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蔚来汽车以一场降价风暴引发了大量关注,全新蔚来ES8车型起售价直降8.12万元,同时电池租用方案门槛低至30.88万元,100度电池包售价同步下调2万元,全系车型最高降幅超11万元。这场降价迅速刺激市场需求,新车单小时订单量大增。而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也坦言“活下去最重要”,这句表态不仅说明了蔚来当前存在的生存压力,也展现出 当前新能源时代的竞争压力,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此次降价能帮助蔚来破局吗?
此次降价之所以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关注,主要是蔚来打破了2021年以来“不降价”的承诺,本质是长期亏损与市场份额下滑后的必然选择。从蔚来的财务数据显示,品牌木器漆累计亏损已突破千亿大关,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达68.91亿元,同比扩大30.19%。
而销量端的压力同样严峻,2025年7月,蔚来主品牌交付量仅1.27万辆,而竞品理想L系列月均交付超2.5万辆,问界M系列上半年交付突破15万辆。虽然蔚来子品牌乐道L90的推出对于品牌销量有所促进,但却让主品牌陷入“内耗”。
作为此次降价的主角,全新ES8基于NT3.0平台打造,根据蔚来高管透露,新车成本较老款显著降低,“当前价格仍有毛利”。若不主动降价,蔚来可能重蹈早期新势力因销量萎缩导致现金流断裂的覆辙。李斌的“活下去优先”论,实则是对行业残酷现实的妥协,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价格战常态化的背景下,“高端不降价”的理想主义必须让位于市场竞争。
虽然此次蔚来降价能提升一些销量,但是也会引发用户信任危机,2021年,李斌明确提出“不降价是蔚来的理念之一”,这一承诺成为许多用户选择蔚来的关键因素。许多用户表明选择蔚来就是看中其高端不降价的承诺和企业理念,但此次降价也感觉到被背刺了。老车主的愤怒不仅源于资产缩水,更在于对品牌价值观的变化,当“用户至上”被“活下去优先”取代,蔚来多年积累的情感连接面临崩塌风险。
面对用户情绪的反弹,蔚来推出的补偿措施也显得杯水车薪。蔚来官方宣布向2025年1月1日至8月18日交付的用户发放2万元“焕新礼金券”,但仅限增换购时使用。这一方案被用户批评为“捆绑消费”,对于已承受17万元亏损的车主而言,“再花几十万换新车”的要求显然难以接受。部分理性车主虽表示“理解企业困境”,但直言“若蔚来倒下,换电、售后等服务将荡然无存”,反映出用户对品牌未来发展的深层焦虑。
我个人认为对于蔚来而言,降价或许只是破局的第一步,长期生存仍需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如何平衡高端品牌调性与价格竞争力是核心,若品牌持续降价,可能陷入“品牌力螺旋下滑”的恶性循环。其次,如何修复用户信任问题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单纯的补偿措施难以治本。最后,蔚来累计亏损超千亿背后,是研发投入高企、换电站建设重资产模式带来压力,唯有通过销量提升摊薄成本,才能实现正向循环。
总结:
蔚来此次降价求生犹如一把双刃剑,短期内或能提振销量缓解现金流压力,但长期代价可能是品牌价值稀释、用户信任流失等,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蔚来的此次事件也说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赛道并没有永远安全的价格带,也没有绝对忠诚的用户群体。车企唯有在商业理性与用户价值间找到动态平衡,才能真正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