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个机器人月供三千六,专门给你干家务,你会买吗?
那如果这个机器人,每天都需要一个陌生人类远程操作,在你家满地溜达呢。。。
别说花钱买机器人了,是我,我都想花钱把它请出去。
![]()
而这么抽象的东西,还真被一家公司整出来圈钱了。
就在前天,加州 1X Technology 的 NEO 家务机器人火热开订。
可以花十四万买断,也可以交月费三千多,2026 年,你将拥有一款全能家政人形机器人。
![]()
不得不说,NEO 的饼确实画得很诱人。这些钱连请个阿姨都不够,但现在,只要说句话就能让机器人干活,干完了还会自己充电,简直就是大伙儿幻想中未来机器人的样子。
再看看这 1 米 68 的大高个,萌萌的豆豆眼,看起来真挺像回事。
NEO 内置两种模式,一种是 “ 默认模式 ”,里面采用 1X 自研的红杉 AI,直接控制机器人做任务。但我们翻了一下他们的论文,并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突破,水平大概和目前搞世界模型的机器人前沿研究差不多。
《1X World Model: Evaluating Bits, not Atoms》
![]()
所以光靠默认模式,以前机器人办不到的事,NEO 也办不到。最简单的例子,把它放你家里,它连啥是冰箱都不知道。
而另一种就很变态了,叫 “ 专家模式 ”。这功能说白了,就是让人来远程操控机器人。
![]()
1X 表示,我们默认都是自动哒,但是有些机器人不熟悉的工作,只能让 “ 专家 ” 来咯。
那么请问机器人熟悉啥工作呢?在 NEO 近十分钟的宣传片里,什么收衣服吸地做园艺花里胡哨整了一堆,结果只有两个动作用小字标出了 “ 自动 ”—— 一个是开门,一个是接杯子,其它全是人工实现智能。
![]()
都涉及到人工了,这里面你品,你细品,全是坑。
首先,人要休息,那机器人肯定不能随叫随到。在官网上 1X 表示,想用专家,你得预约。
![]()
要不要排队不说,就算约到了,机器人干活,你能指望它有多快呢?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去实地体验了一下 NEO,别说让它亲手洗碗了,就连把干干净净的锅碗瓢盆放进洗碗机里,看起来都挺艰难。

万一干活把身上弄脏了,人还得给它洗衣服。。。那可太幽默了。
再看看宣传片里走都走不太利索的机器人,干不完活儿下不了班的专家肯定想喊一句:死腿,快走啊。。。

最后,NEO 还有一个写作伴随成长,读作数据采集的功能,很耐人寻味。
![]()
简单来说,就是专家控制机器人在你家采集到的动作、位置、视觉等方方面面数据,最终都会被用来优化训练 AI,让 AI 变得更聪明。
但让AI变聪明,什么时候成了用户的任务,还当上了机器人的卖点,这不是应该在发售之前做好的吗?
在招聘软件上,一个专门做机器人数据采集清洗的岗位,月薪最低是 8000。机器人的训练数据,可是很值钱的。
![]()
而有了 NEO,科技公司不止能从用户那里收一笔钱,还能把自家机器人派到别人家采数据,用来研究优化自己的算法。。。这两头吃,属实妙啊。
说实话,这玩意要是国内做出来的,都不敢想会被喷成啥样。
外国网友也不是傻子,很多人觉得 NEO 就是在让大伙儿为自己的未来幻想买单。
![]()
评论区也不乏永远的乐子人,抽象的产品,诞生优秀的梗图。
![]()
有一说一,虽然像 NEO 这样把纯血人工智能摆明面上的不多,但现在的机器人根本离不开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比如在日本东京,就有一些便利店使用机器人来上货。因为在日本,很少有人愿意干这种没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儿。
但是,有 4% 的可能,机器人会不小心把货掉到地上。这时候就要远程摇人,把远在菲律宾的 “ 专家 ” 叫来,通过 VR 控制机器人捡起瓶子,重新摆到货架上。

或者像咱们之前看过的机器人格斗,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突然宕机,被人类抬走再常见不过了。下场前没带走一个都算好的。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的机器人不智能,不稳定,甚至不安全。

现在的技术发展,远远没有达到能让机器人认知世界,拥有自主判断力的程度。一个脑内一片混沌,却天生神力的机器人,不应该离开专业人员的监管,更不应该走进普通人的家庭生活。
想拥抱市场的人形机器人,实在太着急了。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我们翻看了很多篇统计报告,可以说资本对于全球人形机器人的预期,相当的乐观。
以 Future Market Insights 今年 8 月发布的这一篇为例,等到 2030,2035,整个市场预计会迎来几十倍的增长。
![]()
这块巨大的蛋糕,完美解释了为什么 NEO 这种半成品,带着一个精美的宣传片,就敢拿出来高调预售。
我们买手机,买电脑,每一样电子产品,都是经过了不断的设计迭代,才可能送到大家的手里。里面的硬件和软件不说出色,至少要可靠吧。
这一点共识,不应该在人形机器人身上失灵。
![]()
虽然我们理解资本的残酷逻辑,如果不及时做出来点东西,整点大新闻,随时会被遗忘淘汰。
但还是希望资本和科技公司,都能耐心给走进生活的人形机器人一些发展时间。不然,群众的口袋也不是这么好掏的。
没有多少人愿意豪掷千金,只为了一个注定迅速过时的昂贵玩具。
撰文:莫莫莫甜甜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
1X 官网
WSJ
X,Reddit
Future Market Insights Inc.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