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两院院士深圳+4 一位来自比亚迪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11-21 18:22: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新增4名两院院士,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夏海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深圳校区校长黄玉东,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公开数据显示,从1999年深圳成功引进首位全职院士牛憨笨,二十余年过去,深圳全职院士已近百人,各级高层次人才达2.65万人。

夏海平:三度入围院士候选

中国科学院公告显示,南方科技大学夏海平今年60岁,研究方向为元素与金属有机化学。

据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夏海平任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化学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1年、2023年、2025年三度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截自中国科学院官网)

夏海平发现、建立、命名了“碳龙化学(Carbolong Chemistry)”,定义为:共轭碳链通过至少三个C-M σ键螯合过渡金属的化学。Carbolong可解读为螯合金属的长碳链,long也是“龙”的汉语拼音。碳龙成果打破了三项纪录:卡拜碳键角纪录(<130°)大幅度刷新了17°;金属的赤道平面上有6个碳-金属键;五个芳香环共享一个原子。期间,夏海平发明碳龙骨架的高效构筑方法——碳龙试剂法,已获多项国内外多项专利。多种具有知识产权的碳龙相关试剂已列入《百灵威试剂目录》进行销售,大大降低碳龙化合物合成门槛。

夏海平还开创并命名了“金属核轮烯化学(Carborin Chemistry)”。团队经过十年努力,采用“围绕金属中心构筑轮烯骨架”策略,成功将金属置于轮烯平面中心,构筑了芳香性比苯强、稳定性好、易衍生化的“金属核轮烯”,填补了金属轮烯领域长达70余年的空白,拓展了轮烯化学、芳香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大环化学的边界。

化学键构筑是化学学科最基础、最核心的研究之一。基于“碳龙化学”“金属核轮烯化学”等研究成果,今年9月,夏海平获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校长杰出科研奖”。

黄玉东:“结缘”哈工大40年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黄玉东生于1965年11月,工作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方面披露,黄玉东任哈工大副校长、深圳校区校长,为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聚合物反应工程及其界面化学工程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一级学会一等奖5项,已发表SCI论文559篇、他引18472次,主编专著2部,参编2部,连续4年被评为爱思唯尔化工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8件。


(截自中国工程院官网)

回溯黄玉东的教育及工作经历,其与哈工大“缘分”颇深:1984-1988年获哈工大高分子材料专业学士学位,1988-1993年获哈工大复合材料学科博士学位,1993年起于哈工大应用化学系任教,曾任化工学院院长、校长助理。2022年,黄玉东任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履新哈工大(深圳)校长。

近年来,哈工大与深圳的合作愈发紧密。今年9月,哈工大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进一步支持哈工大深圳校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动哈工大深圳校区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成果转化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市校合作办学的标杆。

廉玉波:想造飞机的首席科学家

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中,两位汽车业界人士引发关注,即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

公开资料显示,廉玉波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主修飞机制造工程,本科毕业后曾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工作,历任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廉玉波接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专访时表示,“我其实一直希望能够投身航空航天事业,毕业后非常遗憾没能涉足相关领域,机缘巧合下就进入了汽车行业。”


(截自中国工程院官网)

2004年起,廉玉波加入比亚迪,主持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整车平台,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分标委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2023年,廉玉波任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并继续担任公司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11月21日午间,比亚迪在官微回应道:“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廉玉波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及整车研发工作,取得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此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既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认可,更充分体现了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未来,比亚迪将继续秉持工程师文化,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技术新高峰,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朱世平:“健康最宝贵,亲朋价更高”

据中国工程院公告,2025年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24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加拿大籍的朱世平,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工。

港中大(深圳)官微随后发文显示,朱世平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外籍会士。


(截自中国工程院官网)

据介绍,朱世平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石油化工专业并留校工作,1991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教于该校化工系和材料系,2009至2014年任化工系主任,2015年获“杰出大学教授”最高荣誉称号,2016年获加拿大化工学会最高奖R.S. Jane Memorial Award;201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朱世平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工与材料教学科研工作,专长聚合反应工程,在茂金属催化溶液法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聚合反应过程数学建模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60多名,发表SCI论文450余篇,引用2.4万余次,H指数85。

今年8月的开学季“大学第一课”上,朱世平曾向港中大(深圳)新生提出建议,呼吁同学们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有趣的人、幸福的人,要学习够,锻炼多,休息好:“健康最宝贵,亲朋价更高,若为GPA,两者决不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