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互联网治理不断升级,微博等主要社交平台陆续上线 IP 属地显示功能,一些应用也根据地理位置采取差异化管理。这些举措本意是减少身份冒充、杜撰现场、借热点“带节奏”等行为,让公共讨论空间更加真实。
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直播圈,围绕“换IP”“切线路”的代理服务正流行。十几元就能跨省,几十元便可显示境外,表面上满足了一些用户的隐私需求,背后却伴随隐私泄露、账号异常、虚假宣传甚至被用于违法活动等风险。
隐私焦虑催生相关业务
IP属地显示功能上线后,一些用户希望避免他人在评论区看到自己所在的省份,代理IP服务也应运而生,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广告信息也层出不穷。
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已无法直接搜索到相关服务,但社交平台仍有不少个人商家进行售卖更改IP的服务: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宣传语强调“省份随意选”“提升账号安全”“直播推流更顺畅”,评论中也能看到大量“显示成功”“已经变成外省”的反馈。
![]()
社交平台仍有不少个人商家进行售卖更改IP的服务。
记者按照一名代理商家的指示,下载了其提供的软件。发现该安装包来自陌生链接,非正规应用商店渠道,安装时需要授予读取设备信息、后台常驻等权限,打开软件后,屏幕上显示出全国不同省份和城市的节点,点击连接后,果然社交媒体的IP显示就发生了更改。
![]()
市面上有不少提供更改IP服务的网站和软件。
不过,多名用户也提到自己使用相关服务后出现了意外状况。大学生小陈原本只是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想让社交平台显示外省市,结果使用后不久,微信就弹出“登录环境异常”的提示,多次要求验证设备。银行App随后也出现风控提醒,需要提交证件复核。用户往往只关心属地是否改变,却鲜少意识到,为了“隐身”,他们必须先通过商家的代理服务器,再由代理访问目标网站,浏览记录、账号密码、聊天内容都可能在中转环节被读取。
![]()
一些软件会对于更改IP的行为给予风险提示和惩罚。
而且,有商家售卖的所谓“秒换属地”软件只是利用IP展示的延迟、手机信号切换等变化制造成功的假象。这类假服务之所以能存在,主要是用户难以验证,对方展示一下截图就能让人信以为真。而即便代理IP成功,也不一定能让属地同步改变。一些商家抓住用户只看结果的心理,诱导用户继续付费。记者咨询技术人员了解到,部分互联网应用并非仅靠IP判断属地,还会参考运营商信息、设备环境、历史登录记录等因素。
更改IP地址滥用风险大
除了隐私保护的需求外,一些代理商还向新手主播宣称“切IP能更容易推流”“显示省会城市更利于涨粉”。不少主播为求增长购买了服务,但实际效果难以验证,隐私和账号风险却真实存在。主播小汪就表示,自己听说“IP定位在北上广等城市才能够将直播推流给消费力高的粉丝群体”,便从代理处购买了一款电脑直播改定位的软件,但使用过程中常遇到卡顿、不稳定等效果,她提出质疑后,代理又要求她升级线路,需要继续付费。
![]()
一些代理商还向新手主播宣称“切IP能更容易推流”。
代理IP使用范围不断扩散,也催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有用户发布所谓“异地消费券领取技巧”的帖子,声称“把IP切到某地就能领当地补贴”。评论区内,还有不少代理商抓住机会推销服务,引导用户私聊了解并付费购买更改IP的软件。实际上,银行软件和支付类软件还会靠GPS、基站信息、SIM卡归属地等信息综合判定用户的地址,仅改变IP地址无法欺骗这些系统。
![]()
有用户发布所谓“异地消费券领取技巧”的帖子。
从技术层面看,代理IP本身并非被禁止,但其滥用导致的风险正在逐渐显现,逐渐成为一些网络犯罪的工具。在警方公开的多起诈骗案件中,嫌疑人普遍使用动态代理线路批量注册账号、隐藏行踪。从事网络信息行业的技术人员庆庆介绍称,“不少低价代理服务采用共享线路,同一线路可能同时被普通用户和诈骗团伙使用,这会导致用户也会被平台误判为风险账号。”
目前,一些电商平台虽然已经屏蔽了“改IP”“改位置”等关键词,但这类灰产的对抗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敏感词被屏蔽后,商家还会使用“工具箱”“线路包”等新词语规避平台检测,再通过社交软件私信将用户拉入群聊。
其实,IP展示本身并不涉及精确定位,对隐私影响有限,而使用不明代理服务才是真正的隐患。平台需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机制,加强对异常流量和异常线路的判断,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代理IP灰产的打击力度。对用户而言,也需加强警惕意识,避免因更换IP而付出更高的安全代价。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原标题:《十几元可改省份,几十元可变境外?“换IP”生意火了,风险也来了》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一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