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300只狗试用延寿药,「寿命曼哈顿计划」启动!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智元 时间:2025-11-23 18:11:15


新智元报道

编辑:倾倾

AI正在学会一件危险的事——如何延长生命。狗、婴儿、科学家、亿万富翁,成了同一个实验的一部分。人类想战胜死亡,这正是AI改写人类寿命的第一章。

1300只狗,正在参与一场关于「延长寿命」的实验。

它们被注射了一种「延寿药」,由AI计算出剂量,精准到每一个细胞。

研究员说,如果这些狗能活得更久,也许人类也可以。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个婴儿,在接受基因疗法后第一次听见了母亲的声音;

一个男人体内的猪肾开始运作,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靠跨物种器官维持生命的人。

AI不再只写代码、画图或聊天,它正在触碰生命的结构。

而那些关于「永生」的神话,正被一次次实验改写成现实。

从一只狗开始,人类试图推迟死亡

在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实验。

1300只狗被纳入名为STAY的临床研究。它们的血液、心跳、寿命曲线,都被记录进AI模型。

研究是为了验证一种名为LOY-002的药物,能否让狗「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

这家公司叫Loyal,成立于旧金山。创始人Celine Halioua曾在牛津大学研究衰老生物学。

她的逻辑很简单:

狗比人老得快,是天然的长寿模型。越大的狗寿命越短,这与生长激素通路的活性有关。


这项实验正在全美约70家兽医诊所同步进行。狗主人每天给宠物喂下一片牛肉味药丸,另一半服用安慰剂。

研究团队通过AI追踪它们的活动量、心率、睡眠、甚至表情变化,生成一张「健康寿命曲线」。

研究者说,他们关注的不只是能多活几年,更在意那几年值不值。

「我们不是在制造不死的狗。」Loyal 在新闻稿中写道,「我们想让衰老变得更温和。」


看起来像是一场关于狗的实验,但背后投射的是人类的年龄焦虑。

我们用宠物先去试探生命的边界,如果它们真的能延缓衰老,那接下来,也许就轮到我们。

AI加速治愈,人类第一次和时间赛跑

如果说延寿药的实验只是序幕,AI的出现,才真正影响了治愈这件事的速度。

过去十年,生物医药最大的突破之一,是DeepMind的 AlphaFold。


它用深度学习预测蛋白质折叠结构,让科学家在几天内完成原本要花上十年的研究。

Nature当时的评价是——「这是现代生物学的转折点」。

有了这种能力,AI就成了看见疾病机制的放大镜。

制药公司在AI的帮助下,能更快锁定药物靶点;医生也能更早识别风险、甚至预测器官衰老。

而这些模式,过去人类靠经验根本发现不了。

奥特曼资助的Retro Biosciences,就以「延长人类十年寿命」为目标。

公司使用机器学习来筛选能让细胞重新年轻化的分子,目前在研究「细胞重编程」「血浆置换」等疗法。

除此之外,他支持的Stargate项目正在筹集数十亿美元,用于长寿与疾病治愈相关研究——从AI药物发现、蛋白质折叠,到生物体的模拟实验。


AI也在医疗一线显现力量。

像英国的Exscientia,已用AI参与了临床候选药物的研发;美国的Insilico Medicine则在2024年宣布,他们发现的AI药物已进入二期临床,用于治疗肺纤维化。

这些项目有个共通点:AI不是取代医生,而是改变时间

在实验室、医院、投资会议上,人们谈论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如何让生命「跑得更慢」,但科技「跑得更快」

Altman、Hassabis、Colville:他们都在押注「永生」

在AI的世界里,有一群人,开始把衰老当作一个可以被优化的系统。

OpenAI的奥特曼、DeepMind的Demis Hassabis、以及投资人Alex Colville,都是「与死亡谈判」的人。

他们的共识是:衰老并非自然法则,而是一种可解码、可修复的「程序错误」。

奥特曼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AI能让我们理解身体老化的规律,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像修bug一样修复生命。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对他而言,这是逻辑推演的延伸——如果模型能复原语言的复杂性,为什么不能预测细胞衰退的轨迹?

Demis Hassabis则把这种信念变成了科研使命。

当AlphaFold破解蛋白质折叠问题后,他在公开声明中写道:

我们正站在理解生命的门口。


对他来说,AI不仅是智能革命,更是一种认识生命本身的工具

Alex Colville则把这种科学信念推向社会层面。他在公开演讲中呼吁:

我们曾为能源、为战争集中全国资源,现在也该为延寿做一次「曼哈顿计划」。

他们的想法不尽相同,却都指向一个终极命题——人类能否掌控时间?

这场「长生赌局」表面上是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却是信仰的较量。

科学家在和生物学对话,工程师在和上帝谈条件。AI带来的,不只是更快的算法,也是一种新的傲慢:

当人类开始重写生命的脚本,我们也许离「永生」更近了一步,却离「人类」更远了。

如果AI真的能延长生命,我们准备好了吗?

长寿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但真正靠近它时,问题开始变得复杂。

衰老不只是细胞变慢,也是记忆、欲望、关系的不断更新。

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AI会拉长寿命,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年龄,可能还没跟上。

斯坦福大学老年学教授Laura Carstensen研究过长寿社会的心理影响。


她说:

当预期寿命逼近一百岁,我们需要学会欣赏每个阶段的意义,而不是恐惧下一个阶段。

她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类的情绪曲线反而趋于平和——愤怒减少,满足感上升。

长寿,也许并不意味着更长的焦虑,而是更长的理解。

但现实是,如果人类平均寿命真的延长几十年,资源分配、医疗成本、工作年限、家庭结构,都会被重新定义。

退休年龄、教育模式、甚至「爱情的期限」,都要被重写。

有人设想了那样的未来:

八十岁依然健步如飞的老人,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岗位;恋爱、婚姻、育儿不再是一生一次,而可能成为「多阶段任务」;死亡,不再是生命的必然,而是一个可以被选择的选项。

这听起来像科幻,但科学正一步步逼近。AI延长的不只是寿命,还有思考生命的时间。

也许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活得更久,而是如何在更长的时间里,不失去活下去的理由。

从实验犬到AI药物,从投资人的野心到伦理的拷问,人类正一次次试图突破生命的极限。

或许永生还遥远,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死亡不再是科学之外的事。

科技能推迟终点,却不能替我们回答为何而活。

这个问题,永远属于人类自己。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werner/2025/11/11/a-manhattan-project-for-aging/?utm_source=flipboard&utm_content=topic%2Fartificialintelligence

https://loyal.com/clinical-trials?utm_source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