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政策被监管重申后,终于迎来首单受理环节“破冰”案例。
7月31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诺麦博”)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作为生物医药企业,泰诺麦博所选择的正是“第五套上市标准”,即仅对市值和产品研发进展提出要求。
根据第五套标准的安排,发行人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从业绩上来看,泰诺麦博只有零星源自技术转让等其他业务的收入。
2022年至2024年,泰诺麦博的收入分别为433.98万元、0、1505.59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29亿元、4.46亿元和5.15亿元。
尽管3年亏损超14亿元,但泰诺麦博的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下称“新替妥”)已于今年2月获批上市,商业化前景在即。
新替妥主要用于外伤暴露后破伤风紧急预防,是全球首款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
该款药物的重大突破在于有望降低破伤风被动免疫对人血制品的依赖。
在新替妥上市之前,患者主要通过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等被动免疫制剂进行免疫,这需要从人血中提取得到。
但血制品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我国自2001年起便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且对于新浆站的审批进行总量控制,因此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产量有限。
这都让新替妥的商业化前景受瞩。
从募投情况来看,此次泰诺麦博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金额为3.4亿元,占IPO总募资的比例接近1/4,远高于当前部分科创板第五套IPO项目。
例如近期刚获得注册批复的科创板第五套IPO项目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IPO募投计划中仅有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仅为4%左右。
此番泰诺麦博的科创板IPO获得受理或许也在向创新医疗行业释放更多积极信号,此后是否会有更多同类项目踏上科创板IPO之旅,正受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