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笔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近日启动的成都第三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中,来自越凡创新、华西精创等7家成都高新区企业的11款智能机器人在交子大道等文旅场景“上岗”,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
在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可以看到,来自迪立科技的DILI-X智驾移动商业机器人,形如一辆卡车伫立在现场。据了解,该产品配备逆变功率50kW交流电输出,设置超大空间匹配多种设备布局,并搭载透明屏幕,实现裸眼3D宣传体验,满足全业态能耗覆盖,可结合其他功能产品在商业外广场、专业园区等场景,提供餐饮、产品展示、数字导览、应急设施等丰富多样的移动式服务。
![]()
在迪立科技机器人产品内部,笔者看到了不少诊疗产品。“这是来自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消费级手部康复机器人,核心定位为手部功能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支持。”华西精创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主打消费级属性,核心主攻院外康复场景,此次实地验证搭建了贴近实际的体验平台,不仅为产品优化积累了真实场景数据,更让普通消费者得以直接接触、了解这款康复设备,为其走进更多家庭奠定基础。
另一侧,同属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精创高维度出品的中医智能舌诊仪也备受关注,其依托数码成像、AI识别等技术模拟中医“望舌”,通过专业的舌相采集器加上人工智能算法对舌象照片进行自动分析,提取关键特征,结合云端临床数据库生成体质与证型报告,为医疗、健康管理等场景提供客观辅助。
此外,越凡创新的“小贩”机器人在现场主动穿梭推介商品,“越凡路宝”平稳避障演示高效配送;中新公司的智能接待机器人几米外主动招揽市民并流畅回应咨询,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与生态企业联合研发的R3智能咖啡机器人则制作个性化定制咖啡……让市民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与惊喜。
![]()
除交子大道外,成都高新区多款智能产品也亮相全市其他文旅场景:在宽窄巷子,中科宇翼的智能产品伴随欢快旋律,灵活演绎“小狗跳”“小蛙跳”等趣味动作、复刻热门歌舞,吸引往来游客纷纷驻足围观、拍照打卡;在武侯祠,芯华创新的智能产品则融入古建风貌与文旅氛围,为游客带来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科技感的全新体验。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坚定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决策及省、市“一号创新工程”部署,经过不断攻坚突破,产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已聚集重点企业600余家,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超50家,构建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完整的产业链条。
聚焦机器人、AI服务器等关键领域,打造出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成都高新造”硬核产品。机器人方面,出现一批如“天行者”系列、“通天晓”系列、“星动Q5”等本土创新机器人。特色产品应用方面,博恩思研发的全球首创TORS经口手术机器人,与睿创新的“睿术M3”智能外科装备获国内智能外科领域首个注册证,越凡创新的机器人产品更在移动零售场景市占率稳居第一。全区共有62个产品入选“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百强产品”。
![]()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实景验证活动为企业搭建了技术展示与成果转化的重要窗口,也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商业运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探索了路径。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省市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战略部署,坚定“整零协同、场景牵引、融合赋能”发展路径,依托成都高新区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全力打造机器人公园、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一系列实战场景。以真实城市空间作为“实验场”和“孵化场”,将“能用”“稳用”“好用”的创新成果带入千家万户,让技术真正服务社会,不断搭建创新展示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区域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程思瑜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