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汽车 » 正文

乐道,距离好日子还有9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易车 时间:2025-07-22 18:23:06

汽车行业中存在一个思维惯性,20万区间、家庭用户为主的规模化市场靠的是体系,不是流量。但偏偏这股流量的风,吹到了乐道的门店。


距离乐道L90的预售发布会已过去10天,这股风更加密集。乐道门店的留资率在上升,转化率也在上升,到店消费者问的越来越细。汽车十三行最近连续走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门店发现,L90成为进店看车的唯一理由。多位销售人员表示,尽管正式上市时间未到,店内的看车量和问询热度居高不下,特别是对价格结构、配置和补能能力的关注尤为集中。


其中一个高频被问到的问题是:“价格会不会再低一点?”有销售透露,最终上市时价格可能会有3000-5000元的调整。如果属实,采用电池租用方案的用户将在20万元以内拿下这台超过5米、大三排、六座、换电、纯电SUV,一次性解决空间与补能的双重焦虑。


比起门店的火热,乐道L90更应该被看到的是,过去那些“想做但做不成、想买却不敢买”的问题,第一次有了解法。在终端热度发酵的节点,再去对照10天前李斌在发布会后的判断,“第一个月的需求其实大家都不会特别担心,关键是怎么持续热销……我们做了足够的准备,渠道、传播、体系节奏都拉通了。”


李斌在采访中平静地说:“我们这一次是听劝了。”从门店的反馈来看,市场确实在回应这个调整。而现在,还有一个倒计时正在进行中:


7月31日,乐道L90将正式上市交付,距离这个“好日子”,还有9天。


01

10年体系实现“一朝闭环”


19.39万元和27.99万元的预售价一公布,到场观众无一例外地在讲乐道L90抢了某某的市场、让某某没饭可吃。但从根上来讲,乐道L90没有明确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这么说?


大六座SUV本就复杂,消费者愿意为舒适性买单,也对纯电感兴趣,但迟迟没有做出选择。原因并不复杂:纯电大六座从未真正具备可交付能力,尤其是在补能体系上,没人能给出成体系的解决方案。


乐道L90的意义就在于不要求消费者做选择,“纯电+补能”的两个“唯一性”是决定了乐道L90的规模化潜力。


一方面,85度电池支持快充和换电;另一方面,是蔚来的3400座换电站、1000座高速换电站,以及全国同步推开的交付体系。李斌在群访中表示:“发布会之前展车就已经到店,我们这次就是听劝,发布即交付。”补能网络同步调度,电池仓储冗余充足,秦力洪称,“满仓率才刚过50%,调度空间很大。”


在终端已经看到乐道L90做到了“展车先到店、试驾同步展开、补能网络同步响应”,第一次让交付节奏成为品牌体系力的表现维度。



在面对“优先交付还是优先补能”的问题时,李斌坦言:“本质是我们初期的电池到底是保交付还是保换电站,因为一共能产的电池就那么多……”而秦力洪则用一句话让人释然:“我们全国3400座换电站里面电池的储备舱的满仓率才刚刚过50%,我可调度的空间一大把,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这个事情。”


这表明,L90背后的补能网络是真实存在、真实可用的。这种“整车+补能”的双重稀缺,已构建出一个天然的规模壁垒。在其它品牌尚在做“补能拼图”的阶段,L90已实现交付即闭环的系统落地。


别的品牌即使能造出纯电大六座,也无法提供完整的补能体验;有服务能力的品牌,则在产品定义上绕不开插混结构的妥协。



如果给乐道L90寻找一个诞生依据的话,那么从产业逻辑来看,乐道L90十分契合双边市场的特征。一端是消费者的空间、能耗、智能诉求,一端是蔚来自建的能源网络和服务链条。两者闭合后,会产生网络效应,意味着消费者越多,边际使用成本越低,体验反而越好。


在规模化市场的价格段,乐道L90是唯一一个实现纯电闭环的产品。李斌对此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乐道就是要做主流的产品,主流家庭的高品质的用车,所以它就是应该进到这个价格带,这就是乐道的品牌使命。”


02

乐道L90之前,买纯电大六座需要勇气!


“过去消费者不选纯电大六座,是因为产品体验不够完整;而现在他们敢买,是因为乐道L90。”这是一位线下销售口中的话,但这句话并不夸张。


李斌在采访中讲起和沈斐喀什出差的故事,在40小时内遇到7组蔚来消费者在当地自驾,其中一位甚至是第一代ES8车主,续航只有350公里。李斌当时就问:“你们不担心充电的事吗?” 对方回答,“完全没问题,非常欢乐”。



事实上,这件事对他本人触动很大。不是消费者怕开纯电,而是大家对补能环境的现实情况并不了解。另一个细节是,在新疆当地,他注意到很多增程车也在排队等充电。这看起来不合常理,但其实很好理解:新疆光伏资源丰富,谷电时间段一度电才0.25元,油比电贵太多,补能方式本身就具备经济驱动力。李斌说得很直白:“你不充电而是用油跑,那你不是跟钱过不去嘛?”


这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消费者的真实行为已经在变,而很多车企对消费者的理解还停留在老观念里。



乐道L90真正做对的,是把这种“转折中的消费者心智”进一步推向结果。


对于补能问题,秦力洪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纯电长途出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在做。”1000座高速换电站不是口号,是实装,是消费者随时可用的资源,这些足以打消补能焦虑。


另外,乐道L90可以通过体验重塑认知。李斌指出,一些增程车主一年可能只用燃油系统一两次,却要天天背着发动机和油箱,“每天都要背几十公斤的行李,一年只打开两三次,这事本身就不合理。”


沈斐则用另一个比喻解释:“以前出门都要在背包里带吃的,现在到处都有快餐和外卖,就不用自备粮食了。”补能变得简单后,消费者自然不再需要“备用方案”。



也正因如此,乐道L90出现的意义不在于市场中多了一款纯电大六座,而在于第一次让消费者敢于把这个品类作为主力出行工具去考虑。从根本上说,乐道L90解构了增程消费者“长途出行+空间”需求,也解构了消费者对“安全感”的旧理解。


03

用一次“听劝”调整企业惯性


除了乐道L90在产品层面带来的变化外,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是L90?或者说,L90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结合蔚来的业绩情况来看,一边是研发投入持续高压,一边是组织重塑与成本控制,而乐道L90就是这个转折期内的首个落地的样本。



李斌在群访中坦言,过去几年蔚来确实存在节奏惯性,“听劝”成为这次调整的关键词。L90上市前,展车已到全国400多家门店,交付节奏、产能调度、试驾准备全部同步。这种节奏背后不是某个部门的改变,而是系统性的机制重构。


他说得很直接:“我们这次如果想做,发布会当天现场就能交付。”这句话的背后,蔚来正尝试将能源、渠道、研发等体系能力在L90上同步推进,初步实现了部分节奏打通。


另外,李斌提出“全员经营”机制明确强调,“乐道的销量是沈斐的过程指标,最终要对他所负责的业务总体经营去负责任。”不只是销量KPI,更是盈利能力与资源投放的闭环衡量。这意味着,蔚来正把大型组织的执行结构转向责任结果型团队,强调单位作战、自负盈亏。


与此同时,蔚来也在通过乐道检验一次完整的“平台级能力复用”,包括电驱、座椅、电池系统、车机架构等,均来自蔚来原有体系。在保证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与技术迁移。李斌举例:“我们340kW的后电机只有79公斤,主流电驱是90到100公斤。我们一上来成本高,但规模化以后成本就能压下来。”


从这一层面来看,乐道L90也在测试一整套面向未来多品牌、多价格带的技术和成本平衡机制。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真实意图,不是短期销量,而是重建一套面向主流市场、用户导向、自我节奏可控的组织模型。


如何让过去的蔚来重新跑起来,是李斌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当李斌总结这场变革时没有用太复杂的词,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看到蔚来这家公司,这一次能靠本事自己从低谷走出来。”


乐道L90只是第一步,但它已经足够清晰地展现出蔚来的第二轮增长,不靠玩概念,靠的是已经验证过的能力。


标签: 乐道L90 乐道乐道L9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