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当人工智能遇上现代医疗,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人工智能医院系统应运而生了。
2025年8月8日,新一期天开创新沙龙如期而至。
正如天开沙龙秉承的一贯宗旨——“用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本期沙龙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重磅发布了“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及”天河灵枢“中医药大模型2.0等多项智慧医疗创新成果,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一场改变传统医疗模式的智慧风暴,悄然而至。
人工智能+医疗
今年四月份,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医院揭牌,一度刷屏网络,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医院的关注。
人工智能医院的问世,不仅是一个新闻事件,更是行业的一次变革。
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医院的日常诊疗管理体系,患者、医护在人工智能医院系统当中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得到哪些便利,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在人工智能医院系统当中,AI医生与人类医生是协同工作的关系,人工智能医院将打破‘传统医院+AI’的运行模式,从设计底层融入AI智能体功能,协助医生精准决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也就是说,AI医生不是来“抢医生饭碗”的,而是来“提高效率”的。它们将成为医生的“智能助手”,帮助医生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阶的判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与医学的结合,不论是传统医疗领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都将是一片新蓝海。
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之下,由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河团队领衔的“人工智能医院系统”应运而生了。
2023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团队在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了“天河·天元”大模型。该模型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实体行业的结合,形成了医疗、公共服务、港口、环保、政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方案,在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上走出一条完整的创新路线。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天河团队以“信创人工智能+”为着力点,助力医疗模式变革,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医学创新支撑体系。
此次天开创新沙龙上,发布了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智临天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和应用场景,并启动AI原生医院行动计划。标志着人工智能医院进入了实施落地阶段。
什么是人工智能医院
人工智能医院并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医院”,而是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层嵌入到现代医疗模式当中,打造一个颠覆性的医疗生态链。
人工智能医院不仅仅只针对普通患者的就诊体验,它会围绕医院的全流程体系打造出“患者、医护、管理、科研、中医”五大核心场景,提供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及医院运营管理全链条的智能化服务,全面赋能临床实践、管理决策与医学创新。
0 1
面向患者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从您还没有踏入医院的那一刻起,人工智能就开始调动各种医疗资源,为您的问诊进行精心准备了,打造覆盖导诊、问诊、陪护全流程的智慧就医新体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0 2
面向医护
对于医护人员,人工智能医院提供覆盖门诊、病房、监测等多场景的辅助诊疗工具,赋能临床决策与业务流程智能化;
0 3
面向管理
构建支撑精益运营与科学决策的智能管理及监管平台,保障医院高效、合规、韧性运行;
04
面向科研
提供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到创新药物研发的智能化研究工具,加速医学发现与成果转化;
05
面向中医
利用现代AI技术赋能中医药传统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患者、医护、管理、科研、中医,五大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了人工智能医院的底层逻辑。
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医院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就医体验,我能不能挂上号?医生对病情把握的准确性如何?大夫给我开的药贵不贵、走不走医保?这些普通患者的痛点,都是人工智能医院重点打造的环节。
在您就诊之前,您需要下载一个人工智能医院APP,输入个人信息以及简单的病情介绍,此时,人工智能医院就开始为您的就诊进行前期准备了,并将这些信息汇集到人工智能医院APP的医生端,就好比老师讲课之前需要备课一样,让医护人员提前对您的病情有所了解。
当您步入医院的时候,智慧导诊率先为您提供服务。
智慧导诊以定制化真人形象或者虚拟护士数字人形象为载体,依托医院智慧大脑与医疗知识,通过多模态交互的方式,让患者可以获得精准、高效的导诊服务,从挂号流程咨询、科室精准匹配到院内导航指引,以专业的态度全程陪伴,精准指导。
此外,智慧导诊还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大模型的优势,随时调用海量的医疗知识库,结合实时政策与医院最新信息生成个性的解答,并且能够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有效缓解了就诊高峰期的导诊压力。
相当于给每一位就诊患者提供了一位“一对一”服务的专业导诊,大大降低患者跑冤枉路的概率。
在问诊环节,人工智能医院可以提供“数字人问诊一体机”服务。
数字人问诊一体机是一款高度智能化的问诊产品,底层为医院医疗多模态大模型,通过数字医生的形象与患者进行问诊交互。通过模拟医生形象与声音,结合语音识别与触屏交互技术,为患者提供沉浸式、高效便捷的问诊体验。
此外,AI问诊助手还支持OCR识别化验单、集成CTMT等医学影像分析模型,可进行多种类型医学图像的分析诊断,通过“智能交互+多模态处理”的融合能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体验。
针对住院患者,人工智能医院还有数字人陪护助手功能。
数字人陪护助手的服务对象为住院患者,通过数字人对话的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分为护士版和患者家属版,可一键快捷切换界面。
医护人员可以在管理后台,通过图形化界面完成数字人形象与音色定制服务,将患者家属真实面容与声音融入系统,生成专属的虚拟陪伴数字人。
护士版可为住院患者提供院内信息解答、入院宣教、事项提醒等服务,根据患者提问,进行回答内容的精确匹配,提升护理响应速度,减轻医护人员重复性沟通负担;患者家属版主要针对ICURICU中的病人,为其提供24小时全天候情感陪护,缓解患者因长期与家人分离而导致的情绪问题。
让每一名医生都成为全科医生
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人工智能医院不单要解决患者的痛点,同时还要解决医护人员的痛点。
面向医护人员,人工智能医院系统将促成精准诊疗与效率的提升,为每一位医生提供一位AI助手。
医生AI助手,是基于医院智慧大脑构建的智能体系统,全面支撑患者自助问诊、辅助鉴诊、检查建议、用药推荐等关键诊疗环节。通过与院内挂号、检验检查、医生工作站等系统深度集成,实现从智能问诊到电子病历生成、再到个性化诊疗方案推荐的全流程自动化,能够辅助医生快速制定诊疗计划,提升接诊效率与准确率。搭载多个医疗专科模型,帮助医生拓展全科诊断能力,推动实现跨科室智能协同与个性化诊疗服务升级,也免去了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奔波的疲劳。在医生AI助手的加持下,让每一位医生都升级成为全科医生。
在人工智能医院,每一位医生的诊室都将会变成智能诊室,诊室智能体是一套可以放置在医生身边的智能化设备,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诊室智能体能够实时聆听医患之间的交流,从对话语音中提取症状、病史等关键信息,模拟人工操作软件界面,实现信息的自动化记录。其核心功能定位是帮助完成医生繁琐的文字录入、软件操作等工作,把医生从非必要的劳动当中解放出来,让医生更专注于与患者的沟通和疾病的诊断。
住院部,是每一所大医院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人工智能医院自然不会遗漏。
住院智能体与诊室智能体功能类似,不同的是配备了便携(领夹式)录音设备,医生可以随身携带,在查房时记录语音数据,查房结束后,系统自动将便携录音设备数据传输到智能工作站 ,并利用大模型解析生成标准格式的住院病历内容,由智能体客户端执行写入医院作息系统当中。
结合底层智能模型,实现对所生成病历的全面、精准质控。同时,基于构建的知识库和专科模型,病历质控功能还能对病历的专业性进行把控,确保病历内容符合相应科室的临床诊疗规范,提升病历的整体质量(再也不会出现患者看不懂的天书病历了),为医疗决策、科研教学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住院智能体也通过与医疗大模型接口连接,能够实现病历生成、病历质控、辅助诊断、辅助用药等功能。
有效的风险把控
不论是对住院病人还是门急诊病人,人工智能医院都会进行智能监测,随时提供多指标风险评估。
多指标风险评估系统以患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结合医疗领域权威的风险评估标准,融合大模型技术,对包括内科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内的20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精准评估,有效识别出高风险患者,并将其信息推送至医生端,以便医生给予必要的关注或干预。
同时,系统集成医疗专科大模型能力,能够对患者评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干预建设。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大幅减轻医院在数据分析与统计方面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诊疗流程,有效控制疾病风险,助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天开创新沙龙”赋能新质生产力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一直与天开高教科创园有着深度合作。
此次借助“天开创新沙龙”推出“天河—天开智慧医疗创新发展大会”就是双方的再一次深度融合。
会上,智临天河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与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启动了AI原生医院建设,未来将重点聚焦医疗垂直大模型、医疗智能体和医疗应用场景的研发和落地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医疗模式变革。
去年4月,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及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信创海河实验室等团队合作研发推出“天河·灵枢”大模型,该模型主要面向中医针灸领域,可作为中医药智慧助手为用户提供精准专业的解答。此次大会期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和天津智临天河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天河·灵枢”中医药大模型2.0。
相较于初代1.0版本,“天河·灵枢”中医药大模型2.0版本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跃升。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医疗信创与信息化上云白皮书和天河信创医疗解决方案及场景。天河智慧医疗创新发展生态伙伴签约活动也于同日举行。
记者 | 刑耕
编辑 | 吴昱滨 孙璟坤(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