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7月31日,威海银行(9677.HK)公告称,计划向合资格认购方发行不超过7.58亿股内资股和不超过1.54亿股H股。本次内资股发行价格为3.29元/股,H股发行价格为3.29元/股等值港元,分别对应募集资金不超过24.94亿元、5.06亿元,合计最多将募集30亿元。
威海银行公告日的收盘价格为2.92港元/股,按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为2.68元/股。也就是说,威海银行本次定增的价格溢价约23%。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内资股等发行对象可能包括山东高速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山东高速,其分别为威海银行控股股东及主要股东。截至2024年末,威海银行前三大股东为山东高速集团、威海市财政局、山东高速,持股比例分别为35.56%、15.38%、11.6%。其余股东持股均在5%以下。
其中,山东高速已对本次增资做出表态,山东高速发布公告称,将以3.29元/股股价认购威海银行不超过1.06亿股内资股,认购总额不超过3.48亿元。投资完成后,山东高速持有威海银行股权比例将保持在11.6%不变。
而对于H股的发行对象,威海银行表示,本次发行H股的发行对象为具有认购本行H股股份资格的投资者,具体发行对象根据市场情况及本行情况决定。
威海银行定增的背后,是其资本不断消耗的反应。该行也表示,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威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47%,为2018年以来新低,且该指标已经距监管红线不足1%的空间。此外,该行一级资本率、总体资本充足率分别降至9.89%、12.72%。
威海银行核充率紧张的背后,是该行多年高速扩表带来的资本持续消耗压力。2019年至2024年短短五年间,威海银行总资产规模从2246亿元跃升至4415亿元,年度增速常年保持在10%以上。
进入2025年,该行扩表势头未减,截至一季度末,总资产已达4650亿元,较上年末再增5%。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必然伴随风险加权资产的显著攀升,从2019年的1509亿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2737亿元,累计增幅高达81%,并在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上升至2929亿元。
虽然近年来该行在资产投放上有所优化,试图向轻资本方向倾斜,但这一结构调整的成效,尚不足以完全抵消高速扩表本身对资本产生的巨大消耗。
近几年,受到净息差持续下行的影响,威海银行营收增速下滑较为明显。不过,在2022年、2023年营收增速连续下降后,去年该行营收增速有所回升。2024年,威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16亿元,同比增长6.64%;净利润21.98亿元,同比增长3.87%。
为了解决威海银行现存的一些问题,该行去年进行了管理层更替,整体更加年轻化。去年9月,在威海银行担任董事长13年的谭先国离任,时任行长的孟东晓被委任为新董事长,副行长张文斌则被委任为新行长。
孟东晓出生于1972年,曾在民生银行历任上海分行市东支行行长助理、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质量管理中心总经理、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合规与质量管理中心总经理及健康金融事业部上海分部总经理等职务。2016年,孟东晓加入威海银行,工作两年后便正式升任威海银行行长。
威海银行新行长张文斌今年42岁,相较孟东晓更为年轻,也是自威海银行内部成长至今。张文斌2004年就加入威海银行,先后担任支行业务部经理、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交通金融部总经理、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公司业务总监、行长助理等。2021年8月,张文斌被任命为副行长一职。
目前,威海银行的高管团队整体更年轻化,高管成员中已没有“60后”人员任职。其中,副行长卢继梁更为年轻,今年刚35岁,是威海银行管理团队中唯一一名“90后”。
事实上,威海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并不算长,2020年10月,威海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定为3.35港元/股。不曾想,在登陆港股后第五天,威海银行就遭遇破发。
威海银行自登陆港股后,股价很长时间基本处于横盘状态,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威海银行甚至创出了连续62个交易日无成交的纪录。
地方城商行在港股市场历来不受欢迎,不仅由于地方城商行规模较小,赚钱效应不明显,而且流动性远不如A股市场,难以调动港股投资者的积极性。但极低的成交也意味着威海银行已经失去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并且交易不充分也容易造成价格失真等问题。
截至8月1日,威海银行的股价为2.92港元/股,最新市值174.62亿港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