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侃财
近日,长高电新的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公司不仅计划减持参股上市公司富特科技的股票,更释放出布局屋顶光伏业务的重要信号。
对于一家深耕电力设备领域多年的企业而言,此时跨界屋顶光伏绝非偶然。
那么,这一动作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给公司、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能否在激烈的赛道中突围?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深度解读。
为何此时布局?
要理解长高电新此时入局屋顶光伏的原因,需从政策、市场、企业自身三个维度拆解,每一个维度都指向现在是最佳窗口期的结论。
从政策层面看,屋顶光伏正处于政策红利爆发期。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码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2024年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到2025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而屋顶光伏作为分布式光伏的核心应用场景,更是得到专项政策支持。
比如多地政府推出整县推进屋顶光伏开发补贴,对企业建设屋顶光伏项目给予度电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同时,双碳目标下,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屋顶光伏作为零碳电力的便捷获取方式,政策鼓励力度还在持续提升。
对长高电新来说,此时入局能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与运营风险。
从市场层面分析,屋顶光伏的需求缺口正持续扩大。
一方面,工业企业是屋顶光伏的核心客户随着用电成本上涨,越来越多工厂希望通过屋顶安装光伏板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既能降低电费支出,又能完成减排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工业企业屋顶光伏装机需求同比增长超40%,但目前国内屋顶光伏渗透率不足15%,大量工厂屋顶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
另一方面,户用屋顶光伏市场也在快速崛起,农村地区光伏+屋顶模式因安装便捷、收益稳定受到农户青睐,2024年户用屋顶光伏新增装机量突破2000万千瓦。市场需求的爆发,为长高电新提供了广阔的客户基础。
更关键的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适配与资金储备。
从业务协同性来看,长高电新主营特高压GIS、GIL等电力设备,而屋顶光伏项目需要逆变器、配电柜等配套设备,这些产品与公司现有业务高度重合公司无需从零搭建生产线,只需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小幅改造,就能快速切入屋顶光伏设备供应领域。
同时,公告中提到的减持富特科技股票也为布局提供了资金支撑:此次拟减持346.5万股,按富特科技最新股价估算,可回笼资金约1.2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屋顶光伏业务的前期研发与市场拓展,解决了钱从哪来的核心问题。
此外,当前屋顶光伏行业还处于竞争格局尚未固化的阶段。虽然头部企业如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仍以中小厂商为主,尤其是在区域市场,本地化服务能力强的企业更具优势。
长高电新依托多年在电力设备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如电网公司、工业企业),能快速打开区域市场,避免与头部企业正面价格战,这也是其选择此时入局的重要考量。
布局将带来哪些影响?
长高电新布局屋顶光伏,绝非简单的跨界尝试,而是将对企业自身、产业链上下游、区域能源结构产生多重影响,甚至可能改变部分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对企业自身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长期以来,长高电新依赖特高压设备业务,而特高压行业受政策投资周期影响较大,存在业绩波动大的风险比如2023年因特高压项目投资放缓,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
屋顶光伏业务的加入,将形成特高压设备+光伏业务的双主业格局:一方面,光伏业务的增长能对冲特高压行业的周期性风险;另一方面,屋顶光伏项目的毛利率约25%-30%,高于特高压设备18%-22%的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根据券商测算,若未来屋顶光伏业务营收占比达到30%,公司净利润有望年均增长15%以上。
同时,布局屋顶光伏还能强化客户粘性,拓展业务边界。
以往长高电新与工业企业的合作仅限于销售电力设备,而屋顶光伏项目能提供设备供应+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合作周期从一次性交易延长至5-10年(光伏项目运维周期)。
比如某汽车工厂原本仅向公司采购配电柜,现在可能同步选择公司的屋顶光伏项目,这不仅增加了客户复购率,还能带动逆变器、储能设备等新产品的销售,形成1+1>2的业务协同效应。
从区域能源结构来看,长高电新的布局将助力分布式能源发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以公司总部所在地湖南为例,2024年湖南工业企业屋顶资源约2亿平方米,若全部安装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12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00万吨。
长高电新凭借本地化服务优势,能快速推进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的屋顶光伏项目,助力这些地区实现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目标。比如某工业园区与公司合作后,屋顶光伏年发电量可满足园区30%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电费支出约500万元,同时降低碳排放2000吨,实现经济收益+环保效益的双赢。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屋顶光伏仍将是新能源领域的黄金赛道。长高电新能否在这条赛道上实现跨界突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