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00%,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城市病”凸显。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力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新阶段。
AI在城市治理中已形成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公共安全保障三大应用领域。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AI通过智能系统优化交通,如杭州城市大脑使交通拥堵排名从全国第1降至第33位,全域停车调度系统缩短寻位时间3.2分钟;环境治理中,AI实现空气质量与水质的实时监测预警,浙能锦江环境借助AI优化垃圾焚烧参数,污染物超标风险降低30%;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宁波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耕地智能管控,重庆水务集团用水预测准确率达95%;市政设施管理则依托物联网实现桥梁、管网等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
公共服务供给领域,AI推动政务服务革新,浙江“智能秒办”实现百项高频事项无人工审批,上海徐汇区政务大模型咨询准确率超90%;养老服务中,西安春晖平台与上海真北三小区的智能系统,通过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守护老人生活,AI陪伴机器人缓解孤独感。
公共安全保障方面,AI赋能治安管理,通过智能监控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应急管理中,广东北江防洪系统精准调度防汛资源,生成式AI在海啸救援中优化路线、加速印尼巴鲁岛灾后重建40%。
未来,AI将沿三大方向深化应用:技术融合上,与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构建闭环治理体系,边缘计算提升实时响应能力;治理模式转向人机协同,生成式AI推动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同时需完善伦理安全体系,强化数据隐私保护与算法公平性审计。
AI正重塑城市治理逻辑,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为实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智慧城市提供核心动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