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平台公示算法,要让公众看得明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2 10:22:13


近日,北京市网信办推动抖音、百度、美团等首批6家属地主要网络平台公示算法规则原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一行动意味着,算法不再是黑箱,而是需要透明展示的规则。公示算法,是迈向算法治理的重要“第一步”,唯有公众看得明白、真的看懂,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监督,促进算法治理形成闭环。

近年来,算法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隐形推手”。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针对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开展了系列治理,此次网络平台公示算法值得肯定。目前,各大平台采取了不同的算法公示方式,比如抖音通过开设“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等向公众阐释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等;微博则提升热搜算法透明度,公示上榜规则、数据规则、上线热搜热度标签背后的推动因素;美团聚焦算法的治理改进、社会化共治等内容。

可以看到,在几家企业公示的算法内容中不乏“协同过滤”“矩阵分解”“构建共现矩阵”“余弦相似度”“召回通路”“供需折扣”等专有名词,虽对部分名词做了具体解释,但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仍存在理解“门槛”,难以知晓其真正含义。

打开“算法黑箱”并非易事。算法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专业性,算法的“理解壁垒”或许并非是企业的有意为之,客观上消除“技术门槛”本就有一定难度,这就势必造成公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也有部分企业辩称,若公开的算法内容过于详细,可能涉及商业秘密,损害企业利益。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实际应用中算法在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企业实际公示的内容很可能滞后于正在应用的版本,如何保证企业算法公示的及时性也是一大难题。

从算法已全面应用网络平台、深度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状况来看,算法已不仅是技术和商业问题,更成为社会问题。公示算法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算法透明度,进一步加强算法治理。公众,是网络平台公示算法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应优先考虑的对象,他们的理解与感受不容忽视。只有公众真正了解算法如何工作时,才能对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监督,否则,算法公示就会沦为一种“形式上的合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赋能。

企业也要认识到,算法公示并非“枷锁”,而是全社会共同推动算法进步,平衡技术进步、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用户与平台之间信任关系的“催化剂”。当用户充分理解内容推荐、商品排序等的算法原理时,会更信任平台服务并形成更强的用户黏性。

算法公示,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合理沟通机制等办法将公众等社会主体吸纳进来,实现算法效果最优化。平台企业要摆正心态,重新审视算法公示的目的,通过更直观易懂的表述方式向公众提供一份简易版“算法说明书”,视频动画、信息图等创新形式或许更易受到欢迎。平台企业应积极主动与劳动者、公众等群体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充分听取广大用户的中肯意见,针对他们反馈的痛点问题和诚恳建议,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算法内容,优化算法管理办法。

此外,政府监管部门也需持续跟进,开展常态化巡查,对于故意以“专业壁垒”规避公众监督的企业行为予以警示,并鼓励形成行业自律、多方共治的局面。

算法“黑箱”正逐渐透明,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标志着算法治理正向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的方向迈进。期待行业和社会共同努力,让算法回归“科技向善”的初衷,推动数字技术加速前进。

原标题:《平台公示算法,要让公众看得明白》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孔韬 题图上观题图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