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支出激增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半导体与软件巨头注入强劲动力,而汽车、食品、零售等消费端企业则受消费信心疲软与成本攀升拖累,业绩承压——7月美股财报季分化鲜明。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美股小幅高开,截至记者发稿,道指涨0.15%,标普500指数涨0.27%,纳斯达克指数涨0.28%。
受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且有望在8月1日截止日期前与欧盟敲定贸易协议的利好消息提振,美股主要股指近日延续涨势并再创新高。
而近期美股走强的核心动力来自科技型企业因AI领域的持续支出扩张而显著受益,目前“七大科技巨头”市值已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以上,成为支撑大盘上行的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领跑
聚焦AI的企业在最近一个季度持续盈利。50 Park Investments首席执行官亚当・萨尔汉(Adam Sarhan)表示:“人工智能是经济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市场反映了经济的这一态势。”
财报数据显示,Alphabet二季度实现营收96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高于市场预期的940亿美元;净利润为28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云业务营收13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搜索业务也实现强劲增长,营收同比上涨超过11%,依托AI算法优化,谷歌成功守住搜索霸主地位。
芯片设计软件的核心供应商新思科技(Synopsys)二季度实现营收1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超过市场预期的15.99亿美元;净利润为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业务营收达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总营收的69.2%。
此外,芯片巨头英伟达的二季度财报预计在8月27日公布,不过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信心已推动公司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过去两年间,英伟达股价实现“三连翻”的惊人涨幅,凭借在AI芯片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它已牢牢占据AI产业的生态制高点。
同样被投资者广泛看好的还有Meta和微软,这两家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深度布局持续加码,2025年初至今股价分别累计上涨超22%和21%,其最新财报均计划于7月底发布。
不过,苹果在AI领域的布局尚未赢得投资者青睐。2024年,苹果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市场反响不及预期。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超12%。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国政府在AI领域也持续推出利好政策。为了响应AI算力持续激增带来的能源需求,7月15日,特朗普宣布,将投入700亿美元用于AI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7月23日,白宫发布《赢得AI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围绕加速AI创新与去监管化、构建AI基础设施和主导国际AI秩序三大核心支柱,开展90余项政策行动。
消费板块承压
尽管美股主要股指延续涨势并再创新高,但分析指出,市场的积极反应或许需要结合预期调整的背景理性看待。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数据显示,4月初,市场对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全年盈利同比增长的预期为10.2%,而到了7月,这一预期已下调至5.8%。截至目前,约30%的成分股公司已披露业绩,其综合盈利增长率为7.7%。
此外,许多消费类企业均表示,由于价格和利率居高不下,部分消费群体已缩减开支。汽车制造商是面临最大困境的企业之一,对铜等金属和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使其更难应对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美国政府削减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几个艰难的季度”。
此外,通用汽车二季度营收471.2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79.7亿美元下降1.8%;净利润同比暴跌35.4%至19亿美元。通用汽车预计,受多重关税影响,公司2025年将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
玩具制造商美泰和孩之宝均表示,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正构成不利影响。美泰2025年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6%至10.2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另外,公司向下修订年度每股盈利预测,由1.66美元至1.72美元,调整为1.54美元至1.66美元,中间值低于市场预期的1.64美元。
而百事可乐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227.26亿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225.01亿美元,但低于预期的223.7亿美元。
航空领域同样显露经营压力。美国西南航空公司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当期营收72.4亿美元,略低于73亿美元的市场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43美分,不及分析师53美分的预期。公司预计今年经济动荡将吞噬其高达10亿美元的年度税前利润,因而大幅下调2025年股东收益预期。
美国航空公司也已披露业绩并恢复全年财务指引。其2025年二季度国内市场表现疲软,单位客座收入同比下滑6.4%。两家航企警告称,美国人出行次数正在减少,这一最新迹象表明美国消费者当前在支出上仍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