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谁干谁被骂,为什么外卖这桩生意成为大厂“声誉黑洞”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18 18:20:26


作者 | 傅斯特


为什么会有商家“负订单”

“7月5日必须写进外卖行业编年史”

“这日子,干外卖的都得记一辈子”

这一天,外卖大战时隔10年再度来袭,有外卖小哥实现人生中第一个“日薪过千”,有奶茶店“一天卖光半年库存”,不少消费者参与了一场合法的“霸王餐”。

据晚点LatePost 消息:

外卖大战三家平台自今年以来累计会投入近千亿元,几乎相当于2024 年 8 月上线至今消耗的国补。而从7月开始的第三季度,三家还在加码,阿里500亿,京东100多亿……相当于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整体市场每天将迎来 5 亿多元的补贴。

海量的补贴砸到消费者头上,他们一边自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一边开启了疯狂“囤货”模式。薅羊毛的足迹,从美团到淘宝再到京东,逛完一家再逛另一家。

有的人一口气囤了半个夏天的奶茶咖啡,冰箱里塞满了星巴克、瑞幸、蜜雪冰城;有的人把下一周的三餐外卖都订了,社交媒体上出现了“65元搞定一周伙食”的攻略。晚点 LatePost文章提到,75日这一天中国人多下了快5000万单的增量。


用户笑了,骑手涨薪了,然而有些商家们却笑不出来了。因为晚上一查账发现不少是“负订单”,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大倒“苦水”:“京东是0抽佣了!但是到手的钱没有了,还得倒贴钱……”“奔着0佣金才入驻京东外卖,结果做完一单到手收入为负?”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陷入争议的,是新入局的“优等生”京东。

有商家晒出这样的收入截图,一只原价19.99元的新奥尔良烤鸡,顾客实际支付7.28元,商家这一单倒贴0.3元。


这样的“负订单”还不是个例,比如下面这两个,顾客点了螺蛳粉加了豆泡,实际支付了16元,商家这单收入却是负6元;另一个顾客点了水磨年糕串和紫米饭团,实际支付15.36元,但商家却倒贴了3.14元。


这到底怎么回事?要知道,几个月前刘强东曾“吐槽”外卖平台抽佣过高,并承诺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 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若超过5%,他会进行“处分”。

很多不解的人,上来就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平台单量一上涨,就开始牛了,就开始提高佣金各种配送费使劲薅商家了,这就是资本”。

这样的声音,太熟悉了,过去几年,大家也是这么骂美团和饿了么“抽成高”的。

只是,我仔细研究了下,发现京东这回可太冤枉了!


被误解的佣金

商家为什么体感“抽成高”呢?

来看网上商家晒出来的订单:

一个订单是牛肉拼虾仁滑蛋饭,原价56元,顾客实际支付34.28元,商家收入25.84元,但活动支出要扣掉29.16元。你发现没有,活动支出才是影响商家收入的大头。


再看一单美团的订单,一份卤汁拌饭,顾客端支付19.99元,商家收入才5.89元,平台收取佣金1.4元,而配送费足足达到了10元。


饿了么也有这种单子,一个16.5元的订单,商家到手只有7.14元,活动补贴花了9.6元,配送费扣掉了7.33元,实际技术服务费(佣金)其实只扣了1.83元。


发现没有,活动补贴和配送费,这两项刚性支出才是吞噬商家利润的主要原因。

而外卖行业存在一种广泛的误解:商家总以为,将用户实际支付的金额简单减去商家的到手收入,就是平台的抽成和佣金了。

实际上,外卖的成本构成和电商等业态完全不一样,真正流入平台的佣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

大众理解的佣金叫“综合费率”,包含佣金(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活动营销费用。平台实际收取的佣金就是技术服务费这一项,这笔钱才是正儿八经流入平台的荷包。

以京东的这个订单为例:如果按照大家习惯的计算方式,那这一单顾客支付16.98元,商家收入7.48元,京东外卖的抽佣岂不是超过55%?


实际上这9.5元并不是都流入京东的口袋,因为配送服务费就占了6元,这是支付给外卖骑手的费用,这部分费用除了给到接单的外卖员,还要给一部分支撑外卖员接单的达达平台,用于支付其服务器运行、人员支出等项目。

因此,所谓的“高佣金”,实际上是商家配送费和商家活动补贴被算进去了,真正被平台拿走的技术服务费也就是真正的佣金,确实没有那么离谱。

京东外卖被骂确实有点冤,外卖行业的真实佣金,并不是网传的二三十那么多,很多商家把补贴和配送费也算了进去。

甚至,在外卖行业,明面上的补贴费,还不足以覆盖骑手的收入,根据美团往年的财报,平台每一年收取的履约费用,都小于支付给骑手的成本,仅仅算履约部分,外卖平台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干越多,亏越多?

眼下,一些商家陷入了一个怪圈:干得越多,亏得越多,“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倒亏两块五”,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把活动补贴设置得太高了。

最近各大平台都祭出了大额满减活动,京东外卖的“满11减10”、“满8减7”,淘宝闪购的“16 - 16”“25 - 18”,这些活动快速激发消费者下单。但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些折扣和补贴活动是商家与平台共同承担的。

这些活动都遵循自由意愿,商家可自行选择是否参与。而很多商家都不想错过这波机会,都想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流量,就很容易没算好账,把活动补贴设置得太高。

当然,也存在一些平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商家们会反映,基层BD会替他们乱设置活动,有时候“被动参加”。

有的平台对于“补贴过高”,也有上线提醒功能,比如下面这单,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高达24.3元,商家预计收入为-0.75元,于是美团就发出了预警:“老板,您这单设置的顾客补贴太高了!请尽快调整方案,不要盲目补贴”。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商家主动承担消费者部分的配送费,设置了“免配送费”。

但配送费会有意外情况,比如遇到下雨、下雪或者是深夜,配送费会更高。遇到5公里以外的远距离订单,配送费可能高达七八元甚至十几元。如果是10多公里,甚至配送费可能高达20多元。许多商家并不清楚这一点,所以会在设置中踩坑。


估计有骑手可能会说,商家支付6元,但骑手该单单价为4元,有2块钱被平台吃了。

我了解了下骑手的工资构成,他们的工资除了每一单的单价收入以外,还有各种活动奖励、补贴所构成。

因此,每一单商家和用户支付的配送费,并非全部直接给到骑手,有一部分会进入到公共的池子,用于支付运营费用、站点维护以及骑手的奖励和补贴等。

就像大家缴纳的医保,会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一部分划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里的个人专用,而统筹账户就是大家共用的,谁生病了谁用。

我又看了下最近骑手接单的页面,确实单价还算可以,也难怪最近几年许多人都选择去跑外卖,商家的配送费也养活了很多骑手。



外卖生意,为什么谁干谁被骂?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卖是互联网企业最难做的生意了。

一方面,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低甚至亏本生意,比如饿了么至今未盈利,京东外卖号称不允许利润率超过5%,但实际上,全球的外卖净利率仅为3.3%,远远低于其他互联网业态动辄几十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外卖还是声誉黑洞,谁干谁被骂,连京东这样的“优等生”也惹一身骚。

这背后,是因为中国的外卖是畸形怪物。

从商业模式看,外卖行业天然存在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的四方博弈,平衡四方利益是非常难做的,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一样。

消费者渴求低价,商家希望多订单且有利润,骑手希望单多、单价贵、系统派单合理高效,平台也不是做公益,也希望这门生意有钱可赚。

既然是博弈,那必然有的人要妥协得更多。

在海外,四方博弈中妥协得更多的是消费者。比如中国香港,点一次外卖价格比内地贵好几倍,动辄需要35+港币的配送费就劝退了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外卖的渗透率很低。


在美国也一样,一份20美元的餐品,加上配送费、服务费和15-20%的小费,最终花费可能达到28-35美元。伦敦一项调查发现,高达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外卖视为“特殊场合的享受”而非日常饮食选择。

这是合理的,因为外卖就是对他人(骑手、商家等)服务时间的购买权,在历史上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比如在没有外卖的年代,你不想做饭就得雇保姆做饭,成本有多高可想而知。

米塞斯那句话说得好:“一切奢侈品最初都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后,它们就成为所有人都认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外卖在海外还是奢侈品,到国内却变成日常品,既有规模效应摊薄成本、高密度城市化发展降低配送难度和数字支付普及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为一份外卖付出的费用不高,换来了外卖的大规模普及。

要知道,外卖行业的佣金率比电商、酒旅等行业低了不少,比如亚马逊的佣金比例在8%-15%区间,携程的酒店预订佣金率在10%到15%之间。

外卖行业也并不如大众所想的那样庞大。光拿可以查到的2023年的数据看,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而传统电商行业的规模则达到50.57 万亿元。2024年,光淘天的GMV都在8万亿元,远远超过所有外卖平台加起来的规模。

话说回来,理解“外卖是个苦生意”是需要时间的,但也不必唱衰整个行业,毕竟有消费就有活力。

或许,要打破商家“越干越亏”,骑手高强度劳动、平台被骂上天的困境,根本上还是得大家的收入提上去。

毕竟我们不缺消费人群、不缺消费需求,也不缺消费供给,缺的只是消费能力。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