诊断效率提升、疑难病例辅助研判、科研数据价值挖掘等核心需求,开展了长期的临床打磨与优化。通过让技术在真实诊疗场景中迭代,真正实现“技术适配需求、方案解决痛点”,推动智慧病理综合解决方案转化为可落地的临床价值。

在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SenseCare®智慧病理AI辅助诊疗平台的上线助力科室重塑智慧化工作流:消化道活检诊断耗时从传统镜下阅片1分钟缩短至10秒内,年节省人力工时超万小时;乳腺免疫组化AI量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则让诊断依据从“经验依赖”全面转向“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国内首个病理大模型PathOrchestra正彰显技术的纵深价值——集成胸腹水细胞学辅助诊断、PD-L1定量分析等工具,实现了报告生成效率与初筛准确率的双重优化。

为智慧病理“全链融合”提供可持续动能

作为国内首个病理垂域大模型,PathOrchestra基于30万张全视野数字切片训练,凭借自监督学习机制突破传统标注依赖,实现对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染色特征的跨病种泛化理解。而真正将这一能力转化为临床价值的,是PathoEngine®平台所构建的“零代码AI应用工厂”模式——支持医院无需代码基础,即可自主开发、训练和部署病理AI模型,极大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诊断工具迭代。该平台还深度融合PathOrchestra与“大医”大语言模型,提供多模态科研助手、智能化标注等功能,驱动商汤医疗智慧病理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临床—科研—教学”全场景覆盖。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全链路融合:数字病理切片管理平台作为“数据中枢”,汇聚高质量标准化切片数据,为大模型进化提供“养料”;智慧病理AI辅助诊断平台作为“临床接口”,收集医生标记的疑难案例(如罕见淋巴瘤亚型、复杂转移灶)记入典型案例库,并将数据反馈至中枢;病理大模型AI应用生产平台则作为“进化引擎”,依托自研病理大模型PathOrchestra实现下游垂类模型快速生产,让每家医院的临床实践都成为推动模型进化的“活体样本”。而教学场景积累的共性疑问,又指引着模型优化方向——当产学研的边界被打破,技术、临床与医学教育在此形成三位一体、自我强化的认知飞轮,让AI越用越精准。

不仅如此,动态进化的技术架构还催生出多元应用价值:在科研端,病理大模型赋能算法框架让百例级标注即可构建诊断级工具,实现多任务、高精度、零代码的垂类模型生产工作;在临床端,多模态协同能力实现“图像解析—指南调取—报告生成”全流程自动化,诊断效率与精准度双重提升;在教学端,数字切片管理平台自动整合典型病例与专家共识,构建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为基层医生提供实时决策参考。

原标题:《“AI+医疗”成行业共识,病理诊断体系能跟上数智化潮流吗?和临床结合怎样》

栏目编辑:陆梓华 采访对象供图

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