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达利换帅:80后许阳阳接棒530亿零食帝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牛刀财经 时间:2025-11-28 10:57:59
“食二代”如何唤醒千亿零食帝国的增长基因?

作者丨牛刀财经 李登军

80后许阳阳正式接任达利食品集团总裁,这家从福建泉州月租300元厂房起步、曾缔造年营收超200亿元的零食帝国,迎来了首次代际交接。

从2008年留学归国扎根基层,到2015年牵头完成香港上市、2017年打造豆本豆10亿级单品,这位深耕企业17年的食二代,手握家族530亿元财富的光环,也接过了业绩持续下滑的烫手山芋。

许阳阳的接棒,不仅是达利食品的命运转折点,更折射出中国家族食品企业在消费变革浪潮中,代际传承与战略破局的深层命题。

01从创一代到守二代:光环之下的三重考验

达利食品的传承故事,带着典型的闽商家族企业印记。

创始人许世辉用36年时间,将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打造成覆盖达利园、可比克、和其正等国民品牌的食品巨头,巅峰时期家族财富超越宗庆后家族,跻身中国食品业首富。

但这份辉煌背后,是许阳阳必须面对的现实困境:

其一,业绩增长的失速困境。

2020年至2024年,达利营收从209.62亿元降至180.7亿元,净利润从38.49亿元缩水至不足30亿元,即便退市后未公开详细数据,福建企业百强榜单也印证了其增长乏力;

其二,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2023年达利因股价较发行价腰斩选择私有化退市,折射出投资者对传统食品企业增长逻辑的质疑;

其三,产品矩阵的老化焦虑。

达利的核心优势仍集中在蛋黄派、饼干、凉茶等传统品类,面对Z世代对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零食的需求,既缺乏像豆本豆这样的新增长引擎,也未能在功能性食品、网红零食等赛道形成突破。

这些困境并非达利独有,而是中国传统食品企业的共性难题。

当创一代凭借渠道红利、成本控制构建起商业版图,守二代面临的早已不是扩大产能、抢占渠道的粗放式增长时代,而是精准匹配消费需求、重构产品价值的精细化竞争。

许阳阳虽有基层历练与上市、新品打造的成功经验,但如何将过往的单点突破能力转化为系统性变革动力,仍是其能否稳住局面的关键。

02消费变革下的破局关键:数字化、年轻化与国际化的三重突围

许阳阳接棒后的核心课题,本质是如何让传统零食帝国适配新消费逻辑。从行业趋势看,有三条路径值得关注,也是达利能否重振增长的关键抓手。

其一,数字化改造供应链与渠道。传统食品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与线下渠道覆盖,但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崛起的当下,达利需要打破大经销商模式的路径依赖。

例如,通过数字化工具精准洞察区域消费偏好,实现单品的一地一策;借助私域流量运营,将线下商超的客流转化为线上复购用户。

此前豆本豆通过精准定位健康饮品需求实现爆发,证明达利具备产品创新能力,但要将这种能力复制到全品类,离不开数字化对需求-研发-生产-销售全链路的赋能。

其二,年轻化重构品牌与产品。达利的国民品牌标签既是优势,也是包袱,在Z世代眼中,达利园、可比克等品牌虽熟悉却缺乏新鲜感。

许阳阳需要推动品牌从国民级向国民喜爱级转型:

一方面,通过联名、跨界营销贴近年轻群体,例如可比克与电竞、动漫IP合作推出限定款;另一方面,在产品端加大健康化研发,减少高糖高油品类占比,布局益生菌饼干、零卡凉茶等细分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豆本豆的成功正是抓住了植物基这一健康消费趋势,这一经验若能复用到其他品类,或将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其三,国际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食品企业的出海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蕴藏机遇。达利的饼干、功能饮料等产品在东南亚市场有天然的文化适配性,许阳阳可借鉴康师傅、统一的海外布局经验,先以低成本优势切入新兴市场,再通过本地化研发打造区域爆款。

此前许世辉时代,达利的国际化布局相对保守,而二代管理者往往具备更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或许能成为达利突破国内市场增长天花板的新方向。

03家族传承的启示:从财富交接到能力传承

达利食品的代际交接,也为中国家族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传承,不是财富的简单转移,而是战略视野+组织能力的接力。

许阳阳17年的基层历练,避免了空降式接班的水土不服,这种渐进式传承模式值得借鉴,通过全业务链条的打磨,让接班人既理解企业的核心优势,也清晰行业的变革趋势。

但挑战在于,守二代如何在尊重创一代打下的基础上,推动必要的变革。许世辉时代的达利,以稳著称,通过多品类布局分散风险,这种战略在行业增长期有效,但在消费变革期则显得保守。

许阳阳需要在稳主业与谋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既要维持饼干、饮料等核心业务的基本盘,又要敢于投入资源培育新赛道;既要保留熟悉行业的老团队,又要引进数字化、年轻化的新人才。

结语:零食帝国的重生,需要时间与耐心

许阳阳接棒达利,恰逢中国食品行业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的关键期。这家曾超越娃哈哈的食品巨头,能否在食二代的带领下重振雄风,不能仅凭短期业绩判断,而需要观察其战略变革的持续性。

毕竟,传统企业的转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从数字化改造到年轻化转型,每一步都需要时间验证效果,每一次调整都需要勇气与智慧。

对于许阳阳而言,530亿元的家族财富既是光环,也是责任。她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能守住家业,更是能让家业焕发新生。

而达利食品的转型成果,也将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企业在消费变革浪潮中,能否实现二次增长的重要样本。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