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微软系 40 大 AI 科学家,为何钟情雷峰网的 GAIR 大会?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峰网 时间:2025-11-27 20:14:59



GAIR:沈向洋、黄学东、张宏江、杨强、周志华、洪小文、张正友、何晓冬等40大微软学术明星的 AI 第二故乡。

编辑丨李希

1996年,刚刚开启哈工大博士生涯的吴枫(现中科大副校长),在导师高文的建议下,给30岁的张亚勤写了封信。

此时的张亚勤,虽刚入而立之年,却已是享誉欧美的顶级科学家,也是音视频编码MPEG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可当时中国还不是MPEG成员国,因此本土学者的成果,很难受到国际上的认可。

吴枫寄往张亚勤普林斯顿家中、封装着高文愿景的那封信,正是希望中国学界能加入MPEG委员会,为本土学者搭建起一座接轨国际的桥梁,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那一年,在众人的努力下,年满40周岁的高文,被信标委指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正式参与到国际MPEG专家组的工作当中,从此改变了我国早期在MPEG标准制定方面处于旁听他人提案或仅发表一些意见的状况。

两年后,与高文共同有着“中西连接”学术信念的张亚勤,在北京香江花园与李开复会完面,便毅然决定回国,和李开复联合创办中国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微软中国研究院。

那是中国学术界努力与国际接轨的年代、也是一个坚忍而勇于搏取的年代,更是中国高校与微软共同创造出AI群星闪耀的时代。

20年后的2016年,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长的高文院士已然发现中国的学术地位今非昔比。

亲历过被欧美排除在主流话语权圈外的中国 AI 学术界,也看到自己正在引领世界的潮流。

在GAIR研究院创始人朱晓蕊、雷峰网创始人林军的联合倡议下,一场由CCF、雷峰网做东,海外顶级科学家纷纷前来参会的首届GAIR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

以微软系为代表的大批华人科学家,在高文院士等人的号召下,聚首深圳香格里拉酒店。

2016年的那个夏天,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洪小文、常务副院长芮勇、资深研究员郑宇,相继登临GAIR。微软系的张宏江、李航、颜水成、黄江吉、李磊,分别代表金山、华为、360、小米、字节最高水平的AI代表,也齐聚在GAIR。

GAIR大会主席高文院士在现场说道:中国计算机界的发展光靠学术是不行的,必须和产业界进行互动,所以这也是CCF第一次通过一场产学融合的大会,让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一起,共同促进中国的计算机事业。

自此,GAIR与微软人的缘分,在无形中紧密相连。

七年来,GAIR似乎已成为了微软人的AI第二故乡,40多名来自微软全球各地的科学家,每年夏天从天南海北相聚,或是进行着最为理性的探讨,或是诉说着最为感性的缅怀:

2018年第三届GAIR,在深度学习鼎盛之年,微软系的马毅、孙剑犹如一股清流,一语道破DL的痼疾。

2019年第四届GAIR,微软系的张正友、周明分别作为CVPR、ACL大会主席,在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周年之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多学科之间的大一统。

2020年第五届GAIR,微软系的沈向洋、颜水成、田奇,出现在第六届GAIR纪念Thomas Huang专场,作为好友和弟子,追忆与Tom似水的学术年华。

2023年第七届GAIR,在高文、杨强、潘毅、陈义明四位组委会院士主席的指引下,GAIR成为国内首个走向海外的AI产学融合顶会,黄学东院士离开微软后的首秀便在GAIR。

2025年12月12-13日,第八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将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举办。

这个世界从不缺时代的注脚,GAIR存在的意义,就是让AI历史上的各种机缘与巧合,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思想与故事。

雷峰网历届 GAIR 大会微软系40大AI科学家出席名单


沈向洋

微软原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IDEA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曾出席GAIR 2020纪念Thomas Huang专场。


黄学东

曾任微软云与人工智能部首席AI技术官,是计算机领域首位中国大陆大学培养出来的美国双院院士。2023年6月,黄学东加入 Zoom 担任 CTO,在第七届GAIR,首次以全新身份公开演讲。


张宏江

曾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金山软件CEO。张宏江是计算机视频检索领域的开山鼻祖,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为“中国大模型黄埔军校”——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在GAIR 2016、2017大会上,张宏江分别发表了对智能、大数据、云未来发展的看法,并出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杨强

1999-2000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研究员,现为加拿大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杨强曾担任 GAIR 2017程序委员会主席, 并于GAIR 2016、2019、2020 分别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联邦学习的最新发展及应用》《联邦学习下的数据价值与模型安全》的演讲。此次为GAIR 2025大会主席。


周志华

1999年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现为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担任GAIR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在GAIR主论坛以“反绎学习”为题发表了大会报告。


洪小文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2016年出席GAIR大讲堂,分享了微软亚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


邓力

微软前首席AI科学家,2017年加入对冲基金Citadel并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现为Vatic Investments首席人工智能官。 GAIR 2019,邓力发表了演讲《从语音AI到金融AI》。


张正友

曾任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为腾讯首席科学家。 张正友在GAIR 2019发表了题为《计算机视觉的三生三世》的大会报告,同时出席了GAIR 2019的AI顶会主席论坛与GAIR 2020纪念Thomas Huang专场。


芮勇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为联想集团CTO。 芮勇是GAIR 2016年的讲者,曾发表《计算机视觉从感知到认知的长征》的演讲。


周明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2020年12月加入创新工场担任首席科学家,2021年孵化出澜舟科技,推出轻量化模型「孟子」。 周明在GAIR 2019 年发演讲: 《自然语言处理的未来之路》,并出席AI顶会主席论坛。


李世鹏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18年出任科大讯飞研究院联席院长,现为IDEA低空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世鹏在GAIR 2019发表演讲《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挑战和机遇》,并出任GAIR 2020大会程序主席。


马维英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7年加入字节跳动后出任AI Lab主任和副总裁,同年在GAIR 2016首次公开演讲。 2020年7月加入张亚勤的清华AIR团队,出任首席科学家。


赵峰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此后出任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兼CTO,现为清华大学AIR首席科学家。 赵峰是GAIR 2018 年的讲者,曾发表《IoT+AI,赋能智慧家庭》的主题演讲。


马毅

曾任微软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组主任及首席研究员,现为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2018年在GAIR大会发表了《反思深度学习》的演讲。


何晓冬

曾任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深度学习技术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和负责人,现为京东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 2018年在GAIR大会发表了《多模态人机对话与交互: 理解、创作、决策》的演讲。此外, 他还出席了GAIR 2023。


刘江川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批实习生,现为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20年刘江川在GAIR 2020做了题为《能源互联网视角下的边缘计算》的演讲。


孙剑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此后出任旷视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 孙剑是GAIR 2017、2018、2019三届讲者,分别发表《Face++的研发要从哪四大方向发力? 》《云、端、芯上的视觉计算》《深度学习变革视觉计算》演讲。


贾佳亚

微软亚研与港科大联合培养博士,微软访问学者,曾担任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2019年创立思谋科技。 贾佳亚曾在GAIR 2019 做了以“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发展”为主题的演讲。


华先胜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后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2022年9月出任特斯联CTO。 在GAIR 2018、2019 AI安防峰会上,曾发表《城市大脑中的大规模视觉智能》演讲。


颜水成

早期曾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先后担任360集团首席科学家、依图科技首席技术官,Shopee母公司Sea集团的首席科学家。 颜水成在GAIR 2017、2020 年分别做了主题为《深度学习: 精度极限VS用户体验》《芯智能,新基建》的演讲,并出席GAIR 2020纪念Thomas Huang专场。


郑宇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负责人,现任京东出任集团副总裁。 郑宇曾担任GAIR 2016程序主席,并在GAIR 2019 做了题为《用大数据和 AI 打造智能城市》的演讲。


梅涛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随后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AI研究院副院长,2023年3月创办生成式AI公司 HiDream.ai 。 梅涛是GAIR 2017、2020、2021三届讲者,历年分享主题为《视频内容的生命周期: 创作,处理,消费》《智能供应链中的机器视觉》《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视觉计算》。


田奇

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计算组进行研究工作,现为华为消费BG首席科学家。田奇在GAIR 2020 年做了题为《华为计算机视觉研究计划与进展》的报告,并出席纪念Thomas Huang专场。


张益肇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张益肇曾在GAIR 2018 年发表题为《弱监督学习在医学影像中的探索》的演讲。


肖京

曾在微软任高级研发管理职务,现为平安担任集团首席科学家。 肖京分别在GAIR 2017、2020 做了题为《“智能+”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的主题演讲。


刘挺

曾任微软中国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副研究员,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GAIR 2017、2018大会上,刘挺曾做《人机对话技术的进展》的演讲,以及分享了哈工大 SCIR 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及思考。


李航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后加入华为担任诺亚方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现为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 李航在GAIR 2016 年做了以《智能化信息助手》为主题的演讲。


余凯

早期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2016年在GAIR大讲堂分享《中国人工智能的真实现状》。


陈梅

现为微软云与人工智能部首席研究经理,领导ROAR(Responsible & OpenAI research)团队。 陈梅于2018年加入微软,此前担任计算机视觉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她曾在GAIR 2023发表过演讲。


景鲲

曾任微软首席研发总监,微软小冰的创造者之一,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CEO。 景鲲在GAIR 2020 做了题为《AI 助手 "破圈"——智能生活新机遇》的主题演讲。


Daniel Povey

早期曾负责微软语音识别方面的工作,被誉为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之父”,现为小米集团首席语音科学家。 2020年出席GAIR大会,并发表大会报告。


李子青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Research Lead,后加入中科院自动化所担任研究员,现为西湖大学人工智能讲席教授。 2018在GAIR AI 安防峰会上做《AI+安防: 创新解决当下,赋能未来》为题的演讲。


刘劼

曾任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合伙人,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曾出席GAIR 2021院长论坛。


王井东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为百度计算机视觉首席科学家。 GAIR 2020 围绕“下一代视觉识别的基本网络结构是什么样的? ”为主题进行演讲。


黄江吉

曾任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2010年加入小米出任合伙人。 曾在GAIR 2016 围绕“小米如何玩转‘人工智能’”进行全面阐述。


胡鲁辉

历任微软首席研发经理、京东集团副总裁、Facebook首席工程负责人。 GAIR 2018、2019 分别发表题为《机器学习融合大数据》《数据智能驱动数字零售》的演讲。


向江旭

历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助理、苏宁云商IT总部执行副总裁、美的IoT副总裁兼CTO。 现为澳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始副理事长,在GAIR 2019、2021年做题为《智能化的财富管理》、《智能化赋能绿色战略》的演讲。


田渊栋

早期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现为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2017年在GAIR上分享了《游戏中的人工智能》。


李磊

早期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此后历任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少帅科学家、字节跳动AI lab总监,现为加州大学教授。 2016年出席GAIR,参与圆桌论坛。


潘云鹤

微软中国研究院首批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 在GAIR 2017 以“我国要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2.0”为主题进行演讲。


张钹

微软中国研究院首批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 GAIR 2018 年做了题为《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大会报告。

福利票上线,免费抢999元/张的大会通票

为答谢忠实读者,我们提供30张GAIR免费门票,点击文末注册,即可有机会获取,先到先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