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理想汽车三季报:营收下滑36%、连续11季度盈利终结,近千亿现金储备如何撑未来棋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夏时报 时间:2025-11-27 20:13:08


本报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理想汽车营收为27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2%;净亏损为6.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28亿元和今年二季度盈利11亿元相比,业绩出现显著逆转。交付量方面,三季度共交付新车93211辆,同比减少39.0%,各项核心数据均指向理想汽车正面临短期内的巨大经营压力。同时,这份财报也标志着理想汽车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长达11个季度的连续盈利纪录被画上休止符。

不过,在这份看似“黯淡”的财报背后,却隐藏着理想汽车为长远未来所埋下的伏笔。公司现金储备依然雄厚,高达989亿元;纯电新车型累计订单突破10万辆,取得关键性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VLA月度使用率攀升至91%,技术护城河正在加深;全球化战略也迈出实质性步伐。短期财务数据的阵痛,与长期战略投入的坚定,共同构成了理想汽车在激烈行业淘汰赛中“换挡”期的复杂图景。

盈利终结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财报的核心数据全面承压,这不仅是一个财务结果的呈现,更是其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多重挑战的集中体现。

具体财务数据显示,本季度理想汽车营收为273.65亿元,同比减少36.2%,环比减少9.5%。其中,作为收入核心的车辆销售收入为258.6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37.4%,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终端市场销量的疲软状况。在盈利能力方面,第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16.3%,车辆毛利率为15.5%,同比均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下滑。值得关注的是,本季度公司录得净亏损6.24亿元,经营亏损为12亿元,经营利润率为-4.3%。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理想汽车此前建立的连续盈利态势在本季度遇到了挑战。

深入分析业绩表现,可以发现理想汽车本季度的业绩波动是产品周期、突发事件及行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产品周期来看,公司正处于从增程式路线向“增程+纯电”双线并举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三季度的主力交付车型仍为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L系列增程车型,其销量出现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备受期待的全新纯电SUV虽累计订单突破10万辆,但在三季度仍处于产能爬坡的初期阶段,交付贡献相对有限。这种新旧产品交替期的特殊状况,对整体营收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生的MEGA车型召回事件也对财报数据产生了直接影响。公司将相关预估成本全额计入三季度财报,这一举措虽然体现了对产品安全的责任担当,但也对当期毛利率造成了约4.1个百分点的影响。若剔除这一因素,公司整体毛利率可保持在20.4%的较好水平,这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基础仍然稳固。

此外,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面对市场环境的挑战,理想汽车继续保持对未来的投入力度。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研发投入将保持较高水平。在收入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公司仍然维持对技术创新和长期发展的投入力度,这种战略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的利润表现。

汽车分析师徐嘉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份财报是理想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警示牌,而非终点站。它清晰地揭示了公司从单一产品成功走向体系化、多技术路线成功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市场正在检验理想汽车的战略定力、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纯电转型

尽管短期业绩不佳,但理想汽车的财报和近期动态清晰地展示了其为实现长期价值所构建的四大核心动能:纯电突破、AI赋能、全球化落地和雄厚的资金保障。

其中,纯电转型是理想汽车此次财报中最大的亮点。两款全新纯电SUV理想i8和理想i6,累计订单突破10万辆,平均订单金额超40万元,这有力地证明了理想汽车的产品定义能力成功地从增程赛道复制到了纯电赛道,打破了市场对其“只会造增程奶爸车”的固有印象。

更为重要的是,理想的纯电突破并非依赖单一车型的爆款效应,而是构建了一套“产品+补能+服务”的完整生态体系。为支撑纯电车型的体验,理想自建的5C超充网络已突破3500座,其“10分钟续航500公里”的超充能力和“店桩一体”的模式,形成了差异化的充电体验闭环。虽然这种重资产投入短期内消耗了大量现金(自由现金流为-89亿元),但无疑为其在纯电市场的长期竞争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

在AI技术方面,理想汽车已从早期的功能堆砌,进入到场景深度落地的阶段。其三季度量产的VLA司机大模型,采用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技术,在9月向AD Max用户全量推送后,仅一个月时间,月度使用率便飙升至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搭载VLA大模型的车型在城市道路的接管率较L系列下降了62%。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内卷,理想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在2025年第三季度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首个海外授权零售中心于10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开业,随后在哈萨克斯坦落地,初步覆盖了中亚核心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在海外并未照搬国内的直营模式,而是采用了更灵活、成本更低的授权经销商合作体系,销售L系列增程车型。这一策略精准地避开了欧美等壁垒高筑的成熟市场,选择了新能源渗透率低(2024年仅为5%)、需求与国内高度匹配的蓝海区域,预计能降低40%的渠道成本。按照规划,2025年完成中东、中亚及北非的初步布局后,2026年将逐步拓展至拉丁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实现全球重点市场全覆盖。

在市场尤为关注的财务安全方面,理想汽车截至三季度末的现金及等价物储备高达989亿元。这笔巨额“安全垫”是其敢于在行业寒冬中持续进行高强度技术投入、推进全球化战略的最大底气。

在徐嘉平看来,理想汽车的三季度财报,是一份充满“数据反差”的典型转型期答卷。它既赤裸地揭示了短期产品空窗、突发事件和行业竞争带来的阵痛,也清晰地展示了公司在纯电、AI、全球化等长期战略方向上所取得的扎实进展与深厚储备。6.24亿元的亏损,或许是其为实现“换道超车”而必须支付的短期成本;而10万纯电订单、989亿现金储备和91%的AI大模型使用率,则共同构成了其穿越行业淘汰赛、迈向全球舞台的底牌与信心。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三季度的业绩波动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其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手中的战略筹码,高效地转化为下一个持续增长周期中的胜势。”徐嘉平表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