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中国算力大会七城接入超算互联网:全球AI竞赛的"新基建"破局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谭谈而谈 时间:2025-08-25 18:05:48

当美国还在为NAIRR计划的预算扯皮时,中国已经用1085万标准机架和788EFLOPS智能算力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8月23日,随着太原、青岛、长沙等七城算力中心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这个连接30家骨干节点、200家联合体的超级工程,正在改写全球AI竞赛的底层规则。

超算互联网扩容的战略深意

七城算力中心的接入标志着"东数西算"进入2.0阶段。太原中心的煤炭行业仿真、青岛"海之心"的海洋AI、长沙的智能建造等垂直场景算力,现在可以通过超算互联网实现跨地域调度。这种集中式架构相比美国依赖AWS+英伟达的分布式生态,在应对GPT-5级别大模型训练时,能减少17%的跨区域数据传输损耗。

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788EFLOPS智能算力中,已有43%实现池化调度。这相当于把分散在全国的"算力孤岛"整合成可随时调用的"算力银行",使得长三角的自动驾驶企业能直接调用贵州的闲置算力进行夜间模型训练。

中美算力基建的"硬实力"对比

在规模上,中国788EFLOPS的智能算力已超过美国Top500超算总和(约600EFLOPS),但英伟达仍掌握着全球83%的高端GPU产能。这种"中国规模"与"美国核心"的博弈,催生出两种技术路线:

中国选择用超算互联网的"全国一盘棋",通过30个骨干节点实现毫秒级算力调度,在气象预测、基因测序等长周期任务中展现优势;而美国依靠CUDA生态的灵活性,更适合需要快速迭代的AI应用开发。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算力利用率仍比美国低12个百分点,这正是七城接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英伟达Jetson的"边缘变量"

就在中国布局算力骨干网的同一天,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Jetson边缘计算平台。这个看似巧合的时空交汇,实则揭示了AI基础设施的完整拼图:区域超算中心负责训练100亿参数以上的大模型,而Jetson设备则承担最后三公里的实时推理。

在太原某智能矿山,超算中心处理的煤层三维建模数据,正通过5G专网传输到Jetson驱动的无人矿卡。这种"云端训练-边缘执行"模式,将采煤效率提升23%,印证了混合架构的可行性。

未来三年AI产业的三大变革

第一轮变革来自效率跃升。工信部预计超算互联网将使算力利用率提升20%,大模型训练成本下降30%。某生物医药企业透露,其蛋白质折叠计算任务耗时已从14天缩短至52小时。

第二轮变革瞄准应用爆发。当788EFLOPS算力像水电般随取随用,AI气象预测的精度突破3公里网格,新能源功率预测误差降至5%以内,这些都将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第三轮变革关乎标准输出。发展中国家更倾向借鉴中国的集中式架构,而非昂贵的AWS模式。印尼已宣布参照中国超算互联网建设本国算力网络。

写在最后:算力即权力

从七城接入到超算互联网成型,中国正在用基础设施的规模优势对冲芯片制裁。但真正的胜负手不在于机架数量,而在于能否将788EFLOPS的硬实力,转化为CUDA那样的软生态。当GPT-5掀起新一轮算力饥渴时,这场关于未来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