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车行业竞争中,一些急需新产能的汽车厂家,往往会通过托管、收购其他厂家的工厂,来补足自身的生产能力。这一现象今年在汽车行业大面积上演。
近日,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长安汽车接手,现已改为深蓝汽车生产线。对此,深蓝汽车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的确如此,10月下旬就正式换标了,但目前还未投入使用。”
不久前,吉利汽车收购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该工厂经改造后将生产银河品牌车型。除此之外,有行业报道称,储能企业楚能新能源即将接盘威马汽车黄冈工厂。楚能新能源方面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这目前属于没有官宣确认的事,但我们如果造车也不奇怪。”
在四五年前,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由于竞争力不佳退出市场,留下了众多闲置产能,其中一些被头部自主车企、造车新势力等企业接盘。而今天,产能闲置的主角变成了合资车企。今年来,已有日产、神龙汽车的产能被东风自主品牌接手。
这一轮产能“大挪移”的背后,反映的是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此消彼长,同时也是在汽车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背景下,各地执行“存量优化”政策的写照。
500万辆目标的催动
吉利收购上汽通用北盛工厂及长安收购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背后直指这两家自主车企集团“500万辆”的宏伟目标。
2025年1月,吉利控股发布2030年愿景,制定了吉利未来三年战略目标,到2027年整车销量将超500万辆。2025年4月,长安汽车表示,到2030年长安汽车总体销量力争达到500万辆,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在上一轮自主车企大举扩张产能的过程中,直接因素也是为销量目标匹配产能。2020年左右,长城汽车开始在国内大举收购产能。2021年6月,长城汽车发布“2025战略”,提出到2025年其全球年销量达400万辆、营收超6000亿元的目标。
2020年长城汽车的产能为134万辆,产能利用率为83.88%。2021年,长城汽车接连收购了猎豹荆门工厂、汉腾上饶二厂、汉龙汽车的大冶工厂,以及众泰汽车的临沂工厂。
在2021年6月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
为了匹配远大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比亚迪自2022年起大举进行产能扩张。2021年,比亚迪的产能为60万辆,2022年比亚迪收购了大乘汽车抚州工厂,用于生产海豚等车型。2022年比亚迪还从吉利手中接下了原猎豹汽车长沙工厂,后改造了星沙工厂,生产唐、腾势D9。
不论是四五年的长城汽车和比亚迪,还是如今的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准备更多的产能,始终与其规划的销量目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企业的产销态势相关。
据业内统计,长安汽车2024的产能为225万辆,产能利用率达到84%。2025年,长安汽车的销量目标都是300万辆,在这样的销量目标下,其产能已较为紧张。
相较之下,吉利汽车2024年的整车产能为423万辆,产能利用率为45.0%。这主要是因为吉利汽车曾在2020年已大量重组了一些工厂,导致此后其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而此次吉利的扩产,主要是因为吉利银河品牌的销量快速增长。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银河销量突破100万辆,吉利银河自2023年发布首款车型银河L7以来,仅用29个月,销量就突破158万辆。
随着银河品牌扩容,吉利正为其准备多处生产基地。2024年,吉利对其临海基地进行新能源产线改造,生产银河L6、银河星舰7EM-i,目前该工厂日产量超过1000辆,今年的产量目标是30万辆。此外,吉利在今年9月开始将银河品牌新车导入路特斯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工厂。
自主与合资此消彼长
上一轮被收购的闲置产能,大多来自自主车企,而现在合资车企成了被收购的主角。这与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息息相关。
十多年前,中国SUV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猎豹、北汽幻速等自主车企抓住红利,以“低价高配”策略抢占市场,并开启了大幅的产能扩建。与此同时,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初出茅庐。“蔚小理”等互联企业成立,这两股势力成为当时汽车产能大增的主力。
到2019年,汽车行业产能超过4000万辆。但随着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进入负增长通道,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里,车企倒闭潮来临。力帆、众泰、猎豹、华泰、汉腾、宝沃、陆风、纳智捷、北汽幻速、斯威、一汽夏利等多家传统车企,及拜腾、赛麟、威马、天际、知豆、赛麟、爱驰等新势力,均淡出了市场。
据发改委统计,2019年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比2017年下降了将近20个分点,3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20%。2020年,重庆市的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在这一大背景下,就有了长城汽车、吉利、比亚迪等在2020年前后的“扫货式”收购闲置产能的动作。
此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在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35.7%攀升至目前的68.7%,同比翻倍。随之而来的则是合资车企的退场与工厂关闭潮。
广汽菲克、广汽三菱、东风雷诺、广汽讴歌、华晨雷诺金杯等合资车企率先出局。广汽菲克的广州工厂被拍卖,广汽三菱的长沙工厂被广汽埃安接手,东风雷诺武汉工厂被岚图汽车接盘,长安铃木工厂被用来生产长安凯程皮卡。
另有一些合资车企为了减少压力,加快了出清多余工厂的速度。2023年底,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以16.2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10月,东风集团收购神龙汽车位于武汉和襄阳的两座工厂。
2024年,广汽本田在广州的第四工厂、东风本田在武汉的第二工厂关闭;东风日产关闭了常州工厂,东风日产云峰工厂也开始生产岚图FREE。今年7月,岚图汽车以7亿元收购东风日产云峰工厂。
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
在今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直言,现有燃油车产能至少3000多万辆,而新能源车已建成的2000多万辆产能大多为新建,油电转换仅消化了200万—300万辆的燃油车产能。
这意味着,仅新能源汽车就有1700万辆产能未被充分利用。而如果以2024年汽车产业3000万辆的总销量来看,全国约有2000万辆的产能闲置。在此背景下,盘活存量资产政策与地方政企实践形成合力,行业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将基础设施、工业厂房等存量资产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抓手,提出通过REITs、PPP、产权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激活超百万亿存量资产。
2023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3500亿元,另外还重点提及充分利用本省现有资产存量和整车企业产能。此外,郑州、沈阳、南昌等地也出台了盘活汽车存量资源和现有资质、产能的政策。
例如,地处沈阳的沈阳金杯,通过与吉利旗下的远程汽车合作,推出了远程E6、E9两款纯电轻型商用车,同时也帮助金杯汽车复产了纯电金杯海狮王、经典海狮快运王、金杯大海狮等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汽车行业中涌现的新一批“造车新势力”,也与地方政府盘活闲置汽车产能有关。例如,工匠派小跑车SC01是由位于南昌的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江铃新能源有10万辆的纯电乘用车产能,但去年产量不足三分之一。
郑州海马汽车的第三工厂则生产智行盒子的产品。今年6月20日,海马汽车表示,盒子汽车已顺利取得产品公告目录,正推进产品上市,已在该公司内部实现小规模验证交付。江西九江的志骋汽车(原昌河铃木),则为昇麒新能源生产光伏汽车,此外还有雷丁汽车生产云界汽车,等等。
(作者 周信)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
周信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储能及动力电池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行业分析。联系邮箱:zhouxin@eeo.com.cn 微信号:zx13552437427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