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又一款重磅车型——银河M9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定位六座大型SUV,凭借5205mm的车长和3030mm的轴距优势,一度被市场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但19.38万-25.88万的预售价发布之后,大家的反馈可以用“推沟里”三个字概括,从价格到配置划分,争议声不断。我们不妨抛开营销话术,客观审视这款车的预售表现,它既有独一档的优势,也有难以回避的短板。
核心硬件层面,银河M9的基础实力可圈可点,基于GEA Evo平台打造,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1.5T插混发动机热效率达47.26%,匹配3挡DHT Evo变速箱,即便100km续航版本也支持6kW外放电与20分钟(Soc 30%-80%)快充,这些是其作为“家用大六座”的核心底气。
预售权益方面,银河M9的亮点有限,难掩“小家子气”,比如交500元抵2000元购车金,实际优惠也就1500元,对于起售价近20万的车型而言,这么点力度甚至不及某些10万级家用车;
全系赠送价值15800元的27扬声器Flyme Sound音响,这是唯一值得肯定的点,也是吉利银河“音响标配”的老传统;
顶配210km四驱领航版赠送7000元“魔毯星驰”套装抵扣券,等于变相花1.3万元选装,包含双腔空悬+21英寸轮毂+矩阵ADB大灯+流水转向灯;限时赠送7000元电动踏板抵扣券,但顶配版本身受众群体有限,多数用户难以享受。整体来看,预售权益未触及用户核心诉求,显得有些诚意不足。
大家对于银河M9预售的争议核心,在于价格超预期与配置划分之间的失衡。
此前市场对新车的起售价预期集中在17万-18万区间,甚至有传言称“15.98万起”,虽然有点夸张,但实际19.38万的起售价,直接将门槛拉至20万级,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而且M9作为吉利银河目前的旗舰SUV,入门版配置吝啬,放大了价格不满,用户并非不接受20万定价,而是不接受20万买低配。低版本配置砍得太狠,亮点配置集中在高配,这是银河M9预售最受诟病的问题,6款车型的配置分配呈现两极分化,中间断层明显。
比如预售19.38万的入门100km两驱启航版,作为一款“大六座SUV”,二排座椅仅支持电动角度调节,无通风/加热;前排中控屏缩至15.4英寸(仅为探索版30英寸屏的一半);三排座椅手动调节,甚至缺少基础氛围灯。
预售20.88万的230km两驱远航版,虽然升级了41.46度电池与CDC减振器,但却取消了100km两驱智航版上的千里瀚H5智驾系统与电容感应方向盘,形成 “加钱增续航,减钱砍智驾”的矛盾逻辑。
从预售21.78万的230km两驱智航版到23.68万的230km两驱探索版,仅差1.9 万元,却新增20余项配置,包括30英寸6K一体式屏、32英寸AR-HUD、二排17.3英寸娱乐屏、车载冰箱、一/二排座椅按摩/记忆,二排座椅通风/加热、三排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核心舒适配置。
这种“要么没有,要么全有”的划分,迫使预算有限的用户要么接受低配,要么被迫加钱上高配。
当然,抛开争议的话,银河M9的核心优势仍值得肯定。5205mm车长+3030mm轴距,二排腿部空间超900mm,三排也能容纳成年人短途乘坐,是20万级少有的“真六座”SUV。
CLTC最高纯电续航230km,满足多数家庭一周通勤需求。100km是给那些不具备经常充电条件的用户准备,馈电油耗只有4.9L,日常可以当成混动车开。
但短板也需正视:价格偏高、配置划分不合理、预售权益诚意不足,这三大问题若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结合吉利银河之前预售定价偏高,正式上市调价的惯例,市场对银河M9的正式上市仍有期待。
在这里希望新车正式上市时,能以限时权益价的方式,在预售价的基础上,下调2万元左右,来到17.38万-23.88万。或者低配版限时赠送二排座椅通风/加热、氛围灯等配置,同时推出“舒适选装包”,允许低配版用户按需升级,避免配置断层。
我们一起期待M9能和吉利银河其它车型一样,再一次创造惊喜,成为“20万级大六座SUV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