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一位金融操盘手如何重构万亿健康管理市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商界 时间:2025-11-21 16:26:32

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内,一家名为“玉皇山舍”的酒店悄然转型为康养基地。在这里,入住者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睡眠、心率、血氧数据,AI系统每日生成体质分析报告,基地还推出了“居家深度睡眠管理套餐”“30天深度健康管理计划”等服务,这正是普济华堂全国康养布局的其中一个项目。

普济华堂背后的操盘手孙浩楠,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出身,曾专注私募股权投资。2019年,他毅然从投资人转型实业,创立北京普济华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几年间,他不断打造普济华堂品牌,迄今为止,普济华堂在全国13个省市开出30家加盟店。

在健康管理这个看似“慢行业”中,孙浩楠带领的普济华堂,正以一种近乎“金融级”的精准与速度,推进一场静默的变革。



一个闭环的诞生

从私募投资人转身为健康管理企业的实控人,孙浩楠的路径并不寻常。

2019年,他所在的晟玺投资已布局人工智能健康预警企业“安顿”,但孙浩楠很快意识到:“安顿能发现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同年7月,他创立北京普济华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构建一个“发现—干预—管理”的全闭环体系。

这后来被他定义为“普济模式”——一种以AI为底层技术、中医整体观为理论、标准化服务为载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2022年,当一级市场投资人还在募资寒冬中缩衣节食时,孙浩楠做了一个决定——他把自己主投的AI预警项目"安顿健康"变成了创业项目,亲自下场打造普济华堂。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业务延伸。在中国,PE行业2019年后陷入"退出难"的集体焦虑中,GP们要么转向S基金寻求流动性,要么深度参与被投企业运营。而孙浩楠的这一选择,从给钱到干事,从董事会走到一线门店,展现出了用金融的顶层思维对古老中医进行"现代化改造"。



结果倒推一切

孙浩楠的工具箱里,最锋利的刀是"结果倒推"。

金融背景恰恰成为他最大的差异化优势。"资本的视角是从上到下的,"孙浩楠解释道,"我们对普济华堂的发展做了整体规划——从天使轮到A、B、C轮,每个阶段需要多少营收、多少门店、单店产出多少,全部量化下来,再倒推前面的发展步骤。"

孙浩楠提出,普济华堂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60亿元营收目标,而这一目标是基于清晰的测算逻辑——完成5000万人生活方式筛查服务,落地5000家加盟门店,再加上线上商城、AI工具平台等生态延伸收入……

支撑这一目标的是孙浩楠精心打造的单店模型,其核心在于标准化、数据化和本地化三大支柱。在标准化方面,每家门店都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从客户接待到脉诊数据采集,所有环节都有章可循。在数据化方面,普济华堂部署了三套核心算法进行交叉验证:西医临床模型分析血压、血糖等指标,中医脉诊数字化模型将脉象转化为数据,个人状态模型则综合睡眠、运动等行为数据。目前系统已积累超过100万用户数据,预警准确率达到92%。在本地化运营方面,南方门店会针对湿热体质推出祛湿套餐,北方门店则在冬季强化心血管防护方案,同时联动本地社区和养老驿站,实现三公里范围内的精准引流。



三年时间,普济华堂在全国13个省市开出了30家加盟店,且毛利率稳定在40%-45%,复购率稳定在50%,投资回收期稳定在一年之内。

这种"结果倒推过程"的思维让普济华堂避开了传统健康机构"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模式。据研究,全国7.3万家中医类医疗机构中90%无法实现跨区域复制,平均投资回收期长达24-36个月。普济华堂12个月回本的模型,在直营+加盟的健康管理赛道中已是头部水平。

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型让资本方看到了清晰的路径。普济华堂计划在今年11月末推动AI系统进一步升级,明年将启动1.5亿元B轮,随后是C轮及Pre-IPO轮。按照2027年60亿营收、对标行业2-3倍PS估值,潜在市值在120-180亿区间,8.7亿基金规模的晟玺投资将获得超额回报。

不建店,只赋能

在孙浩楠构建的普济模式中,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建店,只赋能。”这种思维下,普济华堂从诞生之初就锚定了"行业赋能模式"而非传统门店模式——“普济+”,其核心在于将自身成熟的“普济模式”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输出并植入到现有的行业生态中,为合作伙伴赋能。

近年来,普济华堂赋能保险与体检行业,为体检机构制定“检后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赋能酒店与地产行业,与酒店头部上市公司合作打造“康养度假酒店”;与地产机构合作打造“康养地产”,除此之外,还赋能到其他传统健康机构,为“民营医院、养老驿站、中医馆”等输出标准化模式,解决其传统服务的痛点。



AI破解中医千年难题

中医现代化喊了二十年,始终卡在"标准化"的坎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中医师仅73.2万人,且服务高度依赖个人经验,一个老中医的诊疗思路无法复制给1000家门店。

普济华堂的破局点在于用自主研发的AI系统,去撬动整个“普济模式”,它不仅仅是“AI+健康”的简单应用,而是深度聚焦于解决“AI+中医现代化”这一特定且复杂的命题,用技术破解千年传统的标准化难题。

据了解,普济华堂的AI核心并非单一模型,而是一个三模型交叉验证的复合系统,分别是西医临床模型、中医脉诊数字化模型、以及个人状态模型,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中医脉诊数字化模型,该系统能够将传统中医的脉象结论(如浮、沉、迟、数等)进行量化与标准化,把依赖个人经验的“手感”转化为可记录、可分析的数据。

这种“三模一体”的结构融合了中西医的诊断逻辑,并纳入个人化生活因素。它不是简单地用西医指标来验证中医,而是在不断建立一个更立体的健康评估坐标系。



目前,普济AI模型已经形成了上百万佩戴用户的管理数据规模,在采集过程中,检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睡眠等基础生命体征,通过其系统集成了中医脉诊的数字化结果,同时,随着用户越多,数据越丰富,模型越精确,服务效果越好,进而吸引到更多用户,这种正向循环,使得普济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立足在实践上,这套AI系统充分展现了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其AI的预警准确率可以达到92%,一定程度上量化调理效果,实现“循证中医”,而且其AI系统还扮演了“超级产品经理”的角色,孙浩楠指出:“当系统发现“痰湿质用户占比超过30%”且相关茶饮接受度高时,团队就会专项优化祛湿产品线。”同时,系统能准确识别出地域性健康问题,从而指导门店进行本地化的服务策略调整,实现“千店千面”的精准运营,进一步反哺产品研发与服务优化。

对于普济AI未来,孙浩楠对其技术有着独特的前沿思考,他提到,未来的AI将不再仅仅是呈现数据,而是能够进行预测性推理,同时,将拓展无创监测的指标维度,希望将监测范围延伸到尿酸、血脂等目前通常需要抽血才能检测的指标,以及AI将作为中枢,打通线上管理与线下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匹配最合适的场景,形成无缝的健康管理体验,实现全场景覆盖。

而对于整个普济华堂来说,未来将计划完成"吃穿住行+医疗+旅游+保险"全生态闭环。在孙浩楠的构想中,健康管理应该像水电一样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用户不需要刻意寻求健康服务,而是在日常饮食、住宿、出行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健康管理。"

孙浩楠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金融猎手用资本语言翻译中医智慧的过程。他从投资回报倒推商业模型,从数据标准化破解复制难题,从生态构建卡位政策红利。这个过程中,金融的理性客观与中医的感性主观奇妙共振。

其最大的启示在于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跨界者必须带着"摧毁性重建"的决心。孙浩楠没有因为自己是金融背景就只做资本运作,也没有因为进入实体就放弃金融思维。他用最实在的资本算法去实现最理想的全民健康愿景。

这或许正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当每个行业都被数据、资本、技术重新解构,那些既能仰望星空设计顶层架构,又能俯身入局打磨SOP的跨界者,将成为新时代的颠覆者引领者。

普济华堂能否在三年内实现60亿目标尚未可知,但它已经证明:AI时代的中医可以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遗产,而是活在每个人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里,活在每一次数据预警后的管家电话关怀中,活在从预防到干预的全周期闭环上。

这场静悄悄的健康革命,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